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5〕202号
马祥(释能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议 》 (第109号)收悉。经与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等单位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集聚区发展定位与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精神,结合江北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我区印发了《江北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培育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港城园区三大百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突出发展生产性金融、商贸、现代物流、软件信息、专业服务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会计、法律、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七大楼宇型产业园。同时,对三大集聚区的发展重点进行明确:江北嘴生产性金融服务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产业,不断增强金融综合实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金融服务聚集区,形成功能完备、创新活跃、生态优良的金融产业生态体系;观音桥商务服务集聚区以批发贸易、商务服务两大服务业为核心产业,以软件信息、人力资源、研发设计三大服务业为支撑产业,以现代物流为重点培育产业,丰富跨境电商、产业电商、直播电商等电商业态,不断提高观音桥商圈现代商贸与服务贸易的领先地位;港城融合发展集聚区以先进制造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服务环节,构建“制造服务化、服务制造化”双向赋能的深度融合生态,打造辐射全市、特色凸显的“两业融合”示范集聚区。同时,我区正组织编制《江北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明确“十五五”时期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
二、关于创新行为主体的地位
近年来,我区紧扣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围绕“科技兴业之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实施“科创强区”行动,抓紧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效赋能江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主体建设方面,我区打造了全市唯一博导众创空间D³博导科技城,落地连芯研发中心和外场试验基地,投用IC创新中心,R&D投入强度4.81%、居全市前3。完善全链条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推进“双倍增”行动。2024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305家,双倍增完成率125.13%;先后组织三批企业申报高企,共计138家通过国家备案,超额完成双倍增任务。
在人才建设方面,我区打造了聚焦人才引育,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的服务,加速高端智力资源汇聚。目前,全区科技企业研发人员15380名,软江图灵陈强博士、迈基诺伍建博士等优秀科学家集聚江北,连芯光电马晓燠博士获评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
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我区打造了鼓励支持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创新研发能力提升。2024年全区科技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攻关项目30余个,其中软江图灵成功签约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智飞生物同时荣获2024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和研发投入50家榜单第2位,康巨全弘获2024中国IVD研发实力榜第11位。
三、关于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
在平台建设方面,我区建成了重庆市数字产业示范园、江北嘴数字经济产业园、曙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产业平台,重点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高端软件等企业;建成了重庆网商产业园,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商贸产业平台,围绕电商产业发展,重点引进电子商务、信息软件、设计研发等产业业态;建成了重庆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江北区人才服务交流中心等人力服务平台,重点招引一批国内外高端猎头机构入驻产业园,引导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产业链企业深度对接、深层合作。建成了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等法律服务平台,重点招引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入驻;建成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设立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市场,打造了重庆首个依托国家平台建设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同时,我区正在打造会计产业园,已入驻20余家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
此外,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以及重庆港城工业园区均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设施,以及通信网络、道路和绿化等配套设施,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和办公需求,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港城工业园区,拥有中小学5所、医疗机构3家、人才公寓1栋、商业中心1座以及各种类型的餐饮和住宿服务,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拥有公交线路7条,轨道交通2条,以满足员工和企业的日常需求。
四、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24年11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印发《重庆市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渝发改规范〔2024〕7号),文件提出将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楼宇建设以及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专项政策资金支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方面,重庆市将对纳入市级建设培育名单的集聚区开展综合评估,对年度评估为A等级的20—30个集聚区分档给予200万—1000万元资金支持,专项用于集聚区建设。在楼宇建设支持上,重庆市将开展特色“星级”楼宇评选,对年度营业收入增速较快的“星级”楼宇,分档给予楼宇运营机构100万元、50万元的定额奖励。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方面,重庆市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单个项目支持比例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10%且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的标准给予投资补助(特别重大的项目最高可补助2000万元);同时,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重点平台项目按不超过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我区目前正围绕市级集聚区、楼宇、项目建设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动江北嘴生产性金融服务集聚区、观音桥商务服务集聚区以及港城融合发展集聚区等集聚区参与市级集聚区评估。同时,结合我区软信产业、科技研发以及专业咨询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申报。此外,睿创(重庆)科技园、重庆网商产业园、江北嘴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满天星”楼宇基础条件较好,已纳入我区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楼宇储备名单。
五、关于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融合
江北区把制造业作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打造具有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新型体系,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奋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融合,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区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升级打造重庆数字产业示范园等载体,在懂车族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下,规上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营收增速居全市前列。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应用,赋能传统企业延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累计建成智能工厂15个、数字化车间35个。
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上线长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加快先进设备、绿色装备更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数字重庆建设、数字新基建、数字化赋能平台等重点领域,健全常态化场景开放机制,推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渝快办”运营中心、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和辖区国企开放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支持优质软件企业“揭榜挂帅”,场景开放工作全市领先。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24日
联 系 人:唐袤程
联系电话:1817087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