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河道治污护碧水。实行“133”河道污染及时处置模式,即1分钟应急响应,30分钟内到达现场,3小时内处置完成。有效推进溉澜溪河、茅溪河等5条河流污染防治,清除白渣、树枝及其他杂物300吨,确保一江五河无白色垃圾、无黑臭水体。二是垃圾分类倡新风。举办“垃圾分类新时尚·青年志愿在行动”等活动29场,推进居民区集中投放厢房、定时定点投放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工作,完成38个小区、10个单位垃圾分类先锋细胞创建,推动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环境整治美街区。结合“一路三清”“城管进社区”工作制度,对河道两岸、建筑工地围挡周边等重点领域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清理长江沿岸违法建设11处,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完成率100%。探索推行“六看工作法”,清理辖区“牛皮癣”小广告3000余处,规范店外占道广告牌600余次,清理违规条幅45处,确保街区环境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