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 索引号 ]
  • 11500105009287896H/2024-00009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工作报告;计划、发展目标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发展改革委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4-02-04
  • [ 发布日期 ]
  • 2024-02-04
关于重庆市江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4-02-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江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落实“885”工作机制,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区十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的《江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得到较好执行,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扛起了江北担当、展现了江北作为。

(一)预期目标完成:“三项安排”推进有力

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顶住了诸多超预期因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重点项目、民生实事“三项安排”,已竭力实现了最好结果。

——主要指标完成较好:20项指标整体符合预期(详见附件1)。核心指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达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居中心城区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14项指标完成目标或基本达到预期。5项指标略低于预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因投资结构调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工业投资周期性回落等原因,形势严峻,但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FDI)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及预期,但出口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预期有差距,但总量近5.5万元、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受气象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未达预期,但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PM2.5浓度改善率均居中心城区前列。

——重点项目实施顺利:“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34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重庆光掩膜版制造项目等50个新建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100%86个续建项目投资进度达124%,观音桥塔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24个项目建成,北滨路东延伸段等项目加速建设;98个前期项目有序推进,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重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提级管理。同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近1亿元、特别国债8958万元,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6亿元。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10件区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均完成。新增公共停车位2556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12台,超额完成目标;打通9条城市微循环道路、开(完)工5座人行过街设施,群众出行更便捷;完成100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1万余户群众生活更安居;新(改)建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装修改造5所幼儿园,建立30个示范性家庭教育指导站,投入近400万元资助残疾儿童,覆盖关爱群众30余万人。

(二)整体发展趋势:“三个势头”持续增强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经济回升的形势、发展领跑的态势、环境活力的优势“三个势头”齐增强。

——经济回升的“形势”持续巩固:担起了更多服务大局贡献。生产持续回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44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三位,增速较上年回升3个百分点;需求总体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9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亿元,出口额完成419亿元、同比增长17.5%;质效趋于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口径税收收入253.2亿元、区级税收收入59.8亿元,三个总量持续居全市行政区第一位。

——发展领跑的“态势”持续凸显:保持了多个领域全市领先。连续两个季度作为中心城区唯一区在全市一把手例会上发言。金融资产规模超3.5万亿元、占全市近1/2,存贷款余额达1.97万亿元、占全市近1/5,上市(过会)企业15家、数量及市值均居全市行政区第一位;商品销售总额达7286亿元、占全市近1/5、跃居中西部地区区县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连续16个月居中心城区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6.6万辆、占全市超50%;智飞生物等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长安汽车等13家企业上榜“重庆企业100强”,重庆永辉超市等14家民营企业上榜“重庆民营企业100强”。

——环境活力的“优势”持续集聚:形成了一批高辨识度成果。营商环境测评蝉联全市第一,成为中心城区唯一上榜全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信用+商务楼宇”模式成功获评全市信用应用十佳场景,数字重庆“一件事”全市示范,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平安江北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创成国家城市治理风险清单试点示范区,区司法局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三)重点任务执行:“三大极核”全面铺开

过去的一年,全区着眼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目标,找准江北篇章方向坐标,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抓项目、强产业、优环境、扩能级、保民生、防风险”六项重点任务,“三大极核”全面铺开。

——“两副担子”的极核引领全面增强: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机构、功能、人才“三集聚”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已超500家,新签约总规模200亿元的中新互联互通母基金,新引进上海证券等项目19个;新增上市(过会)企业3家,发行3QDLP基金、规模1.21亿元;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成功揭牌,升级拓展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西部金融培训中心,金融人力资源产业园汇聚机构29家,江北嘴博创园集聚科研工作站13家(国家级4家)。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观音桥商圈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实施加快,百亿级高端商业综合体中環万象城已进入主体施工,商圈空中连廊已加快推动,长安三工厂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土石方基础已启动;三洞桥PARK、星桂坊大街区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引进区域首店100家,开展首展首秀76场、会展促销活动1000余场,江北“智慧出行”模式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观音桥商圈消费活力迸发,单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百万人次,成为主城都市区唯一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

——“五大动力”的极核支撑全面扩大:工业提质的支撑作用更大,明确打造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汽车、电子电器两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6%11.1%,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新增市级创新示范工厂1个、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6个,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数字变革的支撑赋能更深,全面承接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在全市率先实体化运行,实现12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1379个基层网格全覆盖,创新谋划“九小场所安全智管”等“一件事”36个;年营收百亿级的软信企业抖音集团懂车族全国总部完成注册、总投资50亿元的数字安全领域龙头企业360西部总部成功落地,全市首个市区共建数字产业示范园A-科金中心入驻企业70余家,揭牌运营数字重庆应用开发中心、首批签约企业41家。对外开放的支撑范围更广,获批全市首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获批“重庆造出口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两块开放平台招牌,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顺利开园,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重庆造专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总量16622标箱、同比增长48%,货运值19亿元、同比增长41.8%民营经济的支撑力度更强,全年新增民营市场主体3万户、占全区新增量的99%,迭代升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条政策措施,连续发布两版民间投资机会清单,持续深化“百千万”全覆盖机制,累计联系服务市场主体15万家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5万余次;兑现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约9.3亿元,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3亿元。科技人才的支撑效益更高,科技、创新竞争力均稳居全市前列,打造强大科技园、交大科技园,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5亿元、居全市前列,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495家、孵化载体3家,流入各类人才12311人。

——“四宜示范”的极核能级全面提升:创建宜居示范,全面开工改造25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63.5万平方米,3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成为全市示范;13条城市道路完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超132万平方米、体育场地60余万平方米,北滨岸线18公里步道全线贯通;投资近3亿元持续推进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江北城段消落区综合治理获评三峡后续工程示范点,全面强化“河长制”“林长制”,水功能区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实现100%创建宜业示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77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18万元、拨付贴息237.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超5.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317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2%,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为A类。创建宜游示范,观音桥商圈荣获“全国优秀商业示范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徐悲鸿艺术街区巴人汲水公园完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北示范段率先启动建设,引进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全市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举办2023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第14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等文体赛事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超6900万人次、同比增长78%,实现旅游收入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13%创建宜育示范,鲁能巴蜀中学、宏帆八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扩面,“入学一件事”惠及新生1.6万余人,中考联招上线率、高考特殊线(原重本线)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实施医疗重点项目14个,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主体实现封顶,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大力推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务,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126个养老服务中心(站)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支出各类救助金5732万元,兜牢兜实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区信访总量、刑事发案、火灾事故实现“三下降”,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九类“涉恶”案件分别下降13.9%13%,非法集资新立案数量、涉案人数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30.8%51.5%82.8%,全国首例信托公司破产清算、首家股份制银行控股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取得阶段性成效,“老马”带领4000余名“小马”化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粮食、能源等领域安全能力持续加强。

2023年,是一路攻坚克难、承压前行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在约束条件下进行。这一年,我们始终把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审议意见作为重大责任、重要任务,主动接受监督指导,高质量回应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吸收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实招硬招。这一年,我们坚定信心,在巨大困难中加力奋进,在复杂矛盾中主动求变,实属不易地取得了发展新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市场恢复动力不够,尤其是终端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各类主体化债的任务较重,拓展新的发展赛道竞争激烈,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存在差距。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一)形势把握

放眼世界,外部风高浪急,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步增长、高度敏感、深层转变”的重要时刻;聚焦国内,在风浪中行稳致远,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全面安排“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各区县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振了信心。虽然目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既有中长期和结构性因素,还有短期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等问题,但综合来看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特别是江北自身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最优,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全市保持“领跑”态势。

(二)总体要求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委重要部署,全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一号工程”,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城市品质和惠民安民上当好“五个先行示范”,加快打造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

(三)主要安排

——主要预期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总体上继续沿用2023年指标体系,新增“区级税收收入增速”指标,将“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共设置21项指标,包括核心指标8项、其他指标13项(详见附件2)。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变化、宏观政策方向以及我区发展基础和潜力,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发展与底线,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设定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区级税收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

——重点项目安排:拟安排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2001.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268.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1083.7亿元、年度投资174.6亿元;区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157个(续建和新建项目82个、前期项目75个),总投资917.8亿元、年度投资93.7亿元。将稳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深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和“43321”统筹协调机制,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在国家对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引入社会资本或国企平台投资,积极作为推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下大力气调整投资结构,加大产业项目策划储备及引培力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重点民生实事:1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候选建议名单,涵盖就业创业等民生热点,围绕创建“四宜示范”进行安排,其中,“宜居示范”7件,“宜业示范”2件,“宜游示范”2件,“宜育示范”4件。全力办好区级重点民生实事,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实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覆盖面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实事,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任务

为确保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抓主要矛盾、破瓶颈制约、重前瞻布局,始终围绕企业转、盯着项目干、聚焦环境创,在夯实领先基础、找准进的方向、激发市场活力、塑强城市功能、保障改善民生五大任务上发力,努力推动江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夯实领先基础:巩固提升“三大产业”

立足自身优势,夯实金融、商贸、工业“三大产业”根基,进一步壮大规模和质效,巩固和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进一步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一是加速做大金融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平均增长6%。全方位招引金融大项目扩充增量,力争引进更多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加快中信银行及华夏银行互联网贷款运营中心、邮储银行资金托管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加速拓展金融功能。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更大范围储备、做实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过会)企业量和质上有新的进展;纵深推进绿色金融等改革试点、金融服务港湾行动,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股权投资等,在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科技金融等方面有较大规模提升。三是加速集聚金融要素。建好用好“三中心”即江北嘴金融中心、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西部金融培训中心,全面做强重庆金融人力资源产业园,力争创建国家级西部人才大市场,以更高规格举办好第五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持续增强江北金融品牌的影响力。

进一步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一是突出“标志性”,加快打造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提速推进中環万象城、长安文化国际商业街、空中连廊“三大地标项目”,进一步改造扩能星光68、北城天街、北仓-塔坪等“消费场景”,开业远东城等“商业体”,固定办好成渝双城消费节、不夜生活节等“品牌活动”,引进区域品牌首店100家以上,力争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迈上8000亿元台阶。二是聚焦“国际性”,以更高开放水平拓展消费能级。围绕“国际范”向商贸流通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潮流消费引领中心建设着力: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升级发展成渝RCEP中心、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经贸平台;再引育一批商贸总部企业,推进海外区域总部、海外研究中心和产业链创新中心建设,争取陆海新通道(东盟国家)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挂牌;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引领新兴消费扩容提质。三是注重“融合性”,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大力推进徐悲鸿艺术街区、洋炮局1862等精品文旅项目。推进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建设。

进一步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始终紧扣实现“工业倍增”计划,精准落实“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要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左右。一是持续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力做强以长安、阿维塔、深蓝、赛力斯等为链主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心规划打造智能家电基地,攻坚推动园区“腾笼换鸟”,尽快建成迈特光电、欣晖材料等一批新项目,引培一批新能源汽车“三电”(电驱动、电池、电控)、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二是积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入,实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全覆盖,重点企业数字化装备普及、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达80%以上,力争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以上。三是梯度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对龙头标杆企业发展实施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大力引育领军“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

(二)找准进的方向:前瞻布局“三条赛道”

以科技创新之进,拓展产业创新之路,全面谋划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三条赛道”,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计划。一是前瞻谋划细分赛道。编制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聚焦“22411”中的“11个‘新星’产业集群”,主动布局生命科学、元宇宙等4个未来产业,招引培育功率半导体、AI及机器人等7个高成长性产业,力争优质项目的招引、生成有所突破,推动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制造”生产力。二是深化科技创新赋能。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花大力气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300家、科创平台3个以上、孵化载体2家以上;加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主体招引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以上。三是实施“四链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贯通、良性循环,下大功夫加强人才引育,着力吸引“塔尖”“塔基”人才,加快建设市域人才高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加快壮大数字经济。一是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引育一批高成长性软信企业,分级建立“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培育库,引进一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高质量打造“满天星”示范楼宇,推动新增软信企业超1000家。二是加快打造数据产业集群。立足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国家金融科技中心、“渝快办”运营中心“三大中心”,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数据资产全产业链、数字内容、高端软件集群发展,促进数据产业化、资产化、要素化。三是着力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常态化发布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和软信企业能力清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场景带动,主动谋划、加快开放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智慧政务等场景应用,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以场景育企业带产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突出区域特色。以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为主要承载区域,启动创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服务供给能力,力争新增规上现代服务业企业超50家。二是精准布局发展。重点围绕“金融服务链、科技服务链、数智服务链、现代物流链”等链条,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生产性租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地。三是强化配套提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同步出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拓展精细化定制、“微生活”“云社区”等新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三)激发市场活力:纵深推进“三项改革”

在化债的背景下,探索发展新路径关键在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纵深推进数字重庆、重点领域、营商环境“三项改革”,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

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一是全面承接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紧扣“三个核心绩效”,推动核心业务梳理走深走细,实现数据归集更全更准,集成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提升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体运行效能,完善城市设施运行等六大板块建设,全面推进城市运行治理“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二是细化基层治理“141”智治体系。提高两级中心事件流转效率,上线覆盖全域的三维实景地图,拓展“一表通”试点成效,深化“城市道路空间治理-马路拉链”等创新试点,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上形成更多“江北首创”。三是全面铺开各领域数字变革。继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将数字技术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应用落地。

扎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全面落实“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蹄疾步稳地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聚焦国企改革攻坚突破,增强国企市场化发展能力;聚焦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突破,实行“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园区亩均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园区开发能力;聚焦政企分离改革攻坚突破,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效益。二是稳妥有序实施机构改革。结合党建统领基层智治、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等重点工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全面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三是大力推动其他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创新运用“配套”“代建”“置换”“参股”等模式,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持续增长;优化项目前期论证机制,顶格争取政策资金,以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项目实施便捷性和项目服务精准性,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协同联动。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深化营商环境“最优区”实践。擦亮营商环境最优区“金字招牌”。一是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建立完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推出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开展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加大商会建设力度,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推动更多本土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重庆百强企业。二是营造最优环境。发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政策措施2.0版本,全面提升政务、法治、市场、创新、要素保障环境,加快建设西部领先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政务服务拓展分中心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城市。三是提供最优服务。深化“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不折不扣落实落地惠企、援企、稳企、安企、强企政策措施,让“有事找专员、小江都能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成为常态,推动“看得见”的流程更简便、“看不见”的服务更有感。

(四)塑强城市功能:大力拓展“三个能级”

大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空间、城市底色“三个能级”。

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上段地区运用“修缮改造、综合整治、拆旧建新、微更新”等多种模式,坚持“三治两升一导入”思路,加速推进老街区、老厂区的改造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推动玉带二号、长安三工厂片区、南桥寺片区等土地出让,积极推进瓦厂嘴、肥皂厂、长安四分厂等城市更新。二是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9个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推进2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宏帆、塔坪等片区旧城区改建,实施飞线下地、数字赋能和现代社区试点,建设具有江北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范本。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北滨路东延伸段、西延伸段等城市骨干道路建设,积极推进片区路网、城市微循环道路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改造提升。

以新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突出“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推动中下段地区与上段地区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座新城”。一是扩容打造“江北新城”。依托“金寸滩”重点功能片区强化与寸滩国际新城联动发展,提速江北新城片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约2000亩土地征收,推进江北新城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推动鲁家山等片区“腾笼换鸟”,实施闲置地块、楼宇、厂房等再利用再开发。二是协同打造“鱼复新城”。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盘活两江现代工厂,协同推进26个重点产业项目,做好资源要素保障;着力实施一批产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以优质配套助力产业、吸引企业、服务职工。三是加快打造“五宝生态运动小镇”。编制五宝片区综合规划,以生态运动为主题推进片区整体开发,加快推进接待中心、运动大道、御临湖环湖公路等项目建设,力争突破引进汽摩等体育休闲产业重大项目。

以绿色发展扮靓城市底色。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有序下降,深化绿色赋能行动,推动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建筑创建行动,积极推广用能智能化、生产清洁化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建设充电桩、储能等设施,深化绿色出行,引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探索搭建碳汇交易平台。二是厚植生态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做实长江“十年禁渔”“河长制”“林长制”,加强铁山坪、明月山等“四山”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增绿添园。三是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美丽蓝天,深入开展工业废气、交通废气等综合治理,有效提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分类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工业危废固废安全处置利用;保护一江碧水,深入推进盘溪河水体、桥溪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展排污口溯源整治;保卫土壤安全,完成中渝电镀厂等污染地块治理修复。

(五)保障改善民生:积极回应“三方关切”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于“就业增收、公共服务、安全稳定”三个方面最为关切的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力稳就业促增收。一是促进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渠道支持经营主体稳岗拓岗,建立常态化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加大创业扶持,打造1个“西部创业实训示范中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二是着力提高收入。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对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推动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三是全力兜牢底线。优先保障“三保”、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刚性支出,全面推进精准高效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网格驿站+社会救助”新型救助模式,打造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健全动态监测救助帮扶机制,稳步提高基本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一是发展优质教育。推动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深入打造“鲁能巴蜀”“宏帆八中”“十八中”“新村”等教育品牌,完工投用培新小学校改扩建、江北国际实验学校、华新鹿鸣实验学校、溉澜溪实验学校新建工程等4个项目、新增学位超80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进一步落实《重庆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全面推动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巩固提升三级医院创建成果,着力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团队,提速推动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工投用区人民医院两江院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加突出建设养老康养、托育托养体系。三是繁荣文体事业。高水准办好徐悲鸿主题作品展和龙美术馆展览,推进川江航运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加快重庆大轰炸惨案墓地遗址、重庆土产公司黑石子仓库旧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设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以及各类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强化统筹安全稳定。一是全力织密基层治理网格。纵深推进“老马带小马”进社区、党建统领物业矛盾化解进小区和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三个全覆盖”,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全力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全力推动保交楼及久供未建、久建未完“两久”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政府债务日常监测和风险预警,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三是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道路安全、施工安全及危化品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统筹做好粮食、食品药品、能源和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附件1.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附件1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23年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5以上

6.7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7.5

18.4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

-2.3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1.56

19.6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7

8.7

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7

4.3

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3

11

8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3.4

3.5

9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2

42

10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0

52

1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6.5

6以上

12

实际使用外资FDI(亿美元)

2

市级暂未反馈

13

进出口总额(亿元)

1000

841.6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5

5.5以上

15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2.6

3.39

16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80以上

100

17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1

0.0074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市级下达

2.97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市级下达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2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0天以上

289

注:加*为约束性指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附件2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4年预期目标

核心指标8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以上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5以上

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5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1.8

5

#区级税收收入增速(%

4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7.5以上

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6

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5

其他指标13

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9

10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3.5以上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

15

12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3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6

14

实际使用外资FDI(亿美元)

市级下达

15

进出口总额(亿元)

市级下达

1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3.5

17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100

18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1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市级下达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市级下达

2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00

注:加*为约束性指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