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行政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全力推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江北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一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区政府常务会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江北区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的具体措施》、印发《江北区2024年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编印《江北区法治政府建设应知应会手册》,引导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推动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设计开发普法学法答题小程序,推动以考促学。
二是加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统筹推进。组建全区工作专班,集中调度5次,出台《江北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创新实施“一个指标提升行动+八项创新举措”;聚焦综合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优秀案例”10个、“提名案例”6个;开展法治建设专项督察,发出工作提醒函15份,实现以督促责、以察督干。
三是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区政府常务会先后10余次对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用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建设》,带头出庭应诉并发表答辩意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全市率先谋划推行法务专班会商机制,把好招商引资、重大投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关口。
(二)全力以赴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最优区
一是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纵深推进“一窗综办”“一网通办”,完成1000余个事项流程的系统配置,70.7%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可办”。80项“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办件量达7万余件。创新“帮代办”“上门办”“云综窗远程办”服务,公共服务“川渝通办”事项拓至355项,完成全市首例川渝食品经营许可跨省互认,成功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二是助推企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连续三年把营商环境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迭代升级《江北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深化“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走访经营主体近12万户,解决4000家企业超10亿元融资难题,解决困难诉求4199件。
三是促进市场秩序持续规范。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52件、“两品一械”质量安全违法案件104件、特种设备违法案件38件,制定《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实施方案》,查办案件426件。与德阳市签署《川渝一体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打造“重庆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单位”4个。
四是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按照“止损、瘦身、提质、增效”要求,注销限期“减户”企业14家,止损治亏企业11家,政企分离7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约42.16亿元,盘活回收资金约30.07亿元。2024年区属国企利润总额平均增速达23.1%。
五是打造法治服务“金名片”。迭代升级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搭建诉调对接、一站式多元解纷等三大协同服务平台,纵向贯通八大川渝法治资源,探索“公益性+市场化”模式先行先试,有效办理各类金融案件20万件,涉及金额234.6亿元,实现金融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江北、矛盾不上交。
(三)坚定不移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前列
一是全面构建“5+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精简保留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生态环保5支区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做强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部门下沉的64名执法人员与镇街执法大队统筹运行。创新开展部门下沉执法人员“考核单列”和“双向评价”。
二是优化整合行政执法事项。明确镇街60项“高频、多发、易处”赋权执法事项,形成镇街“法定+赋权+委托”综合执法事项清单。做好动态评估优化,通过法定程序将1026项执法事项划入区级5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实施,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3%。
三是抓细抓实行政执法监督。制定年度“培训+监督”方案,通过查阅资料、检查执法案卷、走访执法现场等形式,对14个重点行政执法单位进行执法督导检查。采取“理论+实战+考核”模式,对全区809名执法人员全覆盖进行轮训。对13项民生类事项实行首违免罚,以柔性方式传递法治温度。
四是突出重点强化数字赋能。12个镇街、34个区级执法部门实现全覆盖入驻全市“执法+监督”应用,行政违法实现网格线索上报、研判、处置全流程线上办理,“民宿执法监管一件事”入选全市典型案例,“马路拉链”应用率先实现三级贯通并全市推广。
(四)多措并举强化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
一是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自觉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3件、政协提案404件,满意率均为100%。开展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审计项目22个,对32家单位开展财会专项监督检查。办理网民留言448件,受理公开信箱信件595件,按期办理率100%。
二是持续优化信用体系。建立政府合同履约智能预警监管,开展全覆盖审查备案、智能预警、风险研判1500余次,合同履约政务失信实现“零发生”。推动企业年报率达93%,依法将2200余户违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商务楼宇”入围全国“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三是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先后2次对败诉案件、复议纠错案件进行复盘分析,实现“以案促改”,全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为92.6%,较2023年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开通涉企复议“快车道”,入选全市复调对接创新机制。
四是全面提升行政决策效能。编制和调整2024年全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前绩效评估和后评估制度,严把行政规范性文件“意见征集关”“合规审查关”“清理评估关”,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达100%,全年累计审核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675件,提出修改意见197条,集中废止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10件。
(五)真抓实干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制定《江北区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全区办理信访事项4480件次,同比下降27.81%,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保持100%,一次性化解率超95%。开展信访事项规范化评查3728件次,市级评查零通报。
二是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大调解工作迭代升级,制定《江北区关于推动大调解工作迭代升级实施方案》,发挥一个中心统筹协调、三级组织上下联动、四类调解协同发力实战效能,推广打造“警律调解中心”,全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16万件,涉及金额1.03亿元。成功培育“所长来了”“五指解纷法”“香樟树法治夜校”等亮点品牌,打造了一批立得起、履职好、有特色的“枫桥式”司法所。
三是实现法律服务均衡优质。创新开播“小江说普法”栏目29期,累计播放25余万次,通过“小切口、真案例”,“进圈入群”精准普法。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全年提供法律咨询8982人次。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36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选配52名优秀律师入驻“重庆村居法务”线上服务平台,服务人数达4万余人次。
四是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坚持“急用先行”,全面推进区治理中心“八大板块”上跑道、进角色,接入有效感知设备67万余个,“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落图风险点位277类、2757个,打造洪涝等8类风险灾害场景应对数图融合工具,数据编目合格率、数据治理合格率均达100%。
二、存在的不足
2024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评估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细化、清单化。
二是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一定短板。行政执法统筹协调力度还需持续提升。
三是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还有提升空间。部分矛盾风险在萌芽状态没有及时进入视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全面高效履行职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及全市实施方案,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议题,夯实法律顾问全覆盖基础,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持续选树一批法治政府建设“优秀案例”,打造更多法治政府建设标志性成果。
二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擦亮“小江都能办”品牌;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合同履约监管系统应用效能,打造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优化“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机制,深化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三是如期实现重大创建验收命名。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做好实地核查迎检各项准备,做到行程安排衔接到位、特色亮点展示到位、评查案卷完善到位、随机抽考学习到位、座谈访谈组织到位、创建氛围营造到位“六个到位”,全面查漏补缺、优化指标质量,以优异成绩顺利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四是系统推进重大改革走在前列。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事项划转,全面推广执法监管“综合查一次”,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推进执法队伍一体化、执法权责事项、执法场景谋划、执法协作调度、执法行为监督“五个领先”,力争在中心城区行政执法改革中走在全市前列。
五是全面提升重大平台运营效能。推动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聚焦擦亮“金融‘枫桥经验’”品牌,探索成立律师调解中心,丰富非诉解纷力量;探索开发“金融‘枫桥经验’一件事”应用;举办金融法治“年度发布”,高质量开展“法企对接”活动,打造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持续擦亮金融法律服务“金名片”。
六是持续巩固基层治理工作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统筹协调效能,深入实施融网进楼专项行动,推动“134”大调解体系落地见效。迭代升级“小江说普法”2.0版本,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抓实行政诉讼争议化解,做到“出庭并出声”,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实现100%。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