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区应急局>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市江北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日期:2025-01-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2024年,江北区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江北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依法治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扎实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我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三个“深入”,扎实推进依法履职

一是深入开展全面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内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指示要求及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学习全年局党委中心组学习10次,集体学习相关法律法规50;二是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三是深入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重点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积极探索跨部门领域综合执法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街镇(园区)委托执法权限,坚持依法行政、合法委托。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全面完成取消、下放或调整的简化事项,对本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实施机关、适用对象等进行相应调整规范,取消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备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2项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公开化、便民化,所有审批事项在区行政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和办结,实行“窗口综合受理、并联集成审批、一个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压缩审批时限,切实提高审查效率,保持流程畅通,将法定时限压缩了84.1%。三是全面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网上办事大厅录入认领了本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编制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事指南及要素清单,录入相关数据,提升服务效能。2024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1件,其中新办10件、延期16件、变更12件、注销4件,易制毒备案5件,按照承诺的事项、公示的流程完成,好评率为100%

(三)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2024年向“诚信中国”平台录入企业信息89条,行政处罚信息13条,完成信用修复累计达6家;修订《江北区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试行)》《江北区应急管理局执法案卷管理制度》,对执法文书的制作使用、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认真开展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工作,共审核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32件,出具法制审核意见书41份。

2.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公正执法。制定了《江北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对检查企业分类、内容、范围、频次等进行细化,合理安排行政执法工作任务。2024年开展危化企业执法检查151家次,发现隐患1068条,下达责改指令134份,行政处罚14家,罚款8.73万元;开展工贸企业执法检查83家次,发现隐患437条,下达责改指令82份,行政处罚12家,罚款22.91万元,对433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出具安全生产综合评定结果。查处安全生产事故17起,作出行政处罚18起,事故处罚金额约25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移交区纪委监委机关8人。

3.开展“柔性执法”。制定《江北区应急管理局关于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目录清单》,秉持“讲法度、有力度、明尺度、富温度”的执法理念,实行执法监管与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把监管工作向“服务”方向转变。

4.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管理。制定《江北区应急管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机制。2024年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次,现有部门规范性文件1个。

5.探索行政执法新模式。与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工贸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抽查,制定《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长效机制建设。按照重庆市(市、区县、乡镇)三级权力清单,梳理本单位权力清单321项。

6.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效能。以江北区“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为载体,针对“九小场所”规模小、行业杂、隐患多、治理难、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构建了风险信息摸排、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隐患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综合考核评估5个场景,重构16项业务流程环节,配套建立工作实施、运行管理、考核问效、推广复用等4套制度机制,实现九小场所生产安全事故指标显著改善,给企业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政务·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成果持续巩固,在全市41个区县、1031各镇街推广复用,实现注册场所47万余家。试点上线AI隐患识别功能,在国家层面推动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中打出了江北辨识度。

(四)强化宣传培训,持续深化应急普法工作

1.加强宣传报道,凝聚社会共识。我局将普法与应急管理业务相结合, 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做好本系统内普法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开展普法,努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一是做优新闻信息发布。严格落实常态化新闻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围绕重大决策部署、经验成果运用、事故灾害预警、突发事件处置、突出问题曝光等加强宣传报道。521日,组织公安、经济信息、应急、消防相关部门召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全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动态,解答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二是建强安全宣传阵地。扎实做好报纸、新媒体、政府子网站等现有媒体平台,在《江北报》、重庆江北app等平台上开设宣传专栏全区发布关于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闻宣传报道1100条。在观音桥商圈户外大屏、机关单位、广场等LED屏上播放安全和防灾减灾宣传标语、科普宣传片等,营造良好氛围。

2.做实应急主题宣传,提升安全意识。一是开展系列集中宣传活动。精心组织5·12”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624日,江北区2024年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在郭家沱举行,演练按“一主两辅”三条线展开,以森林火灾为主,突发地质灾害、危化品泄漏为辅,进一步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磨合各单位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军地联动响应,磨合队伍熟悉战法,提高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在演练现场,设置了安全、防灾知识和新修订《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的解读宣传展板,让参演队伍和观看群众了解安全常识和法规知识。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结合“千师万讲”和应急救援服务队伍,采取“分批次、分区域、分行业”方式,深入社区(村)、企业、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集中开展安全宣传活动,科普安全防灾和急救知识,提升群众安全文化素养。二是开展系列文化赛事和创建活动。举办“安全在我心中”美术摄影大赛、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安全伴我行”安全文艺创作大赛以及应急好新闻、应急科普微视频征集评选等赛事活动。530日,2024年重庆市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我区举行,来自全市22个区县的41名选手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深入讲解了地震、洪灾、医疗急救等方面的预防、事故成因和应对措施。我区荣获全市“安全伴我行”安全文艺创作比赛二等奖,应急好新闻、应急科普微视频三等奖2个,“安全在我心中”美术摄影大赛我区7个作品获全市奖项,在重庆市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中,我区2名选手均获二等奖,江北区应急管理局在全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和重庆市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五)完善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应急队伍力量建设。持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以消防救援支队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群众应急力量为辅助、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体系。全区共组建应急救援队伍32支,队员1100人。其中区消防救援支队约260人,7支专业救援队伍100人,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14支镇街综合应急队伍共计540人,9支救援支持队伍200人。另有民兵应急连、武警部队和蓝天救援队等作为重要支撑力量,共同构建起了全区应急力量的四梁八柱。

2.统筹预案修订与演练。一是统筹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江北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修订行业领域专项应急预案32个,指导部门、镇街修订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20个,不断提高了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持续推动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参与“江北区2024山洪灾害综合应急演练”“江北区2024年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指导各部门、镇街开展应急救援演练18次、基层单点避险系列演练11次,不断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队员综合救援素质,锻炼队伍协同作战能力,提升我区应急处突能力。

3.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结合我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实际,做好物资储备规划和指导,对各部门、镇街物资装备进行登记造册,区应急、消防、城市管理、住建、交通、农委、规资等重点行业部门,针对城镇火灾、内涝、洪水、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储备应急救援装备约36万件。做好局应急物资装备仓库管理维护工作,定期开展物资装备清点盘库,做到账实相符,目前主要储备了森林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应急保障、单兵装备等类型救援装备,约4000余件、价值约400万元;加强物资装备更新维护,对老旧损坏物资进行报废处理,同时补充价值约86万元的应急救援装备,不断提升我局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

4.优化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完成全区132个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任务,扩宽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传播渠道。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要求,分级分类编制了1189条预警信息和响应规范提升事故灾难应急响应和临灾避险能力。二是完善分级响应机制。针对各类事故灾难完善分级分类应急处置工作卡和工作手册,明确应急响应级别与启动响应层级,细化应急响应措施,强化防范应对。三是完善信息报送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建立以应急部门为主渠道的灾害事故信息直报机制,健全区—镇街—村社—重点企业四级信息报送体系,推动信息归口上报,提高突发事件信息传递效率;完善信息报送评价机制,将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综合督查检查等内容。四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与周边渝中、渝北、南岸、沙坪坝和两江新区等5个区县应急管理部门签订了《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机制、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等体制机制。与安能集团签订应急抢险救援协议,江北区发生突发事件后,可以按需调用其抢险装备。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深入组织开展全面学习。组织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署开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深入学习领会,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指示要求及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学习。

二是深入推进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法治建设工作安排,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年整体工作部署。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三是深入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重点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积极探索跨部门领域综合执法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街镇委托执法权限,坚持依法行政、合法委托。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对生产安全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下限大大提升,行政处罚决定有异议的违法企业、个人有所增加,案件进入听证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概率有较大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说理式执法以及执法过程中的针对性普法需继续加强。

二是执法监督指导还需加力,委托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配合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需加强执法监督指导力度。

三是行政执法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监管点多面广,风险管控难度高。加之机构改革后,划入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多项职能,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安全监管力量,执法水平和执法装备等保障能力仍较薄弱,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领域专业的救援队伍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四是法治宣传工作仍有差距。法律宣传方面,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为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宣传方面还不够到位,与法治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打算

一是提升法治水平,强化行政执法质量。加强法治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学法活动,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执法监督,狠抓案件质量,不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采取讲座、开办专版专栏、刊发专题文章、组织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结合上级部署及工作实际,进一步梳理、优化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重庆市江北区应急管理局

20251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