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标准,全力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现将2021年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按照建强组织、集聚资源、壮大产业、惠及村民的工作思路,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一是坚持抓覆盖强引领。将组织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项目,全面构建“村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村党组织+产业党小组”等组织架构,10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坚持选能人强班子。结合村“两委”换届,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换届后全区村“两委”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9.4个百分点、平均年龄下降7岁,结构明显优化、功能明显增强。三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建立村党组织动态评价机制,定期从队伍建设、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等方面对村党组织逐一分析研判,每年整顿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华山村党支部“后进”变“先进”,获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四是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五宝镇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镇,万缘村被评为乡村治理市级示范村,华山村等7个村被评为乡村治理区级示范村。
(二)产业先行,唱响村强民富“主旋律”。一是抓基础设施改造。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900余万元,在五宝镇大树村、万缘村等,结合现有的花卉苗木基地及伏季水果基地,配套修建蓄水池、机耕道、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二是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成功培育鱼嘴镇井池村、五宝镇魏家坝民宿区等4个村5个点成功入围2021年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点),有力推动全区农旅文融合示范发展。三是抓农业品牌创建。预算安排60万元用于品牌创建及对取得品牌认证主体进行奖励;农业品牌从18个增加到29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3个。四是抓农产品加工培育。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24.5亿元,排名主城第五,增幅19.3%主城第一;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积极争取市级奖补资金120万元。五是抓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1-10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0.75亿元,排名全市前列。六是抓农产品电商营销。通过网上销售、农超商超对接、抢抓直播带货机遇等“硬核”促销方式,1-10月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6.6亿元,超2020年全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七是抓农民增收致富。1-9月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70元,排名主城第三,增幅12.3%主城第一。八是抓农业生态建设。发放有机肥90吨、太阳能杀虫灯40台、自然降解粘虫板10000张,生物农药4600袋、微量元素水溶肥2400袋、秸秆腐蚀剂4000公斤等,有效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九抓宅基地改革。结合农村住房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自愿拆除其农村所有房屋及附属设施,退出用地指标由村集体收回集中管理和使用,创造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目前五宝镇已退出宅基地农户50 户,补偿资金达515 万元。十是抓好“十个提升”行动。我区制定了领导联系村、部门联系社的乡村振兴联系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全体区领导和全区89个部门、街道和国有企业对口联系帮扶鱼嘴、复盛、五宝三镇10个行政村和125个合作社,并细化帮扶举措、目标任务和严格督查考核。同时确定了五宝镇的大树村、新三村、下湾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并派驻了第一书记。加上市派、镇派干部,已实现全区10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三)生态宜居,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是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019-2021年总投资2亿元,实施农房风貌改造(含城市规划区外示范片区及一般片区)、三类重点对象的危旧房改造、公共环境综合整治、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城市规划区内暂未启动拆迁的危旧房提前过渡等。在鱼嘴、复盛、五宝镇完成各类房屋整治1400余栋,今年下半年又在五宝镇、鱼嘴镇、复盛镇新启动600余栋农房风貌改造工作;二是推进垃圾治理。组建“户投、组清、村集、镇转、区运”的治理模式,通过强化保洁、规范清运、分级监督等措施,垃圾治理率达到100%,完成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7个;三是强化污水治理。在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区均全部采取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方式,累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座,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达到97.53%;四是改善农村饮水。投资1556万元,完成鱼嘴镇井池村、复盛镇华山村、石庙村农村饮水升级改造工程,并顺利移交两江水务统一管理,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同网、同质、同价;五是构筑农村交通。启动“四好农村路”项目7条31.2公里,总投资达到1.44亿元,对19条农村地区公交线路进行了线路优化、加密班次,鱼复五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四)人才引育,同频共振推动“主力军”。一是选派入乡人才。2021年通过公开招聘和基层考核招聘,定向招录选派到鱼五复地区教育系统人才13人,卫生系统人才4人,党政专业人才1人。二是加大农村劳务开发培训力度。培训农村劳务经纪人300人。三是搭建求职、创业、融资平台。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三地联动·就业送岗”金秋招聘月等公益性招聘会,为辖区农民工和返乡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其返乡就业、扎根乡村,入驻创业企业共计300余户,带动就业1000余人。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现贷款额度和贴息比例“双提高”。为农村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户825万元。
(五)文化指引,提振铸就乡村“精气神”。一是理论宣讲入脑入心。组织区委宣讲团、“70、80、90”老干部红色宣讲团、“六进”宣讲队、“老马宣讲队”等,深入乡村开展各级各类宣讲150余场次,参与党员群众5860余人次。二是文艺宣传寓教于乐。创新开展“江北文联大讲坛进基层”活动38场次,依托“三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开展相关活动80余场,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在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240余场,参与群众5万余人次。三是“百姓论谈”德法相伴。依托梦想课堂、“百姓论谈”等载体,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居民普法宣讲”等宣传活动112场次,服务村民2万余人次。组织各街镇“法治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60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四是培育典型“做示范”。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在身边”“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孝善儿女、慈孝公婆、好儿媳、新乡贤等榜样评选,2021年已评出“十星级文明户”32户,区级最美庭院(院落)15户,“最美阳台”15户,“绿色家庭”111户,新乡贤15名,在乡村地区推出市级道德模范1名,“重庆好人”1名。五宝镇成功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二、存在的不足
(一)镇村规划未获审批。受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限制,五宝镇村规划未获审批,对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投入及镇城规划建设影响较大,招商引资困难,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受两江十年控规、四山禁建的影响,农村道路特别是村级道路密度低、老化破损较为严重;天然气入户率低,部分农村地区未实现集中通气;部分村社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弱。
(三)村民意识亟需提高。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和落后生活习惯影响,生活习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卫生意识不强,室内室外乱堆乱放,达不到干净整洁要求,局部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主城休闲观光产业;打造集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产品展示、惠农政策咨询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供销平台;进一步挖掘整理江北农村人文典故和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做响做靓“缤纷四季•欢乐五宝”活动品牌。二是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电力、燃气、道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扎实开展乡村治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进法治特色小镇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宣传发动、线索摸排、依法打击上下狠功夫,为江北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四是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农村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困难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好农村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日常慰问、临时救助,让辖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进城落户人员的农村权益;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培育,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附件:全市2021年乡村振兴专项督查重点事项清单
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