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5〕190号
陈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江北新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第DH292号)收悉。经与港城管委会、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系统谋划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13457”总体发展思路,锚定“双核驱动”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寸滩宜居宜业现代新城的宏伟蓝图,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摆在突出位置。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筋骨”和民生保障的“血脉”,建议指出的问题正是当前着力攻坚的重点。为全力推动“七件大事”之一的“寸滩宜居宜业现代新城”加快建设,我区正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布局,强化项目推进,力求在江北新城片区破解“看病难”、“居住体验差”、“出行不便”等难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一)全力破解出行难题,织密综合交通网络
便捷高效的交通是城市活力的命脉,更是居民出行的刚需,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公交覆盖不足”等问题,我区多措并举,内外兼修。
一方面,持续完善路网骨架。一是打通对外“大动脉”。先后建成并通车港城西路延伸段主线及匝道、B区对外交通二期等关键节点工程,显著增强了片区与区域核心(如观音桥方向)及外部高速路网的连接能力,提升了整体通达性。二是畅通内部“微循环”。系统完善了内部路网结构,完成A区2号环道、B区一期及二期路网、9号道路、桥溪河环道等内部主干道和次干道建设。重点攻坚“断头路”顽疾,成功打通了10号道路延伸段、5号支路、17号道路等瓶颈路段,有效疏解了局部交通拥堵,提升了区域内部连通效率。三是提升道路品质。对使用年限较长、路况不佳的老旧道路实施升级改造,完成了港A区港城南路、港城中路、港桂路路面大修工程以及港城园区D区A线道路拓宽等6条道路改造项目,显著改善了行车舒适度、安全性与通行效率。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体系不断优化扩容。一是轨道交通实现突破。轨道交通4号线成功穿境并设立港城站点,这标志着辖区正式融入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极大地提升了居民长距离、跨区域出行的便捷性,为连接主城其他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公交服务显著提升。新开通了3618路等多条公交线路,覆盖了更多新建小区、产业园区及与轨道站点的接驳,填补了公交服务盲区,提升了与观音桥等核心区域及周边区的联系紧密度。目前,公交线网密度和服务范围较以往已有明显改善。
(二)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夯实民生基础保障
“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物业服务参差不齐”、“维护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方面,提升市政基础保障能力。一是开展水环境治理。实施了B区北侧排水工程、崔家湾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并全面推进新城片区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工程,系统解决雨污混流、管道老化、排水不畅等问题,确保片区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能力得到系统性增强。二是完善电力供应保障。B区110kV变电站、A区11号路电力通道、A区7号开闭所等5个重点电力工程已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行,有效保障了片区急剧增长的居民生活用电和产业发展的电力需求,为城市运行提供稳定能源支撑。 三是完善居住配套设施。悦邻Park商业中心、人才公寓、汉庭酒店、A区生态停车场等已建成并投用,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住宿、停车等便利服务,提高了生活便利度。
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物业服务。加强业委会规范化运作指导,支持业主依法行使权力,监督物业履职。严审新建项目物业服务方案和物业费定价、做好质价相符,对现有2个小区已采取实质性降价措施。明确了以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工作重点,制定了以推动物业行业“三亮三即时”(即亮服务内容、亮公共收益收支、亮履约情况,设施设备即时维修、建议投诉即时办理、困难需求即时帮助)的工作措施。探索对老旧小区或管理困难小区,街道、社区提供基础服务保障托底或引入外部物业公司,逐步改善“维护差”的现状。
(三)加速推进医疗教育布局,缓解“看病难”关切
“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辖区医疗能力有限”是当前的短板。区第二人民医院、寸滩和铁山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基础,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周边居民综合医疗服务要求,但其服务能力与辖区快速增长的人口和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目前,江北新城片区已拥有5所中小学及3所职业学校,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承载力持续提升,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及青年的就学需求。
二是重大医疗项目攻坚。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改扩建工程作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的核心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前期工作。该项目包括新建医疗综合楼、地下医疗用房等,拟建总建筑面积45000余平方米,暂定新规划床位210张,将极大弥补大型综合医疗机构的空白,我区正紧盯关键节点,协调解决建设难题,力争早日建成投用。区疾控中心项目已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片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和健康管理能力。
三是整合引进医疗资源。同时,我区积极协调、引导和鼓励优质社会资本进入片区,形成多层次医疗服务供给体系。鼓励片区医院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人才引进、设备更新、与上级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发挥更大作用。
(四)匠心营造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治理与城市品质提升紧密结合,以系统规划引领,为片区环境提档升级提供了科学蓝图和行动路径。
一是景观风貌提档升级。以片区主干道为轴线,实施D区A线景观改造、海尔路景观提升(崔家湾段)等项目,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景观廊道。
二是节点改造以点带面。聚焦绿地、老街等“死角”区域,推进A区、D区生态修复工程、B区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绿化补植、设施更新、功能嵌入等方式,变“死角”为“亮点”,精心塑造“点线片面”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体系。
三是水生态治理修复。依托片区丰富的河流资源,重点实施唐家沱片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桥溪河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通过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生态护岸建设、水生态系统构建等措施,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营造亲水空间,实现“人水和谐”,彰显“水景新城”的独特生态魅力。
三、前瞻布局,聚力攻坚
(一)强化规划引领与赋能
在规划深化中,重点优化路网结构与交通节点设计,尤其是公交场站、微循环路网,科学布局高品质居住用地周边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产业用地配套,精心设计城市景观风貌导则,并前瞻性研究邻避效应削减策略,如合理布局变电站、垃圾站等设施,为未来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规划指引。
(二)创新思路,全力向上争资
牢固树立“两眼向上”意识,深入研究国家、市级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片区交通、医疗、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紧迫需求,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可行性高、效益显著的项目。建立健全“向上争资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机制,积极赴市级相关部门汇报衔接,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市级财政补助等各类建设资金,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提速增效,狠抓项目建设
紧盯年度目标,抢抓施工黄金期,优化施工组织,配强资源力量,确保项目按计划高效推进。一是交通,加快推进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持续优化内部路网;二是环保,全力实施港城园区AD片区生态修复工程、新城片区雨污管网排查修复工程,提升环境韧性与居住品质;三是医疗,全力保障区第二人民医院前期工作,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力争早日开工,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网点优化布局和扩容提质项目落地;四是人居,探索并推动部分问题突出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微改造项目,研究解决加装电梯等难题。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惠民,切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四)重点突破,优化公交出行
组织开展辖区公交出行需求深度调研,特别是对“公交最远通勤至观音桥周边,未有效联系主城其他区”及内部新建小区、产业园区、轨道站点接驳等需求进行精准摸排。基于调研结果,会同交通管理部门、公交运营企业,科学规划并加快研究。下一步,将多方研究:增设连接辖区与其他行政区核心区域的跨区域公交干线;加密优化至轨道4号线港城站及各换乘枢纽的接驳线路,提升“最后一公里”便捷度;优化现有线路班次和站点设置,提升整体公交服务的覆盖率、准点率和便捷度,力求显著缓解“出行不便”问题。
此复函已经屈亚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20日
联 系 人:周琦智
联系电话:023-67560358
邮政编码:4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