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观音桥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观音桥街道办事处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日期:2025-02-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2024年,观音桥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工作在司法部实地评估中获得好评,成功创建“枫桥式”司法所,普法工作入选司法部“八五”普法中期表彰单位,代表江北成功入选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信访法治化、矛盾多元化解等工作成效凸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现将观音桥街道2024年推进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部署推进,确保落实见效

一是抓好部署落实。。2024年,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街道重点中心工作统筹谋划,第一时间传达上级要求、研究部署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审议制定了《观音桥街道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围绕依法决策、依法履职、尊法学法普法等情况形成年度书面述法报告,其他班子成员在年终述职时也将述法部分纳入述职的环节。

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点内容,党工委会、行政办公会组织理论学习45次;组织科室、社区开展专题学习4次,以此带动600余名机关、社区(村)干部及党员骨干参与学习,在编干部全员通过2024年度法治理论考试;利用观音桥夜校平台开展法治夜校、法治进校园等15次,观心苑公众视频号推出“所长来了”系列普法视频6期,覆盖辖区居民十万余人。

(二)优化职能配置,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13457”总体发展思路中谋划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观音桥街道“创新探索“ 1+1+x”机制,打造楼宇营商环境服务新模式”荣获江北区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标杆案例和优秀案例。“全力构建法治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蓄势赋能”获评全区法治政府建设优秀提名案例。

一是高效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全面梳理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进数字化、数据化,按照“用时最少、办事最快”“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原则,联合观音桥税务所、医保局等部门,推行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让“小江都能办”品牌在观音桥落地生根,精心服务好辖区2万余家市场主体。

二是突出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以观音桥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为契机,探索市场化调解机制,在司法确认、诉讼保全、协助履行等环节提供更专业高效的解纷选择;成功创建一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三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作为服务企业、助推发展的有力抓手,“亲”“清”型政商关系持续巩固;22个社区结对律师全覆盖,培养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壮大基层法治服务力量。

三是安全生产保障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将法治思维融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等各领域、各环节。深入宣传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导企业安全检查64次,整改安全隐患159个。

2024年1-12月,规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5.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3亿元,其中限上吃穿用实现零售额0.62亿元,同比增长16.83%,限上小微实现零售额0.10亿元;规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6亿元,规上重点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0.37亿元,同比增长6.35%。规上工业实现产值45.55亿元,同比增长8.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2亿元,同比增长5.24%。

(三)完善治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坚持依法决策,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价制度,开展“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事前廉政风险评估50余件,提出廉政风险防控建议40余条。抓实规范性文件管理。按照“严禁越权发文,严控发文数量,严格制发程序”要求,加强发文合法性审核和动态清理,做到依法依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司法所牵头组织22个社区和律所集中签约,每月一报、每季一理,确保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答疑解惑、送法进基层服务。街道同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聘请法律顾问,为机关科室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出具合同修改书面意见69份。

二是坚持改革聚焦,推动综合执法改革。聚焦突出问题,补齐执法短板;针对98项执法事项,细化五维蜘蛛图,探索制定街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操作手册,探索推出诚信免查执法机制;聚焦机制完善,确保执法执法规范。联合多部门推动多跨协同执法机制,开展综合查一次60余次;通过执法事项,对照“三高两易”原则细化评级;聚焦数字赋能,提升执法质效。通过平台数据贯通,实现执法信息一键流转;通过全流程在线办案,推动执法流程一网通办,通过智能预警及大数据分析,实现执法监督一屏通览;

(四)践行法治为民,深化平安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迭代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是高标准打造“枫桥式”司法所。为打造亲民为民、接地气的“司法形象”,选定场地超550㎡、足额配置资金超150万元,建设“有颜值有内涵”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普法阵地;二是法律服务资源全。链接法律服务资源,设立“一所六点”试点窗口,衔接板块业务进行排班排表,对接法院“远程法庭”、检察院“莎姐工作室”“曾妈妈”青少年心理关怀及“老马工作室”等,实现功能聚合、高效便民。

建成有辨识度的普法高地:普法阵地颜值高,一楼直面过往居民游客,扮靓主题式普法墙和宪法文化墙,设置趣味普法角和拍照打卡点,结合“不夜九街”夜经济特色,探索24小时开放,吸引大家走进来;普法形式有花样,每月一期的法治夜校和法治讲堂反响热烈、法治电影进校园、普法剧本闯关等新颖普法更合青少年口味,动员大家齐参与;普法内容趣味足,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税务所等联动推出“所长来了”系列普法栏目,就法律、税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普及。

(五)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控,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依托三级调处,充分化解矛盾。激活楼院网格,将小事琐事化解在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干部、楼院长、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通过“摆龙门阵”,将诉求和潜在矛盾收集上来,以“串门”、“散步”、“喝坝坝茶”等方式,变群众聚集点为解纷前哨站,为群众“说心事、解难事、办实事”,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楼院、小区,2024年度已化解矛盾纠纷543件;做大“警调”优势,将急事警事化解在驻所。充分发挥“警调无缝对接”的优势,辖区四个派出所调解室高效运转。将简单、一般接警纠纷就地化解、就近化解,对较大疑难纠纷实行“街道领导+科室+驻所调解室”专班包案、攻坚化解。已化解简单、一般纠纷1021件,较大矛盾纠纷112件,有效节约了警力资源,将问题化解在了诉前;依托街镇力量,将大事难事化解在街镇。针对网格、社区调解不了的历史遗留问题、多跨复杂、涉群体性等纠纷,通过“街道领导+老马+科室小马”接力联调等调解模式,确保风险不外溢、不上行。成功化解“百户业主延期交房”等重大疑难矛盾50余起。

二是坚持平安底线,紧抓重点管控“一条线”。在规范重点人群管理方面,以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为主线,吸收社区综治专干、网格员等力量共同拧成一股绳,拧紧重点人群管控一条线。严格执行社区矫正“1+3”规范性文件,做到程序规范、管控有力,教育到位。实现辖区195名社区矫正对象全年“0”脱管、“0”漏管的双零记录,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低于全市平均值。刑满释放人员通过分类管理措施,落实刑释人员监地衔接、安置、教育、帮扶、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和措施。辖区49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事)件,安置帮教重点对象衔接率100%。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4年度,观音桥街道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街道现有工作人员中,专业法律人员欠缺,需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二是法制宣传形式有待创新。工作宣传普及不够,行政复议便民联系、公正协办等部分法律服务类别无法真正落地运行;法律宣传工作还不够全面,法律宣传不够深入群众生活,法治夜校、普法宣传等面临创作及听众流量的瓶颈,需要内生长期坚持的热情与信心。三是依法执政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执法人员对政策法规的把握不准, 现有执法人员的专业领域知识有所不足,难以开展具有针对性法规的执法工作。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观音桥街道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按照江北区法治建设工作部署,继续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和取得实质进展。

(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各项工作做实做优。一是实事求是地优化工作内容,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多提供什么。辖区商户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合法保障,信访老户的法律遗留问题,辖区校园的法治进校园需求等等;二是实事求是地优化工作举措。辖区居民年轻人多,受关注度高,决定了我们谋划工作举措时要注重与时俱进、结合实际。

(二)激发积极主动的热情,力争创新打造亮点。一是多联合社区、律所等力量,主动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商户楼宇,继续把我们法治夜校工作、“所长来了”系列普法视频等持续开展,越搞越火;二是主动思考新方法,主动注入新内涵。结合街道数字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为重点人员管控、联合执法普法等赋能。

(三)秉持司法为民的初心,真诚利他用心服务。一是带头做好真诚为民的表率,坚决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作风,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基层法治的和风细雨;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与作风督导,注重培养工作意识,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示范的崭新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