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近日,《江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全文共分为4篇19章59节,共4.9万字。《规划》全面贯彻党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一篇“开启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新局面”阐述“十三五”发展主要成绩、机遇挑战、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第二篇“构建城市基础设施能级现代化新格局”围绕“交通先行、绿色发展、智慧赋能、人居满意”4个着力点阐述“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理念;第三篇阐述“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第四篇阐述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建设“两高”示范区“一大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两大机遇”,明确科技兴业之区、开放时尚之地、美丽幸福之城“三个定位”,落实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率先推进城市能级现代化、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率先推进干部能力现代化“四个率先”,实施实干兴区、科创强区、环境优区、招商活区、民生立区“五大行动”,以提升“一带双核五片区”的产城景融合发展格局为路径,奋力谱写全市“两高”示范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的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区域协调。
坚持快速发展,适度超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建管并重。
三、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区、“两高”示范区、“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区,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指标体系: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 属性 |
区级 目标值 |
综合交通 |
轨道运营及在建里程 |
公里 |
预期性 |
90.2 |
城市道路通车里程 |
公里 |
预期性 |
939.51 | |
公路通车里程 |
公里 |
预期性 |
461.2 | |
城市路网密度 |
公里/平方公里 |
预期性 |
10.03 | |
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 |
预期性 |
55 | |
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 |
% |
约束性 |
100 | |
山城步道里程 |
公里 |
预期性 |
142.7 | |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
座 |
预期性 |
117 | |
公共停车场 |
座 |
预期性 |
28 | |
水系统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预期性 |
98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率 |
% |
预期性 |
保持100 | |
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
% |
约束性 |
保持100 | |
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 |
% |
约束性 |
100 | |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 |
约束性 |
保持9以下 | |
建成区海绵城市比例 |
% |
约束性 |
45 | |
累计建成清水绿岸长度 |
公里 |
预期性 |
市级 下达 | |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约束性 |
保持100 | |
园林系统 |
建成区绿地率 |
% |
约束性 |
39.8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预期性 |
43 | |
500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
% |
预期性 |
95 |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预期性 |
20.7 | |
能源系统 |
配电网供电可靠率 |
% |
预期性 |
99.99 |
电网综合线损率 |
% |
预期性 |
4.8 | |
用户年均停电时长不高于 |
小时 |
预期性 |
1.07 | |
城镇天然气普及率 |
公里 |
预期性 |
100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约束性 |
市级下达 | |
安全系统 |
地震监测能力 |
级 |
预期性 |
1 |
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
个 |
预期性 |
48 | |
信息系统 |
5G基站建设及应用任务完成率 |
% |
预期性 |
市级下达 |
5G网络重点区域覆盖率 |
% |
预期性 |
≧80 | |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覆盖率 |
% |
预期性 |
100 | |
城市管理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覆盖率 |
% |
预期性 |
100 | |
城市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 |
% |
预期性 |
保持100 | |
智能化物业项目占比 |
% |
预期性 |
15 | |
生活环境 |
老旧小区改造面积 |
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429 |
LED路灯比例 |
% |
预期性 |
95 | |
城市道路照明亮灯率 |
% |
预期性 |
99 | |
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 |
% |
预期性 |
98 |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约束性 |
保持100 | |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 |
预期性 |
40 | |
直饮水设施完好率 |
% |
预期性 |
保持100 | |
乡村人居环境 |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 |
% |
约束性 |
保持100 |
四、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包括:助力铁路枢纽闭环成网、提速水运港口转型升级、加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推进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加快城市道路网络建设、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完善慢行交通网络层次、优化停车设施供给体系、推进交通堵点乱点整治、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实施路网更新。
二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加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深化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加快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三是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包括:塑造城市“立体花园”高品质空间、精心描绘“两江四岸”江北美丽画卷。
四是强化区域能源保障。包括:构建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五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包括: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健全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建立现代化综合消防救援体系、强化防灾避难应急体系能力、筑牢战时人民防空体系。
六是夯实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面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智能中枢”建设、深化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七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包括: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垃圾处置利用水平、巩固“厕所革命”成效、提高城市照明品质。
八是打造宜居乡村。包括: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农村垃圾处置、完善农村户厕建设、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联动机制、强化项目统筹与资金保障、加大人才培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