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区应急局 > 动态
江北:坚持数字赋能 强化“九小场所” 末梢安全监管
日期:2023-11-0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今年来,重庆市江北区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全市、全国率先创新开发运行“九小场所安全智管”数字化应用。

聚焦核心业务梳理 建立“三个机制”

围绕三大体系,坚持“专班推进”机制。为建立工作体系,江北区组建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成立“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试点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制,工作要求。整合业务体系。同时,江北区集合全局骨干资源,聚焦核心业务梳理工作,在“业务、资源、体制”三个层面协同发力、集中攻关,加快构建成熟的业务体系;另外,抓好统筹协调,实行每周调度、明查暗访,持续推进应用试点工作,确保江北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

围绕基层创新,坚持“调查研究”机制。一方面是围绕基层创新开展调查研究。江北区组织专人充分调研了铁山坪街道创新探索出的“1311”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及“九小场所码上安全”信息化应用取得的积极成效;剖析全区12个镇街在九小场所安全监管“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管理难、事故频发”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围绕调研成果谋划迭代升级。重点围绕基层群众高频需求,聚焦九小场所业主安全“做什么、怎么做”,属地监管人员安全“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对应用进行迭代升级,构建五个“多跨协同”场景,在多跨协同治理领域细化解决措施。

围绕核心业务,坚持“急慢结合”机制。为解决基层九小场所属地安全监管的痛点、难点问题,江北区紧扣核心业务梳理成果,按照“急不得、慢不得”工作要求,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协作,编制“三张清单”,并于今年7月份成为全区第一个通过市委改革办“三张清单”审查的应用,并顺利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

打造重点特色应用 落实“三步工作法”

第一步顶层设计。在应用谋划期间,江北区坚持顶层设计与自主创新融合,紧密对接市政府数字政务专题组、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上级单位,很快完成与全市三级城市运行治理平台、渝快政、渝快办和“141”体系的融会贯通。

第二步全区推广。江北区努力争取到了数字重庆建设重点应用的试点单位,全区从今年7月开始全面推广试点,已完成了14466家场所注册,试点以来九小场所安全生产事故保持0发生,在信息全渠道归集、事件全流程闭环、业务全领域融合、能力全方位跃升方面取得实战实效。

第三步全市复用。今年10月份,市安委办、市应急局在江北区组织召开了“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第一批推广试点会议,确定全市16个区县推广复用。截至目前,在全市127 个镇街,1283个社区,7842个网格完成推广,完成注册场所 98152 家,发现并报送隐患 5461 条。

推动体制机制变革 形成“三项”成果

数字重庆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变革成为实践新命题,推动党建统领,数字赋能,常态治理。一是形成“体制机制”成果。江北区加快实现从“事”到“制”和“治”的转变,用制度固化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前期已完成《应用日常运行管理办法》《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制度文件的印发,推动在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服务模式等领域的“四项”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形成“典型应用”成果。谋划以“小切口设计大场景”,在九小场所应用取得现有成果基础上,后续将会继续努力争取实现“风险分级规则、地方标准规范”等领域进一步创新改革思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拓宽视野,为向应急管理部谋划打造具有重庆特色江北辨识度的典型应用成果。

三是形成“安全稳定”成果。继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努力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