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进入播报模式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模式
      区疾控中心、各相关学校:
为巩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和慢病示范区建设,落实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现决定开展2021年健康促进学校验收。具体事项如下:
一、验收单位
32所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单位,具体名单见附件1。
二、验收时间
2021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具体时间见附件2。
三、验收标准
各建设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以下标准之一验收:
1.健康促进学校标准(2016版),见附件3。
2.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考核评估表,见附件4。
四、注意事项
1.本次督导由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请所有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准备好相关资料备查。
2.各建设学校于11月29日前将2021年健康促进学校自评总结、项目照片、媒体报道(如有)、至少一个案例(具体要求见附件5)报送至邮箱1023567669@qq.com。
五、联系人
1.区卫生健康委:王俊博,联系电话:02367751074。
2.区教委:黄强,联系电话:02367733175。
3.区疾控中心:王莉荣,联系电话:02389186307、17783210386。
附件:1.江北区2021年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名单
2.江北区2021年健康促进学校验收安排
3.健康促进学校标准(2016版)
4.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考核评估表
5.健康促进学校案例撰写要求
重庆市江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
2021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江北区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名单
行知小学、滨江小学、苗儿石小学、蜀都小学、建北小学、鲤鱼池小学、华新实验小学、钢锋小学、培新小学、雨花小学、港城小学、胜利村小学、石马村小学、五宝实验校、新村同创国际小学、新村实验小学、华渝实验学校、鸿恩实验学校、寸滩实验学校、东风实验学校、复盛实验学校、诚善中学、载英中学、二〇三中学、蜀都中学、女子职中、郭家沱小学、望江中学、洋河小学、鱼嘴实验校、新村致远小学、五里店小学,共32所。
附件2
江北区健康促进学校验收安排
| 序号 | 学校 | 验收时间 | 
| 1 | 行知学校 | 11月25日 | 
| 2 | 华新小学 | 11月25日 | 
| 3 | 鲤鱼池小学 | 11月25日 | 
| 4 | 鸿恩实验学校 | 11月26日 | 
| 5 | 建北小学 | 12月2日上午 | 
| 6 | 钢锋小学 | 12月2日下午 | 
| 7 | 培新小学 | 12月2日下午 | 
| 8 | 新村小学 | 12月3日上午 | 
| 9 | 蜀都中学 | 12月3日上午 | 
| 10 | 新村同创国际小学 | 12月3日下午 | 
| 11 | 诚善中学 | 12月3日下午 | 
| 12 | 港城小学 | 12月6日上午 | 
| 13 | 寸滩实验学校 | 12月6日上午 | 
| 14 | 望江中学 | 12月6日下午 | 
| 15 | 郭家沱小学 | 12月6日下午 | 
| 16 | 胜利村小学 | 12月7日上午 | 
| 17 | 女子职中 | 12月7日上午 | 
| 18 | 东风实验学校 | 12月7日下午 | 
| 19 | 载英实验学校 | 12月7日下午 | 
| 20 | 石马村小学 | 12月8日上午 | 
| 21 | 鱼嘴实验校 | 12月8日上午 | 
| 22 | 复盛实验学校 | 12月8日下午 | 
| 23 | 五宝实验学校 | 12月8日下午 | 
| 24 | 洋河小学 | 12月9日上午 | 
| 25 | 雨花小学 | 12月9日上午 | 
| 26 | 新村致远小学 | 12月9日下午 | 
| 27 | 五里店小学 | 12月9日下午 | 
| 28 | 华渝实验学校 | 12月10日上午 | 
| 29 | 滨江小学 | 12月10日上午 | 
| 30 | 二○三中学 | 12月10日下午 | 
| 31 | 苗儿石小学 | 12月10日下午 | 
| 32 | 蜀都小学 | 12月13日上午 | 
  
附件3
健康促进学校标准(2016版)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内容 | 评分标准 | 分值 | 考核方法 | 
| 一、健康政策(15分) | 承诺动员 | 学校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宣传健康促进理念。动员全体师生广泛参加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主动促进自身健康。给师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 | 校内明显可见健康促进学校承诺或有关标识,得1分;在全校开展动员,得1分。 | 2 |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 
| 组织管理 | 成立校长或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定期召开例会。 | 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得1分、副校长为组长得0.5分。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例会满2次得1分。 | 2 | ||
| 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体现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得1分;财务表显示有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经费得1分。 | 2 | |||
| 有专人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提高建设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能力。 | 有专人负责得1分。接受过健康促进学校培训得1分。 | 2 | |||
| 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主要健康问题,选择合适的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整理收集工作记录,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 有健康促进学校计划,计划合理、重点突出,得1分。有详细建设过程记录,有年度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总结得1分。 | 2 | |||
| 制度建设 | 学校制定系列促进师生健康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校内禁烟、食品安全、饮水和环境设施、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设健康教育课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查验预防接种证、学生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困难学生帮扶等。 | 学校制定促进学生健康的政策,每个政策得0.5分,最高5分。 | 5 | ||
| 二、学习生活环境(20分) | 环境卫生 | 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无卫生死角,无安全隐患。 | 校园无垃圾堆积,得1分。 | 1 |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 
| 使用卫生厕所并保持清洁。新建教学楼每层设厕所。女生15人一蹲位,男生30人一蹲位,有洗手设施。 | 随机进入一个厕所,数量够用得1分,清洁卫生得1分。 | 2 | |||
| 无烟环境 | 符合无烟学校参考标准。校内无人吸烟,无烟头,无烟草销售和广告,有禁烟标识。 | 有禁止吸烟标识得1分,学校内无人吸烟得0.5分,无烟头得0.5分,无烟草销售和广告得1分。 | 3 | ||
| 教室设施 | 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不低于2米;桌椅每人一席;教室应配备9盏以上40瓦荧光灯。 | 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距离大于2米,得1分。学生一人一桌椅,得1分。教室灯光明亮,得1分。 | 3 | ||
| 健康饮食 | 提供安全、合理的营养膳食,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 | 提供来源安全的饮食得1分,膳食结构合理得1分。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得1分。 | 3 | ||
| 学生食堂三证齐全,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生熟分开。 | 学校食堂生熟分开得1分,厨房和就餐清洁卫生得1分。 | 2 | |||
| 潜能发展 | 成立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开设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 每成立1个体育和艺术类兴趣班并定期组织活动得1分,最高3分。 | 3 | ||
| 师生互爱 | 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减免学费、捐款、心理支持等。不体罚辱骂学生,学生无打骂、斗殴行为,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 | 对困难学生有具体的帮扶措施,每项措施得1分,最高2分。没有学生反映体罚、恶性斗殴事件,得1分。 | 3 | ||
| 三、健康服务(20分) | 卫生室/保健室和人员 |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 寄宿制学校设立卫生室得3分,未设卫生室但有医院医生定点诊疗得2分。 | 3 |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 
| 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 | 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得3分,无专门人员但有医院医生定点定期来校诊疗得2分。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有配备保健教师得3分。 | 3 | |||
|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和心理辅导。 | 定期接受培训得1分。定期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得1分。 | 2 | |||
| 健康管理和服务 | 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机制。新生入学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师生健康体检,将健康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和家长。 | 有学生健康档案得1分。 | 3 | ||
| 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得1分。体检结果告知学生和家长得1分。 | |||||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管理机制。配合有关单位,开展传染病监测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 | 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得1分;学校卫生数据报送及时得1分。 | 2 | |||
| 提醒学生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接种常规疫苗和应急疫苗,儿童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接种记录。 | 查验疫苗接种卡,得1分。适时提醒学生接种疫苗得1分。 | 2 | |||
| 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无传染病暴发流行。 | 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得1分。无传染病暴发流行,得1分。 | 2 | |||
| 积极预防控制营养不良、视力不良、肥胖、龋齿、贫血等学生常见疾病。 | 有预防控制营养不良、视力不良、肥胖、龋齿、贫血等学生常见疾病的具体措施,每项措施0.5分,最高2分。学生常见疾病发生率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得1分。 | 3 | |||
| 四、健康素养(25分) | 健康教育课 | 开设高质量的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体育与健康》等健康教育类课程中有6学时用于健康教育。 | 设健康教育课程得2分。 | 2 |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现场访谈 | 
| 采用规范的健康教育教材,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有针对性的课件和健康传播材料。 | 使用规范教材得2分。使用健康传播材料得1分。 | 3 | |||
| 授课教师定期接受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 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得1分 | 1 | |||
| 体育锻炼 | 体育课课时应达到小学1-2年级每周4学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 课时数符合要求得2分。 | 2 | ||
| 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应达到《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要求。 | 没有体育课当天安排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得1分。 | 1 | |||
| 4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以上等级,并逐年增长。 | 40%以上学生达到良好以上等级得2分。 | 2 | |||
| 心理健康教育 |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渠道的心理援助。 | 每个班级都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得2分。开展1次全校范围的主题活动,得1分。有畅通的心理援助渠道得1分。 | 4 | ||
| 健康主题活动 | 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 每学期每开展一次主题明确、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的健康主题活动得0.5分,最高5分。 主题活动可包括专题班会、主题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健康征文、健康绘画等形式。应配合使用健康教育材料。 | 5 | ||
| 健康素养 | 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指甲清洁、饭前便后洗手、读写姿势正确、正确做眼保健操、早晚刷牙、睡眠充足、不吸烟、不饮酒。 | 评估时随机进入一个班级,观察学生衣服整洁、手指清洁、读写姿势规范、眼保健操动作规范等情况,酌情赋分,最低0分,最高5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专项健康素养测评。 | 5 | ||
| 五、社会互动(10分) | 家校互动 | 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主题家长会,为家长开设健康讲座,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 项目期间,每召开1次至少覆盖一个年级的针对家长的健康主题家长会、家长健康讲座、亲子健康活动得0.5分,最高3分。 | 3 |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现场访谈 | 
| 家校互动,开展家庭健康支持。如家庭饮食结构改善、家庭成员行为改善、家庭健身计划等。 | 家长响应学校号召开展家庭健康支持,酌情赋分,最高2分。 | 2 | |||
| 社区健康支持 | 争取政府和社区支持,共享体育文化场地、设施等资源。 | 学校与社区共享体育、文化资源,得1分。 | 1 | ||
| 学校周围环境清洁安静,有明显的交通提示。 | 学校周边环境整洁得1分,有交通提示得1分。 | 2 | |||
| 与社区联合开展健康相关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学生参加两次社区健康实践。 | 每学期与社区联合开展有学生参加实践的健康主题活动,1次0.5分,最高2分。 | 2 | |||
| 四、建设效果(10分) | 目标人群评价 |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 | 采用目标人群测评方法。 | 10 | 快速调查 | 
| 合计 | 100 | 
说明: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附件4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考核评估表
| 项目 | 建设内容 | 评估方法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得分 | 
| 基本 内容 | 校园内为全面无烟环境 | 现场查看 | 未达到基本条件任意一条的不予验收 | ||
| 各项设施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工作条例或标准 | |||||
| 近三年内不曾发生集体性食物安全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饮用水污染事故、校方责任致使学生残疾、死亡和伤害等事故,近3年内不曾被相关行政部门通报批评 | 查看资料 | ||||
| 组织管理13分 | 学校领导公开承诺建设健康学校,全体师生广泛参加健康学校建设。 | 查看资料 | 3 | 未公开承诺扣3分。 | |
| 校领导、校医、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学校健康促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 | 3 | 未成立领导小组,扣3分,无明确分工扣1分。 | |||
| 制定健康学校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 3 | 无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扣3分,方案可操作性不强酌情扣分。 | |||
| 定期召开例会,年终有工作总结。 | 4 | 未定期召开例会,扣2分;没有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扣2分 | |||
| 环境建设26分 | 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无安全隐患。 | 现场查看 | 5 | 现场发现垃圾酌情扣分,发现有安全隐患扣5分 | |
| 有卫生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职/兼职保健教师。 | 5 | 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 | |||
| 校园内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标识 | 3 | 没有标识扣3分 | |||
| 校园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 3 | 没有标识扣3分 | |||
| 食堂应达到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禁止提供高糖食品。 | 4 | 食堂未达到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扣2分,有提供高糖食品扣2分。 | |||
| 校园内无自动售卖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的设施 | 6 | 校园内发现自动售卖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的设施扣6分。 | |||
| 活动开展61分 | 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间的30% | 现场查看及查阅资料 | 6 | 眼保健操安排未要求扣3分,电子屏幕教学总时间高于教学时长的30%扣3分。 | |
| 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学期上健康教育课至少达到6学时。(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必须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龋齿防护、近视防护、肥胖预防、心理健康等内容) | 8 | 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得2分,未达到按照比例扣分;每学期课时达到6个学时得2分,未达到按照比例扣分。健康教育内容未包含六项内容者扣4分 | |||
| 学校每年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刊物、宣传栏、手抄报等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宣传不少于4次。 | 8 | 开展宣传次数每少1次扣2分,资料不可查实酌情扣分。 | |||
| 每年至少参加2次健康技能学习活动(如健康配餐、科技体验或实作、急救培训操作等)。 | 6 | 健康技能学习活动少1次扣3分。 | |||
|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和预防伤害的教育活动。 | 5 | 未开展扣5分。 | |||
| 每个年级至少有一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由老师或学生担任,每月开展健康宣传与指导活动至少1次。 | 8 | 健康指导员人数不足一个年级一名扣4分;开展活动次数不足每月1次扣4分。 | |||
| 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 | 8 | 现场抽查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者,每少15分钟,扣2分,扣完为止。 | |||
| 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信、短信平台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 | 4 | 未开展家长健康教育活动,扣4分。 | |||
| 针对教师定期开展健康培训,每年覆盖60%以上的教师。 | 4 | 未开展扣4分,覆盖率未达标者根据覆盖比例酌情扣分。 | |||
| 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并针对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 | 4 | 未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扣4分。 | |||
| 附加10分 | 校外500米内商店无售卖香烟 | 现场查看及查阅资料 | 3 | 校外500米内无售卖香烟的商店得3分。 | |
| 有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身社团等健康支持性环境 | 5 | 学校有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身社团等,其中2个及以上得5分。 |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60% | 2 | 达标得2分 | |||
| 开展特色健康教育一项及以上,如健康厨房现场实践课、健康农场、健康科技体验课等 | 5分 | 开展特色健康教育1项及以上得5分 | |||
| 合计 | 100+15分 | ||||
附件5
健康促进学校案例撰写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每个创建单位提供不少于1个案例。撰写要求如下:
1.案例全文包括背景、具体做法、成效、体会四个部分。
2.案例引用的事例和数据,均应真实可靠,经得起查阅验证。
3.每个案例全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二、案例主题与内容建议
以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与亮点工作,进行案例主题的确定,也可侧重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将健康促进融入学校管理政策。
2.项目管理。
3.健康环境建设。
4.健康科普。
5.家校联合健康促进活动。
6.学校与社区联合健康促进活动。
7.特色健康教育活动。
三、案例提纲
1.第一部分“背景”或“理由”:300字左右,主要回答“为何选这样的主题”或“为何用这样的方法”。
2.第二部分“实施”:主要回答:“是如何实施的?”
3.第三部分“成效”:即具体产出,主要回答:“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产出可分两部分,一是用数字表述的直接效果,诸如各种知识、态度、行为率的变化、各种疾病指标的变化等。二是用文字表述的间接效果,诸如特点、效应效益以及对总体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等。
4.第四部分“体会或思考”:500字左右。主要回答:“案例具有哪些经验、问题与可持续”。一是描述案例所揭示的经验(举一反三);二是可借鉴的某些问题警示;三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