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辖区少数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25日,石马河街道组织开展“渝见石榴红·铸江北”宣传周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传承红岩精神,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辖区土家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30名同胞参与其中。
在渣滓洞看守所旧址,青砖灰墙间陈列的刑具与史料无声诉说着革命者的不屈。老虎凳、铁锁链、竹签等实物展陈,还原了江竹筠等先烈在酷刑中坚守信仰的壮烈场景。当讲解员讲述《红岩》作者罗广斌越狱时用牢房棉被制成“国旗”的细节,参观者无不被革命者在绝境中守护信念的精神所震撼。移步白公馆,原四川军阀别墅改造的监狱里,小萝卜头宋振中用树枝当笔的遗物、黄显声将军狱中绝笔信等珍贵文物,将参观者带回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面对江竹筠等共产党员留下的《新民主主义论》手抄本,大家驻足良久——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字迹印证着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
活动创新采用“行走的党课”形式,让历史现场变为教育课堂。在渣滓洞二层走廊,参观者重走革命者放风通道;在白公馆地牢入口,集体诵读《囚歌》片段,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与眼前阴冷的牢门形成强烈共鸣。少数民族同胞不由自主地交流起本民族红色故事,土家族同胞讲述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彝族同胞分享小叶丹与红军歃血为盟的历史。
下一步,石马河街道将持续以辖区各民族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让石榴籽精神在基层治理、文化交融中生根发芽,积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主动在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用心用情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促进辖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街道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