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北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我市实施方案为主线,坚持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法治政府‘智慧穿针、依法引线’城市管理新路径”项目,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称号。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相继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镇街、各部门分别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江北大地上。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组建区委宣讲团、组织“老马”宣讲队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宣讲,实现全覆盖。向干部职工配发《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等书籍,进一步提升学习实效。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6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次,示范带动各单位学习近200次。举办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报告会, 89名领导干部参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党校重点课程,通过集中培训、法治讲座、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宣传。购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1.5万本,《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1500本作为各级干部学习用书,制定学习计划和学法清单,各单位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掀起学习讨论热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必训内容,实现11090名干部职工培训全覆盖。2.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紧抓“关键少数”,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镇街、各部门领导班子在年度述职报告中将述法作为重要内容,工作成效纳入全面依法治区考核,作为衡量年度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支持本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工作,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三)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组织做好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70项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认真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对法治政府建设审议意见梳理的36个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45项办理措施,确保整改落地见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察,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1.召开2022年江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江北设置分会场参加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2. 围绕《江北区开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系列行动工作方案》,出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10条措施,创立“小江都能办”品牌,开办企业实现100%“一网通办”,建设33个融资服务超市,累计为5381户市场主体授信近47亿元,已为5084户发放贷款近44亿元,开通营商环境24小时监督热线。3.“一窗综办”落实落地,382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生态环境、农业水利、卫生健康等领域全部并入“无差别综合窗口”;843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新设“江北一窗”受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缩80.3%、即办件事项比例47.8%、零跑动事项比例82.0%、全程网办事项比例80.9%,“渝快办”平台办理事项195635件。4.“信用中国(重庆江北)”累计归集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约221.63万条,累计查询联合奖惩31.42万次,触发联合奖惩4962次,形成有效的奖惩反馈3938次,492家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经过整改,已全部退出国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5.出台《江北区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工作推进机制(试行)》,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1.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印发《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程序的通知》,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定义、制作流程、制作备案中需要的材料,严格履行起草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对外发布以及报送备案审查等制定程序。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75件次,提出书面审核意见60条。2.扎实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全区现行有效的区政府(区政府办)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11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废止。
(六)持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出台《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目录编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在区政府网站公开《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
(七)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1.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7908家次,发现整改风险隐患850个,完成食品监督抽检6500余批次、食品快速检测1.2万余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45件;开展联合执法4次,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犯罪案件3件。2.加大对医疗机构、密闭公共场所和生物实验室监督检查力度,对32家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其中关停整顿医疗机构3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家,对5家违法行为轻微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单位开展警告约谈。3. 实现医保监管全覆盖,通过日常巡查、突击夜查、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医药机构800余家次,查处违规违约定点机构120家次,追回医保违规违约金522.92万元,暂停网络结算1家,暂停待遇支付1家,约谈机构28家,行政警告12家。4.开展“蓝天行动”监管执法,巡查工地2690个次、值守工地615个次、检查运渣车辆3255台次、约谈工地施工单位及运输单位204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执法,整治露天焚烧、露天烧烤、违法烟熏腌腊制品等行为1064起。5.连续五年在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专项考核中获A级,全年为10302名劳动者处理劳动报酬争议、涉及金额1034.46万元,办理3297件欠薪线索平台案件、立案查处126件。6.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16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管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全年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26起,处罚金额92.42万元。
(八)深入推进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推进“区-镇街-村居”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11个行业部门和12个镇街针对10类自然灾害,分级分类编制了1189条预警信息和响应规范,完成132个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任务。2.健全以消防救援支队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群众应急力量为辅助、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的三级现代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3.组织预案修订和应急演练,各镇街、各部门按要求完成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修订工作,14支队伍150名队员参加“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九)着力构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新格局。1.完善调解矛盾纠纷机制,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53个,调解室18个,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781件,调解成功率99.9%,涉及金额7914.6万元;12个镇街及20家区政府部门设立行政调解委员会。2.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12个镇街设立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全年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2件,其中案前调解47件,受理35件(复议维持22件,自愿撤回复议申请5件,确认违法或确认违法并责令重作5件,撤销或撤销并责令重作3件),不属于我区域管辖向其他有权受理机关转送申请的27件,不予受理3件;3.全年新收和去年结转一审行政应诉案件共253件,开庭175件,出庭应诉率93.1%,创历史新高(其中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44件,开庭26件,出庭应诉率92.3%);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包括撤销8件,确认违法5件,要求履行法定职责6件。
(十)全面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构的日常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12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以上,未收到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2.强化审计工作,完成审计项目32个,提出审计建议92条,推动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多渠道公开政府信息8万余条,政府网站发布信息8702条,编制解读政策文件68个,汇总公开疫情防控、营商环境、六稳六保类等政策解读395个,办理网民留言39件、主动公开回复信件20件。
(十一)擦亮“法律服务品牌”创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中心通过整合公共法律、警务、检察、诉讼服务资源,完善机制、科技赋能和理论创新,从着力打造金融党建先行区、完备要素法律服务“一站式”、需求导向法律服务“订单式”、搭建平台事项办理“智慧化”、实证研究风险防范“精准化”五个方面,全力推动《江北区金融法律服务10条措施(试行)》落地见效,为我区勇挑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两副担子”贡献法治力量。全年办理公证服务914件,调解金融纠纷1217件,推动涉金融类企业专案4起、打击处理侵犯类金融企业利益犯罪嫌疑人20人,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的金融刑事案件44件77人、办案总金额64.2余亿元、追赃挽损1亿余元,受理金融商事诉讼案件15510件、审结13963件,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建设成效初现。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2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在各镇街、各部门间存在不均衡现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逐级递减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单位依法行政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单位内设法制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二是个别单位对法治建设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完成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还有差距,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政务公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方面有待提高。三是统筹推进依法行政能力存在差距,少数单位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履职能力较低,法治队伍建设有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3年,全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统筹推进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及全市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长效机制,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述法”工作报告制度,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二)进一步提升政府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各单位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争创市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和后评估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畅通人民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法治督察机制,解决法治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的衔接联动。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新活力。围绕全面优化“政务、法治、市场、创新、要素保障”等“五个环境”,深入开展“百千万”联系服务企业,不折不扣落实《江北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用好《江北区投资机会清单》《江北区融资产品服务清单》。优化“小江都能办”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办好惠企政策咨询专窗、咨询热线和营商环境监督热线,推动涉企政策落地落实,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深化“信用”为基础的“包容审慎”新型监管机制,坚持行政执法无事不扰,落实首违免罚和轻微不罚事项清单。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进一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深化数据赋能政府治理和政务服务,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抓好诉讼案源治理,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行政行为,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建设,实施好《重庆市行政调解办法》,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联动。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