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050092881785/2025-00002
  • [ 发文字号 ]
  • 江北府办发〔2024〕5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政府办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5-01-09
  • [ 发布日期 ]
  • 2025-01-10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江北区关于深入推进市级体育消费 试点城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5-01-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江北区关于深入推进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2024年区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北区关于深入推进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

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不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构建体育消费新格局,助力江北区打造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江北区五个先行示范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体育消费提档升级,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完善体育消费政策措施,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更好发挥体育消费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体育消费升级的江北范式,不断推动江北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助力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

完善体育消费设施,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丰富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育消费政策,体育消费业态不断丰富,体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体育产业不断强大。到2025年,力争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2500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8%,市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6.8%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体制机制

1深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运营效能,激发场馆活力。(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各街镇)

2构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经营、运营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加强对体育产业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搭建企业交流学习平台。(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人社局)

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机制。依托统计调查部门,建立健全包含体育消费统计在内的体育产业统计调查机制。区统计局负责审批全区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市民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统计调查,确保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常态化,为促进体育消费有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对达到标准的体育企业及时升规入统,做到应统尽统。(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统计局)

(二)夯实体育消费基础

4培育体育消费理念。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建运动健身团队,坚持开展工间操,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鼓励市民熟练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融媒体的作用,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等为契机,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引导消费者形成体育爱好和消费习惯。(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机关事务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镇)

5有效保障体育设施供给。按照全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持续完善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推进实施全区绿道建设工程,对辖区部分人行道进行实质化改造,建设新的健身步道体系。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在现有公园里因地制宜设置健身步道、运动场地和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加快推进街镇、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逐步实现街镇全覆盖。综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农体工程。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利用景区、商业综合体、郊野公园、桥下空间、城市空置场所及旧厂房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备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全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加大学校、企业等单位的体育设施开放共享力度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增加免费公共体育供给,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各街镇)

6完善体育消费场景空间布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夜间体育、假日体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构建新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石子山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建设。以北滨路健身步道全线贯通为契机,打造培育N37桥角角等体育特色空间,打造高品质文体休闲带,形成以滨水景观为特色的运动休闲集聚地。加快五宝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积极推进御临湖水上运动中心、露营基地等项目布局。(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五宝镇,重体公司,江北文旅公司)

(三)丰富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

7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支持石子山体育公园依托场馆资源及周边商业配套打造体育产业综合体,积极吸引体育科技、体育培训、体育康复、体育用品商贸等体育服务业类企业入驻。鼓励有条件的商场引入攀岩、体育主题乐园等潮流业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体育消费新场景,推动商场向体育消费等体验型商业综合体转型。强化分类指导和因企施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体育企业,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圈办、区商务委、区国资委、区招商投资局)

8扩大健身休闲消费。每年举办全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以一街一品为引领,培育一批有江北特色的群众赛事活动,加快形成市级、区级、社区、行业、青少年五位一体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街镇、社区持续开展社区康乐运动会等特色健身休闲活动。支持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承接赛事举办、健身指导等事项。(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各街镇)

9引导特色体育赛事消费。加快发展自主品牌赛事,培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每年开展重庆铁山坪森林半程马拉松赛、重庆铁山坪城市山径赛等赛事活动,培育打造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积极引进承办国家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园管理中心,各街镇)

10助力体育培训消费。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大力拓展攀岩、马术、击剑、冰雪等社会培养项目。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各类体育教师、教练员参与全民健身指导,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各街镇)

11升级体育用品消费。加强对全区体育和商业资源的统筹,以观音桥商圈、石子山体育公园为基础,打造特色体育商业街区。支持引进国内外高能级体育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和企业总部。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惠民消费季体育嘉年华等体育消费主题活动。引导企业开展体育用品展览会、购物狂欢节等大规模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商圈办、区文化旅游委,各街镇)

(四)促进体育消费业态融合

12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市级体教融合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让每位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逐步推进小学、初中、高中可连续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体育项目布局布点。规范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

13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场景,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结合五宝片区规划建设,通过体育+农文旅模式,有序推动露营、自行车、水上运动、村跑等户外运动,打造特色户外运动目的地。深入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跟着赛事游江北品牌活动,发挥赛事综合效益。(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区商圈办、区农业农村委、区公园管理中心,五宝镇)

14深化体医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体医融合消费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开办康体和运动康复机构,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评评估、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科普教育等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健身、康复、养老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五宝镇)

15深化智慧体育发展。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健身房等,推进智慧体育场馆、智慧健身步道、智慧球场等智慧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石子山体育公园、溉澜溪体育公园等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培育云健身、智能赛事、虚拟运动等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引导线上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推广运用渝悦健身,构建覆盖全区的信息化体育平台。(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城运中心)

(五)完善体育消费扶持政策

1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区级财政加大对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促进体育消费措施和产业扶持政策,引进优质体育企业和项目,促进全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渝体贷宣传推广工作,鼓励辖区企业参与享受助企政策。(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财政局、区招商投资局)

(六)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17规范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各部门依法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体育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营造规范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完善体育消费维权方式,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化解体育消费纠纷。加强体育彩票销售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委,各街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委牵头,各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推进落实本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部门要把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有序推进。

(三)做好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利用各类媒介资源,加大对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宣传经验做法,营造促进体育消费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