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区教委>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领域信息公开>教育督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 [ 索引号 ]
  • 115001050092880479/2021-00272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教育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教委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14-11-24
  • [ 发布日期 ]
  • 2014-11-30
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汇报(2014年)
日期:2014-11-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践行首善教育  成就每个孩子

全面提高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汇报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141124日)

  

国家督导评估组领导和专家:

江北区位于重庆市中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北岸,辖区顺两江呈东西向条带分布,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江岸线103公里,辖93镇,常住人口83万,其中,城市人口占94.9%在重庆实施五大**区战略中,江北区肩负建设都市功能**区和**区“双重使命”,坐拥西南地区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观音桥商圈,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果园港”,被誉为重庆“陆家嘴”的金融核心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两江新区工业先行区鱼复工业园。区委、区政府围绕争做全市“科学发展领头羊、民生改善排头兵、社会和谐首善区”的目标,提出了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都市核心展示区、人文风尚示范区的“三大总体定位”,划分了“六大功能组团”,确定了“九大重点工程”,加快“三中心两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底线民生、基本民生、热点民生等工作,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江北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抓住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均衡的关键环节,瞄准“重庆市优质均衡教育强区、开放教育特区、特色教育名区”的总体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学生打造现代化教育首善之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2所,其中小学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单办初中6所,高完中5所,职业中学3所,公办幼儿园1,在校学生5.7万人,在职教职工4050

强化三大机制,凝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合力

(一)强化党委、政府领导机制

区委、区政府努力践行“首善教育、幸福江北”理念,确立了建设“优质均衡教育强区、开放教育特区、特色教育名区”的三区建设目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坚持做到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支持学校规划建设,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推进教育改革,优先配备教育设施设备,建立健全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教委牵头、部门街镇配合、各方支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教育协同推进机制

1.党政部署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健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教育分管领导及对口联系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教育发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20132014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16

2.人大政协督促。区人大、政协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列入主要议案和社情民意,依法督促落实。近三年,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提案达20件,占教育类别的13.2%并督促其推进和落实情况

3.街镇部门联动。建立街镇联系属地学校制度,并将履行教育职责工作纳入街镇党政班子实绩考核中。各街镇加大辖区内教育支持力度,每年自筹经费150多万元为学校办实事,努力解决好学校发展的外部问题,建立了4点半课堂留守儿童之家、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等,实现了学生离校不离教。区级相关部门建立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就教育问题加强会商,优化解决方案,确保了学校发展中规划建设、两证办理等难点问题的落实。

(三)强化督政督学评估机制

建立督政考核机制,制定了街镇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设立了每年180万元的履行教育职责工作经费,实行目标奖惩工作责任制。健全了教育督导制度,构建了覆盖区域内各阶段、各类别学校的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每年专项督导、三年综合督导的评定制度。建立了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全区100%普通中小学实施了挂牌督导制度

、落实三个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

(一)教育投入优先

我区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且单列,每年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11年至2013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0.6亿元、13.88亿元、15.68亿元,分别增长17.75%37.39%12.93%,比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0.29%25.33%2.85%。二是生均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长:2011年至2013年,小学每生每年分别为12009.70元、18477.55元、20747.41元,初中每生每年分别15702.26元、19824.92元、19930.94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11年至2013年,小学每生每年分别为6706.1810220元、16604.71元,初中每生每年分别为9095.76元、10900.26元、14851.85元。四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7.65%1.57%3.23%。近三年,每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按市政府规定全额用于教育;均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全额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2012年起按4%预算继续教育经费;2013年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小学900元、初中1200元,居于全市前列20151月将进一步提高到每生每年小学1200初中1500

加大对农村及薄弱学校的投入,建立了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补助机制,并逐年提高补助金额,凡办学规模学生在200人以下的学校,小学公用经费不足20万元的补足20万元,中学不足25万的补足25万;400人以下的学校,小学公用经费不足40万元的补足40万元,中学不足50万元的补足50万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中(含职高)不足60万元的补足60万元;还建立了农村学校专项经费补助政策: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每生增加200元、每校每年2至5万元的交通费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年安排15至20万元的住宿生管理专项经费,2011年—2013年农村及薄弱学校专项投入分别为442万元、523万元、462万元。

近三年,我区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均全额用于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教育城市建设配套费用于教育资金分别为3719万元、803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分别为14408元、19016万元、21070万元。所有经费均使用规范,全区无义务教育阶段债务。

(二)教育规划优先

我区将“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全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适龄儿童、少年的分布状况等因素,统筹规划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了《江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27个规划重点项目工程,其中新建学校17所,改扩建10所,现已完成了9所。根据城镇化发展进程、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情况适时修订了《江北区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留足、留够教育用地,确保了新建、改建居民区的规划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的规划同步编制和实施,同时,将新开发建设小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放在小区开发建设规划中作为审批的必需条件进行审批,有效保障了义务教育布局规划的落实。  

(三)教师配置及待遇优先

严格按照区委编办核定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额为我区中小学配齐、配强教职工队伍。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在1:20以内,中学教职工与学生比在1:14.5以内,达标学校为100%。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教师配套率均达标。从200911日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设立了边远艰苦农村教师补贴,每人每月80元。努力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全市率先实施了教师住房补贴,现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投入620万元为全区每位教师补贴部分经费配置了笔记本电脑,组织全体教职工两年一次健康体检。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育人环境的有效改善

(一)干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创新机制,多层面打造学校管理人才队伍。坚持多形式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自培与他培相结合、高级研修与顶岗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选送校级干部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美国陶森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院校学习培训,提升校级干部综合能力,近三年共组织培训20余批次,参加各种层次的研修培训500多人次;坚持每年举办45期“江北教育大讲堂”,邀请了叶澜、李子健、张绪培等名家做专题讲座;坚持组织校级干部暑期培训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

2.以德为先,全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我区把师德师风建设确立为“五大工程”之首,从“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骨干培训”、“师德主题活动”、“示范校建设”入手,开展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做学生和家长贴心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好教师在我身边”征文活动,举办了“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演讲活动,实施了“三进三服务”、“千名教师访万家”等专项教育活动,开展“区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顿行动,形成了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先锋示范引领师德、深层交流促进师德、搭建平台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

3.梯度培养,多途径抓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全员培训发挥教师培训正能量。2010年起,我区每年投入500万元实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师德师风、素质提升、学历提高、名师培养、能力提升的“五大工程”,至2013年暑假,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所有教师已经完成第一轮全员培训,参训教师累计3051,实现全覆盖201310月,启动了基于PCK技能提升的第二轮教师全员素质提升项目。同时,加强教师学历提升,制定了报销学费、交通费等激励政策,全区教师硕士、博士在读研究生和已毕业共342人,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10%,居全市第一。二是学科领导人培训培育教育领军团队。我区致力于打造有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等组成的学科领导人专业团队,长期坚持全体参与的“听课、评课、上课”技能竞赛,组织学科领导人专项培训,发挥专业优势,以6个名师工作室为龙头,16个中青年教师自主工作室为重点,54对骨干教师、导师与青年教师组成的“对口帮扶”对子为补充,形成了一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骨干团队。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辟教师成长的新渠道。20144月,区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成立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与北师大共同从教师培养、教师评价、质量评价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我区干部教师队伍水平,建立了3所实验基地学校,将基地学校资源向对口农村和薄弱学校开放。

目前,全区在职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庭培养对象2名,市中学研究员级教师10名,中小学特级教师13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名师2名、骨干校长6名、骨干教师183名,区教育导师29学科带头人50骨干教师410名。所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提高比例均达到市级标准,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比例达97.7%,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达93.5%

(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

随着城市建设和新区开发,特别是两江新区的成立,全区中小学校点布局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全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面临着拆迁、合并、扩建等问题。近三年,完成了9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投入资金约9.12亿元,新增用地面积约412亩,新增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8000;完成了全区约44所中小学校维修改造项目,累计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对鱼嘴小学、望江中学、猫儿石实验学校等农村及薄弱学校项目建设资金就达2.04亿元。今年,投入2.7亿元的鱼嘴中学新建项目将完工,投入1.06亿元的 203中学改扩建、字水中学(西区)后续建设工程等一批改扩建项目将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启动了校点保留学校的校园综合改造工程,分期分批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改造、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换代,2013年投入近1.5亿元完成了10所学校的改造升级。

(三)资源配置优化工程

1.优化装备提升。2005年起,江北区就启动了“多室一场”建设,2007年政府投入7700万元实施“双高普九”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六大功能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近三年,区政府投入2.97亿元实施班班通、六大功能室、实验室、学生机房、体育场地、标准化食堂、学生游泳池等提档升级。目前我区实验室配齐率小学100 %,初中100%;六大功能室配齐率小学97.3%,初中100%;图书室配齐率小学100%,初中100%;生均设备值小学为1422元,初中1706元,达标率均为100%。校园网配齐率100%,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配齐率100%,多媒体设备配齐率100%,百生计算机配齐率100%

2.优化管理使用。统筹安排,加强指导,提升功能室布置规范化程度,落实管理制度上墙规范、操作程序流程规范、器具物品摆放规范、台账标签记录规范、安全警示醒目规范,强化功能室器材维护管理、台账记录、实验开出率和市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提升了功能室管理使用整体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使用率95%,功能室使用率95%

3.优化资源共享。建立了区级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力度,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4年投入480万元在鱼嘴小学、观音桥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录播室20,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诊断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启动了“微课堂”区级资源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

实现三个保障,彰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品质

(一)保障教育公平

1.建立关爱机制。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将其纳入区域教育总体规划中,采取了定点学校安置和就近分散入学的方式,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籍制度和常规管理制度,坚持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法,给予其在学习、考核、评优、竞赛、毕业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权利。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的“163”工程,通过亲情结对温暖行动、家长素质提升行动、自信自强培养行动、体质健康保障行动、成长环境整治行动、成长规律研究行动等六大行动,实现了管理制度健全、关爱体系完整、保障机制完善的三大目标。目前,在我区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15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6%。

2.教育救助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实施教育资助,成立了“江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覆盖”资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零收费”,率先实施了学生饮用奶工程,2013年共投入3839.06万元对3.15万余人次实施了资助。建立了《江北区残疾学生教育资助实施细则》,对特教辅读班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给予教育资助,每生每年1000元。据统计,我区适龄“三残”儿童79名,入学就读75名,入学率94.9%,区内就读的残疾儿童都建有电子学籍档案,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3.完善招生制度,规范招生。我区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分学区,开展适龄儿童少年摸底调查工作,确保适龄儿童100%依法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择校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实行市重点中学招生指标70%分配到初中制度。

(二)保障区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实施首善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终身健康快乐发展”是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推进德育工作、完善减负机制、实施课堂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提升了素质教育整体质量。

1.重实效推进德育工作。近年来,我区落实德育首位,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以课程育德为抓手,积极探索课程育德的途径、措施和方法。鼓励学校开展德育科学研究,进一步推进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评价方法的创新。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者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体制,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师资队伍。

2.求创新实施课程改革。我区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采取智慧“加减法”走特色提质之路,鼓励各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学校在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鱼嘴中学的“阳光·5S高效课堂”、五宝小学的“生本互动5步式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农村学校课改样板,受到市“领雁工程”专项组的赞许;徐悲鸿中学创建的选修课“超市”、18中学实施的自主选课走班制、华新小学的“三级阶梯式”阳光校本课程、鲤鱼池小学的“1+N”校本课程体系受到学生喜爱。积极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坚持对学校差异化考核与增值性评价,建立区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等要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0132014年度全区小学、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分别100%100%;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8.6%97.2%

3.抓住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的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理念,坚持对学校差异化考核与增值性评价,建设了一批以书画艺术、体育健康、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形成了校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格局。全区100%的学校都有特色项目,命名了32区级德育、体育、艺术、教学类特色学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67%15所学校获市级体育、艺术类特色学校称号。区教委每年设立300万元特色学校专项经费200校园足球·啦啦操专项经费,助推特色学校建设。深入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保证每个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20132014学年,我区先后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重庆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育了一批如鲤鱼池小学书画、玉带山小学少儿版画、字水中学田径、港城小学跳绳、苗儿石小学毽球、十八中管乐、华新小学科技等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为发展学生个性,奠基幸福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优质学校群体创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均衡,优质学校创办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办学新模式,实施了“510所”学校的集团化办学,通过合并、紧密型、松散型等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等多种路径的发展,在学校制度建设、教育理念、管理措施、教师考核考评方面实现“一体化”,通过先进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优秀师资的整体输出,  实现优质学校向更广区域覆盖。实施以来,薄弱学校在校园文化、教学管理、师生面貌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鲢鱼效应”正在形成,学生正逐步回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

江北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意识到,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一是总体水平和人才结构还不能适应江北建设“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新要求;二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老牌名校办学规模和班级学生数量还不符合要求,教育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规模有待继续调控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工作机制,始终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与推进资源均衡配置,深化素质教育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作为办好每所学校的标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践行“成就每个孩子”的承诺,夯实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坚实基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重庆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教育首善之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