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社会投融资活动渐趋活跃,以消费返利、“债事化解”等新型非法集资活动日渐呈现,地方金融监管和非法金融风险防范任务繁重。从2018年全区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期3年攻坚战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风险攻坚部署,把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着力整治金融“乱象”作为攻坚战主战场,通过综合施策,联动处置,合力攻坚,2018年风险攻坚以来三年累计非法集资案件18起,与攻坚战前三年同比减少6起,下降24%;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已化解积案49起,占案件总数89起的55%。涉众型稳定风险存量不断减少,未发生规模性进京到市集访非访事件。我区探索运行“三方联动、三色预警、三环相扣”的“‘三三制’风险防控工作法”在全市得到推广,近几年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考评排名全市前列,2020年因全区金融风险防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得市政府激励支持政策。
一、健全机制,加强协调联动
为做好非法金融风险联动处置,努力推进联动处置机制建设。创新物管防范机制,探索试点江北嘴CBD商务楼宇物管风险防范网格化管理,组织企业群防力量做好入驻企业非法金融风险“把关”、日常巡查和发现举报;联动区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谨慎审批非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行业监管;运行积案攻坚“6+N”会商处置机制,联动政法、信访等部门合力化解积案和涉稳问题;完善司法保障机制,在全市率先设立金融法庭和金融检察部,多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江北区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探索形成集“发现、协作、处置”于一体金融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二、创新监测预警方法,加强事前防范
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监测预警非法集资风险。我区通过区公安分局开发运用的“众查APP”,实行“三色预警”监测评估风险,分层次、分类别处置非法集资风险;充分运用全市非法集资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出“冒烟指数”较高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160家,均按要求开展实地核查,及时化解苗头性风险。目前,我区非法集资大数据监测系统建设正在努力推进。二是鼓励非法集资举报。根据重新修订的《江北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不断拓展奖励范围,精简奖励流程,接收市民举报线索38条,奖励有效举报15人次,发放举报奖励7500元,进一步提高群众举报的积极性。
三、加强重点行业整治,促进行业减量增质
近年来,组织开展地方金融机构专项清理排查,对4家未正常经营小贷公司以及辖内证照不齐经营典当业务机构12家,均依规提请市局纳入清理处置;督促惠中小贷公司清退违规收费整改,对融鼎、融易等涉及司法诉讼、经营异常的融资担保公司予以牌照吊销和注销;督促长期未正常经营小贷公司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和业务范围,促进行业减量增质,减少风险存量。
四、探索运行网格化管理,推进非法集资风险化解
2018年以来,江北区将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纳入基层综治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之中,探索运行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综治网格化工作机制,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100%,成立了15个属地镇街网格长牵头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组,形成了排查处置风险的专兼职常态化队伍;成立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队,全面整合了辖区所有执勤执法协管队伍,承担起包括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的多项社会治理协管职能。2018年以来,网格员走家入户向辖区家庭发放打非宣传资料40万份,反馈辖区涉嫌非法金融活动隐患信息20余条。
通过排查非法集资风险,风险不断化解,维护了辖区良好金融秩序。善林(上海)商务信息咨询、重庆富源汇科技、中投全球(北京)投资管理等8家公司被立案查处,友众信业、牧融世家、博众信息等公司被列入异常名录,重庆财源外管理咨询、普信惠福等多家公司被约谈督促整改;对辖区38家P2P网络借贷中介机构的清理整治,存量余额已清退为零,均已妥善退出市场,未发生辖区P2P机构涉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