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全面建设“国际范、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现将2024年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稳产保供夯实根基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00余亩,总产量超2300吨。全域完成撂荒地整治,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实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全覆盖。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蔬菜年产量达6700余吨,生猪存栏保持稳定,渔业产量同比增长7.2%。
(二)三产融合激活动能
聚焦都市观光农业,构建"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格局。打造"花漾农场"“下湾百果园”等36个特色综合体,推出"醉美巴渝"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市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培育1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重庆名牌农产品”8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11个,“两品一标”有机绿色食品58个,电商销售额突破8亿元。持续推动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提档升级,商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市前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前三。
(三)和美乡村提档升级
全覆盖推进“三个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6%,无害化厕所改造率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100%,垃圾污水治理率100%,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持续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建成"四好农村路"14.5公里,实现村组道路全硬化、公交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99%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率100%。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村医持证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
(四)治理创新激发活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常态化回引农村本土人才,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基层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次,3项非遗入选市级名录。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调解成功率99.89%,获评全国平安建设样板区。“大树村“树心小院”乡村院落治理获评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五)拓宽农民增收致富
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合”模式,积极组建强村公司,鼓励和支持农户运用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180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3万元,所有村实现全面分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五)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将五宝镇大树村作为我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村,加快推动延包试点工作。及时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矛盾纠纷。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组建区级合作组织联合会,建成"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举办银企融资对接会,发放涉农补贴涉超1.7万人次。持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修复工作,异常比例低于20%,家庭农场"一码通"应用率达100%。
二、未来展望
一是打造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着力把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项目、精品民宿打造等“三农”项目做成体验景点,把体验景点转化为“三农”工作的展示窗口,尽快展现民宿庭院美、特色庄稼美、人文自然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全力打造农体文旅深度融合的“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为五宝国际运动休闲小镇配好套,服好务。二是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共环境整治提升,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和电力、燃气、道路、通讯、物流“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三是不断深化推动农村改革。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开展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等工作,持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增添强村富民改革新举措,推进深化农村改革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