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区公安分局 > 动态
公安“老兵”的终身任务:择一地,守一生!
日期:2021-08-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有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有两种军人,一种是其他军人;另一种则是中国军人。他们被人民亲切地称作“子弟兵”。或许,这样的形容并不全面,但老百姓眼中的中国军人,实实在在地担得起“子弟兵”的称号。

战争年代,他们保家卫国;和平年代,只要人民需要,他们依然冲锋在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每逢人民需要,中国军人从未缺席。

他们,还有着这样的信条:一天从过军,终身子弟兵。

八一建军节到了,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这样一群老兵:在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有着440多名退、转、复的老兵。青年时,他们怀揣壮志入伍保家卫国。如今,当褪去戎装换上警服,他们走向基层依然不忘初心,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他们从祖国天南地北的军营中走来,又在重庆这片土地上扎根。用其中一位老兵的话说:退伍从警,就是老兵接到的最后一个任务,需要用余生来完成。

老兵突击!目的地,重庆。

战场上,他亲手排爆地雷

抓捕中,他徒手擒获毒贩

老兵刘能玉(化名)从小就有从军梦,刚满18岁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某部,学习排雷技能。因为业务技能精湛,刘能玉于2009年、2011年、2013年三次被选拔到中国维和部队联合国黎巴嫩临时分遣队参与任务。

那时,黎巴嫩战火不断,刘能玉所在小组的工作,就是将两国边境埋有的地雷清理出来,开辟出一条供普通群众通行的安全通道。

2009年11月,在刘能玉第一次开展排雷工作时,检测到一枚反坦克地雷。虽然他已经在书本上对这种地雷的构造方式、引爆条件和排除方法了如指掌,但当这颗地雷实实在在出现在他脚底时,紧张的汗水还是浸透了厚厚的排雷服。静心、深呼吸、上报、排除、引爆,刘能玉最终成功爆破了该地雷。

“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说不怕是假的。但我必须向前,这是祖国赋予我的使命。”刘能玉说,除了执行危险的排雷任务,他每天还要驱车来到30公里外的雷区,由于当时反恐形势严峻,当地曾发生针对维和部队的爆炸事件,每次路过汽油桶、垃圾桶时,刘能玉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行驶。

退伍转业后,刘能玉来到江北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担任缉毒民警。2017年3月21日凌晨4点,刘能玉和五名同事来到事先踩点的位置,第一次参加执行抓捕毒贩的任务。

“初次抓捕毒贩的心情一点不比排雷时轻松。”刘能玉回忆,按照计划,等两名嫌疑人交易结束后,他们将三人一组各抓捕一名嫌疑人。但没有料到的是,那两名毒贩突然分开行动,其中一个人上楼交易,另一名到小区门口放风。无奈,抓捕计划随之改变。刘能玉迅速调整为和另一名同事负责抓捕放风的嫌疑人。

“行动!”一声令下,刘能玉箭步冲去,狡猾的毒贩也意识到不对劲,便疯狂向外跑去。刘能玉三步并作两步追上了他。哪知毒贩从马路边跳到人行道上,刘能玉也来不及多想,飞跃过去将其扑倒在地。两人在地上扭打在一起,刘能玉运用警务擒拿术,最终将其制服。

抓捕完成后,伤痛袭来,刘能玉才发现在打斗中自己的手臂和膝盖受伤。抓捕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刘能玉丝毫没有顾忌伤势,直接回到单位继续工作。然而,入警首次参与抓捕,就单人徒手制服贩毒分子经历,却成了老兵又一个传奇故事。

灭山火,他和战友奋战十余天

反电诈,他帮市民寻回养老钱

1995年的冬天,18岁的蔡康华忐忑地踏上了广袤的西北边陲,开启了他的从军之路。在接下来的近20年里,蔡康华用他“许三多”式的拼命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继而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从军期间,一次又一次的救援任务,蔡康华总是冲锋在最前线。2009年,蔡康华在石家庄参谋学院参加培训。时值清明,老百姓因祭奠先祖烧纸引起山火,火随风势迅速蔓延。救援命令接踵而至!

“为了扑灭熊熊大火,我们战斗了整整十天。”作为当时第一批救火队员,蔡康华回忆,当时火势非常凶猛,乘着风势即将波及他们身后老百姓的房屋和土地。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蔡康华与一百二十人一起,几乎日夜不休,始终阻隔火势,避免影响到身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十天的奋战,终于扑灭了熊熊大火,将火灾引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大火扑灭那一天,疲惫的蔡康华几乎瘫倒在地,却和身边的战友喜极而泣。

2014年,37岁的蔡康华满载军功,转业到江北区公安分局花园村派出所工作。他所在的辖区毗邻重庆最繁华的观音桥商圈,历来警情多、事务杂。从部队的冲锋在前,转换到市民生活的家长里短,蔡康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劲头,将“许三多”似的执著,放在了工作中。

有一次,辖区居民邓女士在家里接到“某客服”电话,称由于运输原因导致其购买的包裹丢失,需要提供一个银行账号以转账赔款。正巧邓女士确实是丢失了一个包裹,为了能早日得到赔偿,便告知了对方自己的银行卡号,并又按照对方要求输入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谁知这一切都是骗子的伎俩,邓女士银行卡里的3万8千元就这样不翼而飞。

无奈之下,邓女士匆匆跑往邮局说明情况,工作人员在查询相关账户时发现,邓女士卡里的钱已被转移到其他的账户,而该账户属于异常账户,已被冻结。“钱还能追回来吗?这可是我退休存的钱啊!”焦急的邓女士欲哭无泪。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此事告知了辖区民警蔡康华。

蔡康华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邮局,并通过电话劝慰邓女士。随后,他立即向江北区反诈中心报告了相关情况,在邮局经理的配合下,经过不懈努力,蔡康华和同事最终追回了邓女士被转走的3万8千元。

保运输 他穿越泥石流运送紧急物资

访民情 他用戍边的决心为民解难题

今年38岁的何坤,有着16年军龄。如今的他,是江北公安分局石马河派出所的一位刑侦民警。何坤2002年入伍,2007年从重庆通信学院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边防一线去工作。2009年,何坤被派往解放军西藏某部汽车连服役。

当年9月,友邻单位在洛扎县那交乡施工过程中,通往施工单位的唯一公路因泥石流造成公路塌方800多米。

时任排长的何坤接到上级任务,立即带领10名战士赶往友邻单位,提供物资保障。冒着二次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驾驶军车多次穿越泥石流和塌方区域,在堆满石块的道路上,冲破重重障碍和困难,带领着战士们用生命将5吨紧急物资护送到了目的地。

“很多车辆都被落石砸到,车窗玻璃都被砸坏了。”何坤说,完成任务后,他才发现自己手背上被玻璃碎渣扎得到处是血。难以想象,这是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下,用生命在驾驶车辆。

何坤还多次完成军区演习运输保障任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员。

16年的戎装,何坤对部队早已情感深厚。“说实话很不舍得。”回忆起2018年转业时的情景,何坤有些唏嘘。转业后,何坤成为石马河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初入警营,他没有公安的工作经验,做起事来并不顺利。

“老兵最不怕的就是刻苦。”于是,他一边向同事学习,一边用军人刻苦钻研的方式,把工作当成一次次的任务来完成。他想尽办法帮助遇到困难的辖区群众,为摸清辖区的情况,他每天走访入户了解民情,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开展巡逻防控。因为悉心、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多次获群众送来的锦旗。

今年,何坤又调入刑侦民警岗位并担任组长,开始在新岗位上完成新任务。面对新的挑战,何坤信心十足,他说:用边防战士戍边卫国的决心,保证完成任务!

大比武 他带病训练参加“大比武”

战疫情 他看护确诊患者康复

“我心中从小就有着一个军旅梦!”1994年的春天,刚满18岁的钟剑斌意气风发,为追逐儿时的梦,踏上了入伍当兵的道路。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重庆市武警总队第二支队的一名战士。

在军中服役的日子,钟剑斌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报名参加了与近两万名对手角逐名次的全军大比武,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生病受伤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有一次,他晚上发高烧,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训练,他没有将病情告诉任何人,用被子捂一身汗准备“自愈”,结果第二天,他身体便完全动弹不得,战友只能把他抬去医务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钟剑斌所在的团队在大比武中荣获集体第一,个人在单项中名列第三,并因此立下三等功。

钟剑斌的军旅生涯中,还有一次难忘的经历。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而他,是肩负了搬运、悬挂写着“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五块牌子的光荣使命。

那一天天未亮,钟剑斌便早早地来到重庆人民大礼堂,随后他将牌子护送至重庆市政府,庄重地将每一块牌子悬挂好,“牌子是木制的,重量并不大,却让我感到格外厚重。”钟剑斌这样说。

2009年,钟剑斌含着泪褪下橄榄绿,从重庆市武警总队第二中队退伍,转业来到了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先后在警务保障处、华新街派出所、治安管理支队中工作,现任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心惶惶。在江北区人民医院,一位疑似新冠病人因内心过度恐慌,准备翻窗跳楼。特殊时期,周围人都对新冠病毒避之不及,唯怕被感染上新冠。但钟剑斌听闻此事,立刻换上隔离防护服来到病人的房间,通过耐心劝说,缓解了病人的情绪。

“兄弟,你现在只是疑似还没确诊为新冠,不要太紧张啦!你过来嘛,我来陪到你!”在不断沟通中,病人终于暂时稳定了情绪,并在钟剑斌的搀扶下,从窗边回到了房间。之后,在钟剑斌的细心引导下,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身体状况、精神情况均平稳无碍。

今年7月30日,身穿警服的钟剑斌手捧鲜花,胸佩党徽,被颁发授予了2021年江北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