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5〕184号
汪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第051号)收悉。感谢您为江北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我委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方面。江北区严格按照《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及时、全量归集信息,每月对区级各部门的信用信息报送情况进行梳理,每季度形成信用信息归集情况通报,依法实现信用信息数据质、量双升,全年归集行政许可信息3.7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0.12万余条,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五类信用信息0.28万余条,合规率均达100%,2024年区县信用状况监测江北排名全市第四。
二、关于推进经营主体风险分类管理方面。江北区严格按照《重庆市六类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引》开展覆盖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六类主体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针对每类主体分别设置五个维度对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并按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构建形成涵盖基本状况、登记事项、纳税等187项指标的公共信用信息指标体系。行业重点领域根据需求在六类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叠加行业指标,通过“综合评价+行业评价”一体化,精准识别高风险经营主体,为监管部门开展差异化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如观音桥街道“信用+商务楼宇”将党建情况、物业管理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信用为载体的楼宇数字化治理途径,该案例获评2024年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优秀案例。
三、关于推动“信用+执法”方面。江北区在交通、餐饮、纳税等30个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信用风险从低到高将辖区经营主体分为A、B、C、D四类。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对守信者少查少检,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失信者勤查严检,进行重点排查,有效保证监管执法效能最大化、干扰最小化。结合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积极推进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提高行业风险疑点查办效率,有效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2024年,对全区降低涉企检查频次达20%以上。加快构建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工作闭环,积极推动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通过电话、上门走访、发放3000余份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流程指引说明手册等多种方式,提供信用修复辅导服务,引导辖区经营主体主动“维信”,2024年以来,帮助辖区113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此复函已经屈亚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18日
联 系 人:邓丰纯
联系电话:023-6756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