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最新公示的二手商品流通试点评审结果显示,江北区作为重庆唯一入选区县,辖区重庆广诚龙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全市两家企业之一入选。这既是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重要实践,也标志着我区在构建“收储运销”一体化二手流通体系上获得国家级认可。
董家溪模式:市民淘宝地养成记
每周超万人流、98%满意度、年销售额破2亿元——五里店街道董家溪跳蚤市场正改写重庆二手交易版图。除了传统经营模式,更是在三楼就拿出9000平方米作为市民摆摊区,通过提供400个免费摊位,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共享平台。市民可将闲置物品,如家具、家电、玩具、书刊等在这里进行自由交易,形成独特的民间交易生态。
价格优势成为撬动市场的关键:一台JBL便携音箱售价仅为新品2至3折,酒店餐饮设备采购成本直降50%,吸引大量初创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市场更以创新场景聚拢人气,百米长的后备箱集市与夜间经济结合,单日最高引流1.2万人次,周末常出现“挤不进停车场”的盛况。
上周六上午10点,三楼主通道的“复古杂货铺”摊位前围满了年轻人,店主正展示一台20世纪80年代的海鸥牌照相机。“上个月才收的货,维修保养后,很快就被买走了。”他身后的货架上,老式留声机、铜制煤油灯与动漫手办奇妙混搭。而转角处的“宝妈置换区”,5岁男孩豆豆正用旧玩具车换回一盒乐高,他的母亲笑道:“这里成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课。”
来自市场管理方重庆广诚龙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运营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场二手厨具销售10万件,占总量30%;二手杂品销售达到16万件,占比25%;二手家具销售占比20%;去年总体销售额达到2亿元,带动2000人就业。今年的第一季度,市场销售额上涨10%。
共享仓储:二手流通的“重生之旅”
在铁山坪港城工业园区,一座由旧厂房改造的跳蚤市场共享仓库专门为董家溪跳蚤市场等大中型二手市场提供专业的库房存储集约化配套服务。
这座近2万平方米的共享仓储中心,将空间划分为回收待处理、检测调试、清洗清洁等五大功能区,每件商品配备专属二维码实现全流程溯源。标准化流程带来显著效益:餐饮企业采购二手设备成本普遍降低40%—60%,如七成新商用冰柜售价仅为新品20%,年处理量可达45万件。
记者在仓储区见证了一台三洋冰柜的“重生之旅”:从餐饮店回收的机器先进入检测区,工程师用专业设备评估压缩机寿命;转入清洗区后,高压蒸汽枪逐寸清除油污;最后贴上二维码“身份证”,价格从2万元新品价直降至4000元。
在这里,不仅场地共享,商品、客户、信息、人员等资源也共享,为商家节省了大量成本、精力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商机。除了在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地二手市场设实体卖场外,截至目前,市场线上渠道已贡献70%销售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日均触达消费者超5000人次。即将上线的专业评估师在线服务平台,将实现“检测—估值—交易”全流程数字化。
政企共筑:打造循环经济生态圈
江北区的创新实践揭示二手产业升级密码。通过产业扶持、场地改造补贴等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去年,跳蚤市场共享仓库交易商品100宗左右,年交易金额突破6000万元左右,构建起“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共享仓储”三维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
随着“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江北区正以规范化管理、数字化升级、共享化运营的创新模式,打造可复制的二手经济城市样本。这个曾经的边缘市场,如今已成为绿色消费升级的先锋阵地。
记者手记
旧物新生里的“城市温度”
在董家溪市场三楼,65岁张阿姨的摊位摆着老伴留下的相机,被年轻摄影师以800元收走。“这些老物件总得有个去处。”她的感慨道出市场存在的本质意义。转身遇见90后创业者小林,他正扫码查看二手冰柜的“前世今生”:“省下的钱,够给我的咖啡馆添台专业咖啡机。”
夜幕下的后备箱集市更具魔幻色彩:宝妈用童车置换绘本,大学生兜售旧书盲盒,修表匠免费教孩子机械原理。空气中飘着现磨咖啡香,旧物交易变成生活方式的共享。
这里的经济账背后,藏着更动人的社会账——让闲置资源流动,为小微创业者减负,教都市人学会“断舍离”。当质检员给旧家电贴上“重生认证”时,记者看见的不仅是商品流转,更是一座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温柔注解。(原载于《江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