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5〕207号
谷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做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建议》(第DH27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注。江北区大力实施“民生立区”行动,积极推动建设全龄友好城区,已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居家养老等领域获得国家级试点。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自2021年以来,江北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21〕1380号)以及《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渝发改社会〔2022〕546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江北区成功纳入市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试点,并在探索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结合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
将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过程,启动《江北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十五五”期间儿童友好建设的工作机制、空间规划等内容进行系统布局。
高质量编制《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因地制宜构建“三级四类”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将儿童友好指标细化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儿童友好城区专项规划切实落地落实,取得积极成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运用“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二、健全协同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进一步完善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在规划、城建、城管、民政、教育、医疗、妇幼等关键领域开展更多创新性、先行性探索。
明确各部门、街镇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压实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落地见效。同时,持续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让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三、突出项目带动,提升建设实效
以《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区专项规划》为指引,配套制定完善涉及4大空间29项的社区评价指标,为新建小区和已建小区分别制定差异化配置标准,包括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服务内容及设置要求等明细指标,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精准量化依据。
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是在儿童健康项目方面,2024年为399名残疾儿童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涵盖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及康复训练,确保0—6岁儿童及7-16岁持证残疾儿童得到精准救助;扎实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园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监测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指标,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中小学校每学期开设不少于10课时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包括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环节。二是在文化娱乐项目方面,投资1.2亿元对重庆市儿童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为“元宇宙”主题公园,新增数字艺术馆、儿童电影工厂等互动区域,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精心推出科技馆4D航天主题馆、鸿恩寺森林公园自然学校等亲子路线,将科技与生态教育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成长。三是在儿童元素嵌入式项目方面,积极支持在各类儿童设施和文化项目中嵌入适儿化元素,结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例如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北嘴段方案中精心设计适儿化空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居民生活方式。下一步,将结合全区旧城改造计划,进一步加大儿童友好建设项目储备力度,根据建设条件和资金落实情况,科学合理拟定试点时间计划,全面有序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此复函已经屈亚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辜晓霏
联系电话:023-67563919
邮政编码:4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