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区域未来教育研修平台、零干扰在线课堂观察、新教师肢体语言视训系统、多频互动教学系统、码上研训系统、具身学习实验室……呈现了一幅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灿烂图景。
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一行来到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调研江北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感受江北教育乘“云”而上,加“数”发展的江北“智慧”。江北区委副书记、区长陶世祥,副区长吴亚莉,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等领导陪同调研。
应用为王
“互联网+”打造智慧教育新形态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启动,江北区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其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江北区教委副主任邱凛进行了工作汇报。他围绕“1个平台”“2个措施”“3条经验”,对江北区教师学习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江北区“入学一件事”系统建设与应用,邱凛强调“应用为王”,并从“通道快捷方便”“信息自动获取”“消息自动发布”三个方面,对招生系统功能进行了展示。
据悉,江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入学一件事”招生系统,联合多部门协同推进业务流程再造,跨系统打通户籍、房产等数据应用,网上自动关联获取报名相关的户籍、房产等信息,实现数据比对及校验更快更准。系统投用以来,在网上成功报名的 “幼升小”及“民转公”摇号新生人数,从2022年6000余人增加至2023年10000余人,实现了招生入学“零次跑”,校门口排队现象“冷下来”,人民群众心里“暖起来”的显著成效。
软硬兼施
“云平台+实验场”构建教师研修新模型
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如何以数字化赋能教师学习,进而有效推动区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江北区开展了扎实的研究与实践。
走进江北区教师数字学习实验中心,新教师可以借助视训系统对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观察反思;教师的“自主选”与“用心学”成为现实;零干扰的在线课堂观察、无遮挡的智能板书、基于工作场景的具身课程开发,不断拓展教师认知的地平线;教师研修平台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流程数字化……
当天,雷朝滋一行沉浸式体验了江北区“云平台+实践场”的混合式教师研修模式。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圣在汇报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软肋”在于“懂技术的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不懂技术”。在教师数字学习实验中心,平台的技术人员与教研员相互支撑,实现了教师需要什么平台就开发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基于应用场景的功能优化与迭代成为常态。区域数字平台的建设与运用,成为江北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江北区以智能教育为抓手,“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区域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初见雏形。江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陶世祥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江北区把‘硬件’上的‘软肋’补齐,把‘软件’上的‘硬伤’修复,真正做到了‘软硬兼施’”。江北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对教育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全力支持。8月,江北区委区政府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优师,锻造区域教育最大软实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应用,数据驱动的教育变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对江北区在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的做法与成效,雷朝滋司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江北区以教育智能化助推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充满期待。
一直以来,江北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随着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江北区将继续乘“云”而上,以教育数字化变革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