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0039E/2021-00111
  • [ 发文字号 ]
  • 江北府发〔2021〕23号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规资局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1-08-29
  • [ 发布日期 ]
  • 2021-08-31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1-08-3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江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第206次常委会、区政府第14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1829



江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江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阶段,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对于江北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政策文件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江北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是引领江北区今后五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全面开创江北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发展基础

经过五年持续奋战,江北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效突出,内陆开放优势进一步巩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进一步凸显。为“十四五”江北区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打头阵、做标兵,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有作为、做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放通道不断拓展,枢纽功能逐渐完善

开放通道体系基本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江北实现无缝衔接,果园港已具备集装箱120万标准箱、件散货900万吨、滚装商品车100万辆吞吐能力和铁路专用线2000万吨装卸能力,鱼嘴铁路货运站具备150万辆整车运输能力,基本形成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开放通道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常态化运行,宜宾—果园—钦州—东南亚“铁水联运”特色线路常态化发运。“厦门—果园港—波兹南”班列等特色线路、沪渝集装箱直达快线开通运营。重庆海尔工业园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家电产品出口,长安品牌商品车通过江海联运出口形成常态化。口岸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果园港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鱼嘴铁路货运站北站场、鱼嘴站商品车物流基地常态化运营,果园港海关查验场所、多式联运智慧运营中心、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二期等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功能项目启动施工。进口肉类、水果、粮食等指定口岸功能落地江北,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至果园港区,国家启运港退税等政策集成优势不断凸显。

(二)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重庆自贸试验区江北板块建设成果突出,积极推广国务院关于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全市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151条复制推广举措和141条创新措施落地率均达95%以上。形成《实施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新模式》等10个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新增市场主体超3400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影响力逐渐增强,引进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美集物流全球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江北嘴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成为新加坡交易所唯一指定的国内投融资路演合作平台。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重庆商会建立合作关系。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金融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51万亿,占全市近20%,区域性总部以上重点金融机构88家,近80%机构总部在江北嘴集聚。富邦华一银行、小米消费金融、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全市首家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揭牌运营。启动“江北嘴跨境金融功能跃升行动”,高质量举办江北嘴新金融峰会等一系列金融活动。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税+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引进了阿里巴巴菜鸟、唯品会等龙头企业,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比全市70%。“保税+总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世界500强新加坡托克集团、伟仕佳杰等区域总部。“保税+展示交易”持续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家馆达到28个,重庆保税体验旅游景区(4A级)、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保税港文化旅游之窗相继落户,全国首家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正式开业。鱼复新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智能”汽车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建立,成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58家,引进全国首个国家级氢能检测中心及相关氢能动力等重大项目。

(三)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外贸进出口总量再上新台阶,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达1751亿元,占全市27%,长安、海尔、智飞等借助各向国际物流通道进出口商品形成常态化。服务贸易额完成26亿美元,服务外包总额年均增长10.2%。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39亿元,离岸服务外包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迅速。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落地外资企业784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规模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奥特斯科技、悦荟等企业的持续投资为江北区开放发展注入活力。对外投资有序推进,完成对外投资2000万美元,长安、海尔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俄罗斯、日本等国设立产业园区、研发基地,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开放主体持续壮大,外向型市场主体超过2500家,从事对外投资业务的企业13家,全区总部贸易企业6家,占全市50%。上市企业12家,数量居全市之首。

(四)开放环境显著改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渝通办”网上办事项比例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实际办理时间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法治环境更加优化,获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落户我区,探索“司法服务+属地服务”融合共建模式取得积极进展,全区商事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国际国内高端商贸品牌加快引进,医疗、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环境和配套功能更趋完善。十八中国际部、女职中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广泛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开通各类国际课程。重庆三博长安医院与澳大利亚ICON公司合作建立三博集团重庆肿瘤放疗中心。服务企业水平显著提升,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20亿元以上。开展“三送两办一访”工作,《三送、两办、一访,政企联系常态化》入选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组建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工作团队,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国际交流成果丰硕,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与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市和意大利皮亚琴察市建立友城关系,与意大利、日本等领馆强化交流,接待美国各州驻华代表机构代表团等来访江北。区域合作成效凸显,全面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开展脱贫攻坚对口帮扶活动,助力酉阳县成功脱贫摘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德阳、泸州、巴中、成都市青羊区等城市建立友好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全区各行业、各领域累计签订合作协议近110个,形成“多点”战略合作态势。进一步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会展活动取得重大突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投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会展活动,积极承办西洽会、智博会跨境投资论坛、中德智能制造论坛,积极承接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高端论坛招商项目落地,与6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经贸往来,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成功举办江北嘴新金融峰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面临形势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时期,江北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将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扩大开放仍为“十四五”时期主旋律。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有助于江北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国家开放政策制度落地实施,有助于江北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激发开放发展新动能。

从全市看,重庆全方位开放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走深走实,重庆纳入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国家试点,使得重庆在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有助于江北更好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从江北看,目前正处于建设“两高”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江北位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重庆主城核心区,国家级、市级开放平台在我区叠加集聚,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中心城区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在我区落地,有助于江北进一步巩固开放发展新优势。

(二)面临挑战

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江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扩散蔓延,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外贸环境、外资引进和利用及国际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二是当前经济复苏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显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繁重,高质量和高标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难度加大。三是江北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政策、发展平台差异性缩小,这些相似度较高的区域在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同构将更趋严重,对我区发展开放度、首位度、特色度提出更高要求。四是我区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传统产业遇到增长瓶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尚需时日,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对外开放的支撑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三)存在问题

对照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目标要求,江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外贸产品和市场结构较为单一,服务贸易总量偏小,创新发展力度不够,内外贸深度融合有待突破;利用外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外资企业比重偏低,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平衡,吸收外资办法不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仍需持续扩大开放;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小,门类结构较为单一,对外投资主体仍需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二是枢纽口岸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果园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功能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带动经贸、产业发展作用有限,“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培育需进一步深化,配套政策的挖掘和运用有待加强。三是开放发展基础有待提升。产业开放程度偏低,资源要素约束日渐趋紧。开放平台能级不高、引领性不强。对国际化人才吸引力仍然不足,开放型经济人才短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改革服务事项仍需加大探索推进力度。四是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性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不足,项目载体偏少。国际化的会议、展览及文体赛事活动较少,城市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为江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江北作为,确保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开发开放战略,着眼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着力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发挥通道平台功能,着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着力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城市能级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干部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为打造全市“两高”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从全局谋划江北一域、以江北一域服务全局,在开放中扩大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实现服务全局与发展自己的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推动。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挑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寻求关键突破,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加快开放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更好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引领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优势和培育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

——坚持统筹推进。增进改革协同,确保上下对标、左右协同、步调一致,围绕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强化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协作联动,推动各类开放要素协调发展,促进交通、物流、金融、商贸、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辐射带动。充分发挥江北区独有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制度优势及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发挥重大平台叠加优势,强化产业合作,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地,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做出示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助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平台能级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中新项目的引进与合作取得新进展,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地位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贸易结构更加优化,数字贸易、总部贸易、服务外包等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开放主体不断壮大,重点产业开放度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地,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做出更大示范。江北开放程度、国际化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显著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市场主体、功能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开放环境达到国际一流,对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大幅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



1 江北区“十四五”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1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人民币

1751

1800

2

服务贸易总额

亿美元

26

40

3

跨境电商交易额

亿元人民币

139

150

4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40.1

30

5

对外投资额

万美元

2000

2000

6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准箱

400

430

7

外向型企业数量

2500

3000

8

总部贸易企业数量

6

8

备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强化开放通道能力建设


一、用好出海出境大通道

(一)融入开放通道体系

积极利用开放通道,推动各向国际物流通道班列、班轮常态化运行,协助稳定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货源,持续推动降低综合运价水平。抢抓RCEP签订机遇,支持海尔、长安、韩泰轮胎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成渝)号、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通道扩大进出口业务,拓展东盟、欧盟等国际市场。依托重庆海尔工业园打造面向东南亚、西亚等地市场的江北区出口产业基地。探索开行外贸出口定制化专列,提升集货能力。全面融入“四向”大通道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推动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能提升,协助打通面向日韩的东向通道,推动打造连接泛亚铁路对外开放捷径,协助拓展中欧班列(成渝)号货物运输能力和网络体系,推动“渝满俄”与南向通道对接,挖掘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潜能。

(二)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货运网络,强化通道设施设备高效衔接,减少货物中转时间。积极对接全市铁路、公路、重要港口、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的连接线建设,推动铁路、高等级公路接入港城园区、果园港等辖区重点园区及主要港口。积极推动国际多式联运合作,协助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打造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积极配合建设中新多式联运“1+1”运营平台,果园港铁公水联运示范工程等重点多式联运项目,以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项目为基点,不断增强多式联运能力。积极推动果园港、新加坡港“双枢纽港”联动。优化多式联运服务,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参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航运物流运营。探索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完善多式联运代理、港口、航运、铁路运输等企业“一站式”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多式联运中心运行机制,推动多式联运智能化应用,优化运输组织,推动通道设施设备高效衔接。

二、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口岸建设

(一)强化枢纽集聚功能

全面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枢纽港区集聚分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果园港区铁路支线功能,构建高效便捷内部集疏运体系。提升果园港保税物流和外贸集装箱集疏运功能,加快鱼嘴铁路货运站南站场等设施建设。实施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打造国际一流智慧港。推动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集装箱码头和堆场设备智慧化升级,加快场桥无人化远程操控改造,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港口服务和监管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物流枢纽运营服务能力,强化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完善物流枢纽运营服务网络,建设果园港仓储分拨、多式联运、物流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枢纽平台。引进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强枢纽经济,培育“港—区—产—城”生态圈,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端要素在果园港聚集,做强汽车、大宗物资等商品集散,完善交易、结算、货物电子监管等功能。推进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港口综合物流、全程物流、专业物流、绿色仓储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果园港国家枢纽经济产业园建设。

(二)提升口岸发展能级

完善口岸设施,推进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海关查验场所、多式联运智慧运营中心等口岸设施项目建设,在开放口岸共享共用查验设施设备。支持推进果园港口岸扩能工程,推动果园港三平台堆场建设。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强化口岸功能,做大做强进口粮食、肉类、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推动寸滩港国际集装箱业务及水港保税功能向果园港转移,助推果园港B保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并加快打造国际分拨中心和贸易中心。争取在果园港开展混合型口岸试点,争取设立生物制药口岸、植物种苗等国家特设口岸。积极争取口岸开放领域突破性政策,配合开展智慧综合保税区试点。做大口岸经济,进一步激发口岸开放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口岸+开放平台”“口岸+产业”“口岸+特色服务”的多元发展格局。引导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向口岸聚集。强化口岸与保税区域协同联动,促进货物在口岸区域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培育“保税+指定口岸”“保税+总部贸易”“保税+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业态。

(三)提升通关服务水平

配合通关模式改革。完善“离港确认”模式,实现通关物流并联操作。全面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特定货物进出口“口岸直通”模式。全面落实“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深化口岸跨境合作。支持开展“单一窗口”国内国际合作,围绕中欧班列(成渝)号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中欧、中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等合作项目。优化口岸通关模式,加强与重庆海关协作,推进查验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创新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展等新型业态发展的通关监管措施。巩固提升7×24小时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水平,确保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快速提离。协同推进查验管理系统智能化和现代化,推广应用“先期机检”“智能识别”“集中审像”等。


专栏1:开放通道重点工程

1.果园港B保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4.3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200317.3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29671.39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二期约14.4万平方米。

2.果园港综合保税区铁路及物流仓储区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20亿元,综保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预估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具备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能力。

3.重庆果园港口岸开放综合查验设施:项目拟投入4.05亿元,规划占地约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普通货物及粮食查验仓库、集拼库、冷链查验库、熏蒸及药品器械库、现场办公楼、机检设备等海关查验设施。

4.果园港集疏运智能分拨中心:项目总投资3亿元,项目占地约128亩,构建接卸、储存、加工、配送和装车外运于一体的集散地、加工中心和转运节点。

5.果园港智能交互停车中心: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位于石梁沟河两岸,经生态修复整治后占地面积约200亩,用于集装箱车辆、钢材大件商品车辆等集疏交互中心。

6.果园港枢纽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0.6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物流枢纽智慧运营、调度、会议中心,包含办公室、会议室、展示厅、档案室、会议室等场所。

7.果园港智慧港口信息平台: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立健全国际多式联运监管运行机制,整合监管资源,优化监管流程。集疏运信息交换、云数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单一窗口、智慧型管控和资源统一配置、信息交互系统、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建设智慧港口信息软件、硬件系统、包括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内部调度信息系统,以及职能闸口、监控系统等。

8.渝新欧新兴消费品全产业链园:项目拟投资9亿元,打造集多式联运物流和综合服务集散于一体的新兴消费品全产业链园区,辐射西南地区、全国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9.果园港国际枢纽经济产业园:依托星汇龙盛、果园港国际枢纽经济产业园二期和三期等项目为载体,努力打造具备总部贸易、政务办公、智慧中心、国际会务、展示交易、高端商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功能配套区,以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激活枢纽经济,增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集聚和辐射能力,助推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智慧程度高、集聚功能强、辐射范围广、运行效率优、物流成本低、开放环境好的内陆开放平台。

10.多式联运智慧运营中心:为铁水、水水、铁公等多式联运提供一单到底的数字化、标准化服务,为四向通道在果园港的贯通奠定软件基础。建成后,该平台将与市级单一窗口、多式联运平台、海关监管系统以及各大口岸信息化平台进行对接,为政府、区内企业、居民生活等提供信息化服务。

11.鱼嘴铁路货运站南场:项目拟投资15亿元,新建2条集装箱货物线,满足整列装卸条件,配置35米跨集装箱龙门吊2台,新建外贸集装箱堆场约3万平方米,进一步满足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

12.中远海运果园综合物流基地:项目拟投资0.55亿元,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4845.82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提供铁公水多式联运、集装箱拆装箱、大宗商品期货交割、电子商务及物流金融等服务,全方位服务于国内外客户多式联运物资运转和大宗商品交易交割需求。

13.重庆港主城港区果园作业区集装箱堆场扩能工程:项拟目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运输连接道路、装卸设备、流动机械库及机修间等配套设施。

14.重庆港主城港区果园作业区重大件码头工程:项目拟投资8.32亿元,新建15000吨级重大件泊位,1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153万吨。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工建筑物、堆场道路、装卸设备购置及安装,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第三章 协同提升开放平台发展能级


一、创新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深化试点任务复制推广,积极复制推广国务院推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提升全市自贸试验区建设试点任务和创新举措落地率,加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力度,及时跟踪评估落地成效。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对标自由贸易港,探索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着力推进运输、数据、金融、人才、科技等领域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持续开展服务贸易、物流金融、多式联运等改革探索。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制度创新动态项目库,强化改革创新集成和典型案例培育,加强可在全国、全市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加强创新案例成果宣传推广。推动系统性、制度型开放,对标CPTPPRCEP等国际经贸协定、规则,加大风险压力测试,配合开展环境保护、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领域相关的规则研究和制度探索。以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推动项目落地。持续深化“制度+项目”双轮驱动,发挥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等改革试点作用,围绕金融、外贸、多式联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推动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与落地项目相匹配,实行“制度+项目”清单式管理,形成制度创新与项目落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谋划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探索在观音桥商圈、港城园区等适当区域创建联动创新区,争取适用自贸试验区改革政策,全面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大力开展联动试验、联动创新,建立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招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形成全域开放发展新格局

二、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深化金融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高水平金融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吸引中新金融科技企业和机构入驻。推动绿色跨境债券、绿色不动产投资信托等项目合作,推动中新跨境金融业务落地江北。依托新加坡交易所和江北嘴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打造国际性跨境投融资资讯门户。深化交通物流领域合作,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设中新(重庆)铁公水空“四式联运”标准化体系。深化数据领域合作,充分发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功能,共谋共建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创新应用场景。深化人才领域合作,探索推动法律、医疗、会计等行业专业人才资质互通互认,促进中新双方专业人才双向流动。拓展其他领域合作,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向文化、教育、农业等领域拓展。在数据外包服务、教育医疗、科技创新、文化旅游、专业服务、城市发展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专栏2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点工程

1.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工程:以果园港等为枢纽节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联运模式多样化创新。加快推进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设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形成多式联运发展示范效应。

2.物流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工程:强化产业集聚区物流设施配套,建设大型储运、专业仓配、联运转运等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区与物流网络衔接。加快物流服务嵌入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服务能力。打造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体系,优化大宗物资物流组织方式,加快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增值发展。加强供应链协同与拓展增值服务,搭建集集中采购、共同仓储、统一配送、一体营销、信息协同等于一体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3.特色物流创新发展工程: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引导企业重视供应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电商物流,积极引入大型网络化、平台型电商物流企业,推动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和区域性快递物流网点布局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系统,利用枢纽的干线与区域分拨网络,提高电商物流服务的辐射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做强江北嘴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一)提升江北嘴金融发展能级

持续引进金融机构,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并购重组、设立新机构、布局新业态,进一步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设立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总部,引进知名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央企、大型互联网集团等来区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或法人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设立地方金融机构。强化金融功能集聚,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门类和业态,加快引进支付结算、财富管理、汽车金融、消费金融、持牌金融机构的理财子公司等新型专业性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来区设立全国性营运中心和结算中心,丰富全牌照机构体系,强化金融结算、资产转让、资金融通、绿色普惠、保险保障等金融功能。健全专业服务体系,发展高端商贸商务业态和楼宇经济,大力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着力发展法律、资产评估、会计等专业咨询服务,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型、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全面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不断扩大金融开放,抢抓重庆开展(QDIE/QDLP)试点新机遇,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争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深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巨灾保险等跨境金融合作,参与设立绿色金融领域交流合作平台,配合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大力提升跨境金融功能。支持优质金融机构拓展离岸金融业务,鼓励优质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探索支持企业通过内保外债、REITs、境外债券等方式开展跨境融资。持续开展“江北嘴跨境金融功能跃升行动”,强化重庆金融博物馆作用,打造金融文化品牌。加快发展特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文旅金融,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业。积极争取跨境金融、科创金融、数字金融等金融创新试点及实验室建设。依托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平台,支持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检测认证、金融科技研究等,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金融标准化和认证合作。积极推动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探索建设区域性金融科技监管信息平台,推进金融标准化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三)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辖区内企业上市,深入实施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推动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加强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信息沟通,增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育和服务能力,鼓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申报公开发行进入精选层。配合市证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利用中新项目契机,支持企业跨境融资,打造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市场。争取全国金融市场改革试点,探索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产品和信用衍生品创新,积极推动公募REITs试点在江北嘴开展。


专栏3:江北嘴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重点项目

1.中新金融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作为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的启动示范平台和形象展示窗口,集中承载示范区的金融科技实体产业。项目将从争取金融科技先行先试政策、支持陆海新通道数字化、研究金融科技标准、支持金融科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力,构建推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发展的生态体系。

2.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A-one):项目拟投资200亿元,项目总规模约72万方,占地面积约为2.9127万平方米,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核心“引擎”,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要素集聚提供高端空间载体。

3.金融科技港:打造涵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的立体式金融科技产业培育平台,打造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的金融科技改革创新高地,在运营能力、企业质量、资金吸引力、招商吸引力、全国影响力都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平台。

4.金融机构引进工程:积极引进大型国有控股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保险集团公司分行或分公司,商业保理、要素交易所、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动私募基金西部高地建设;培育、引进资产管理规模千亿以上的基金公司,国内外知名风投、PE公司、理财公司。

5.江北嘴金融城5号工程:项目拟投资16亿元,项目总规模约21万平方米,建设住宅、写字楼、商业。

6江北嘴金融城6号工程:项目拟投资21.38亿元,项目总规模约17.5万平方米,建设写字楼、公寓、商业。

四、高标准规划建设寸滩国际新城

重点推动邮轮母港片区、保税经济区和双溪河—东风船厂功能联动区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地、城市形态展示新高地、对外开放新窗口。高水平打造邮轮母港片区,邮轮母港片区作为寸滩国际新城的核心区,打造畅联世界、乐享港湾的门户枢纽,紧紧围绕邮轮母港这个根本,加快货运物流港向国际邮轮母港改造,完善窗口、贸易、旅游等功能,形成国际消费、国际商务、国际交往的核心功能区,打造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全球内河邮轮第一港,推动“寸滩”变“金滩”。加快推进寸滩保税经济区建设以“保税经济”为特色,重点围绕构建“一街五中心”核心布局,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加快发展“一带一路”特色明显的国际总部商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特色消费等业态,推动“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消费+体验”融合创新发展,建成高端消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新兴消费集聚区,促进港产城景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双溪河—东风船厂功能联动区,突出江岸生态空间和岸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联动邮轮母港片区拓展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及腹地支撑功能,推动港城工业园和唐桂新城等片区产业迭代升级,发展物联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健康、大文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创新科技引领的智慧湾区,着力推动在海尔路以南沿江带“腾笼换鸟”形成智慧湾区核心区,港城工业园区全面转型为以科技为引领的园区,唐桂新城打造为国际化生态化创新服务区


专栏4:寸滩国际新城发展重点

1.邮轮母港片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拟投资236亿元。通过寸滩港货运转客运的改造,在1.4公里长江岸线上规划布局4个三峡游豪华邮轮泊位和2个两江游泊位,建成后具备三峡游游客150万人、两江游游客240万人的年接待能力。以港口改造为引领,片区规划形成中央金轴“一轴贯通”、轨道九号线邮轮母港站TOD和邮轮中心TOD“双核引领”的国际消费中心、商务中心、交往中心“三中心”格局。

2.保税经济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充分发挥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政策、保税、区位、口岸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京东超级体验店等展示交易平台,加快建设“一街五中心”(丝路花街、“一带一路”商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重庆自贸区展示中心、“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及国货精品推广中心)。

3.丝路花街:步行街长度约1.5公里,彰显“花”的魅力与“灯”的效果,突出“一带一路”元素和“花”主题,围绕“丝路文化”和异国风情加强路景、街景优化提升,打造“一段一景一风情”特色场景,营造“一带一路”异域文化氛围,建设沉浸式体验街区,打造靓丽的智慧城市新名片。

4“一带一路”商务中心:配建酒店、休闲、娱乐、购物、会议等商务配套服务功能,为“一带一路”商务中心区域提供配套服务。加强“一带一路”商务中心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贸易、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涉外培训、服务外包等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增强片区产业带动性。

5“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拟投资0.5亿元,对现有前店后仓模式进一步升级,并持续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馆、城市馆8-10个。发展保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体验旅游、演艺等新型业态,通过场景植入、玩偶游行、特色标识指引等形式增加互动购物体验,拓展“一馆一体验”模式,丰富国家特色商品馆的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人气聚集度。

6国货精品推广中心:以国货精品推广中心为抓手,展示推广中国最传统的特色产品、最典型的文化产品、最时尚的潮流产品。精心打造国货精品推广中心,整合地理标志产品、非遗产品、出口产品和老字号品牌产品,孵化培育精品,保护传承品牌,推动产品出口,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7.港城工业园:推进高端生物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等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研发、物联网、工业软件、芯片研发、数据中心、生物医药、新一代智能汽车等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设与产业关联度高的中试基地、检测中心,支持相关设计机构、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入园,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园区向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

8唐桂新城:依托唐桂新城独有的峡江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资源,重点引进文创旅游、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温泉养生、江滩公园、人才公寓为一体的文旅城项目,打造寸滩国际新城休闲文旅新名片;着力引进国际高端三甲医院、国际知名康养机构,以医院为核心驱动,导入健康管理、智慧诊疗、养老公寓等高端医养项目,提升寸滩国际新城现代城市配套体系;围绕寸滩国际新城定位,加快崔家湾特色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时尚特色商业街。

五、推动鱼复新城提档升级

做强开放型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鱼复高端智能制造发展片区,聚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协同两江新区进一步扩大鱼复新城产能,共建西部最大汽车城。加大鱼复新能源产业园、智能网联示范园和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推进两江国际汽车智慧贸易产业园、“两江·复盛汀·科技湾”和“龙盛之光”文旅项目等建设,推进鱼复高端智能制造片区商业发展,协同龙盛片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区,提升新城开放承载力。


专栏5:鱼复新城重点项目

1.智能出行科技项目:长安汽车致力打造长安汽车软件中心,建立“5+1+5+1”核心能力,构建生态共享开放的整车操作平台,为汽车行业突破软件技术壁垒提供解决方案,加速芯片和软件技术自主化、高度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等软件研发。预计研发投入30亿元,引进全球软件人才1000人,打造中国整车制造企业最大规模的智能平台。

2.新能源产业园和智能网联示范园:依托长安汽车等整车厂和汽配企业的“5+X”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规划用地1500亩,发展氢燃料产业,突破电池、电动、电驱,推进锂电动力电池及核心配套项目,拟打造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新能源产业园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

3.两江国际汽车智慧贸易产业园:依托果园港“铁水公空”联运体系优势,在双溪规划用地5000亩,总投资68亿元,建设面积150万平方米的高级轿车融资监管仓、线上平台4S后服基地、汽车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基地,发展汽车美容、平行进口车、二手车交易等市场,结合产业文化集群和主题体验公园,着力打造全新B2BB2CC2M国际化智慧贸易产业园区,建成辐射中西部地区及欧亚各国的国际贸易采购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结构,实现人口导入、改变税收结构,对推动龙盛可持续发展意义极为重大。

4.两江·复盛汀·科技湾项目:利用复盛中心区的产业和商业用地,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智造产业布局,建设投资130亿元,整体规划和打造224万平方米的两江·复盛汀·科技湾,建设“一园一岛一港一中心”,即科创园、数智岛、临湾港、TOD中心四大项目。配合招商需要,集聚科技创新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完善城市产业生态,建设公园城市,形成景城融合的开放空间,并以此优化龙盛片区产业结构,导入优质人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做精做实会展平台

打造会展名城,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重要展会、活动,增强开放平台集聚辐射作用,发挥会展平台“溢出效应”。持续开展“国金大讲堂”“江北嘴金融论衡”等活动,扩大金融品牌影响力。持续办好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积极谋划智慧旅游高峰论坛、徐悲鸿艺术展及悲鸿讲堂等活动,更好展示城市人文风貌。挖掘一批山地秀场、江岸秀场、天台秀场,鼓励举办“天台音乐节”“天台啤酒节”“天台秀场”等活动,积极承接国际品牌首发、首秀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服务贸易峰会等国际国内重要会展活动,用好“云会展”、“云招商”等方式。


第四章 构建开放产业体系


一、全面开放高端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焦汽车、电子电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发挥“智能江北”建设先行优势,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工业数字化,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清洁化、节能化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园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典型场景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逐步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变。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和培育一批国家和实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引导制造企业向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售后等服务环节拓展,加强制造业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布局,支持长安、海尔、智飞生物等企业加大海外研发机构整合力度,在本地新设研发机构,推动企业将全球领先的更多研发产品和专利与成果转化放在江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强化制造业国际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密切跟踪全球最新科技动态,前沿布局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先导产业,推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构建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微生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培育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专栏6:制造业开放重点专项

1.汽车产业:围绕中高档轿车、越野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客车、新能源汽车、新型商用车等领域,推进长安汽车、现代汽车、金康新能源等整车企业结构、生产线向中高端升级,推出更多高端智能化整车。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积极研发生产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先进车载传感系统、人车互联系统等智能汽车配套产品。建立汽车用塑料零部件项目及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打造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引进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等重点整车企业的高端畅销车型,力争新引入1-2个高端合资整车品牌。

2.电子电器产业:强化电机、压缩机、线路板、新型元器件配套产业发展,建设海尔超级工厂,提高智能家居产品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依托海尔电子、莱芯半导体、紫光华智等企业,重点发展半导体晶圆代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行业电子,突破汽车、医疗等专业化系统级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生产车载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

3.创新平台与创新主体建设:开展港城园区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海尔智能装备产业园、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升打造鱼复智能制造装备园,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启动建设南桥智汇港。推进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支持海尔培育打造智慧家居电器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字节跳动数字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迈基诺基因高通量捕获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造迈基诺基因全球研发、生产及服务总部基地。加快推进半导体晶圆代工中段制程与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发展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微波器件的减薄和封装制程业务。

二、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

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统筹对内对外开放,试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落地见效。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高端服务业。有序拓展重点领域开放,探索金融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科学技术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旅游行业对外开放、教育医疗法律等领域对外开放,提高商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分类放宽准入限制、促进消除行政壁垒、完善监管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联动,联动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新区,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区,推进数据交易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医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生物医药研发国际合作;联动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区。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一)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平台、合作与保障机制等促进体系,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统计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改革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加强试点经验案例总结、复制和推广。提升服务贸易便利水平,加快推进资金、人员、技术和信息流动便利化,更好服务跨境投融资和结算、外籍高端人才聘用、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和数据跨境交易安全有序流动,探索建立适应海外客户需求的网站备案制度。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支撑作用,突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高端服务业联动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扩大数字经济规模,培育口岸商贸业态,塑造商旅文融合开放优势。

(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聚焦运输、旅行、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强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大传统服务贸易规模优势。拓展新兴服务贸易,抢抓RCEP服务贸易六年过渡期先行先试等发展机遇,围绕金融服务、物流运输、数字贸易、生物医药、在线教育、文化旅游、保税研发检测维修和专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资本、科学技术、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拓展国际认证、离岸外包、文化出口、技术出口规模。优化服务贸易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服务、先进技术进口。发展壮大数字贸易,推动在区数据中心和先进计算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提升国内国际信息联通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应用场景,探索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数字服务产品、公共数字资源等数字贸易业态,推动打造数字贸易内陆国际枢纽港和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促进数字贸易标准体系建设。

(三)加快发展服务外包

创新服务外包业务模式,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外包发展方式,培育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支持建立“政企银”联动协同机制,创新发展外卡收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等业务,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外包业务比重,以模式创新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培育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聚焦软件研发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大数据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等重点产业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


专栏7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工程

1.服务贸易建设工程: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数字贸易、生物医药和专业服务业,创新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技术等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培育口岸商贸业态,塑造商旅文融合开放优势,建成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重要服务贸易产业集群,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

2.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港城园区电子电器、汽车零件、生物医药、3D打印、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提档升级保利大数据数字产业平台,着力发展江北嘴金融科技平台,积极打造果园港仓储分拨、多式联运、物流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枢纽平台。

四、优化升级货物贸易

(一)做强一般贸易

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汽车、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标准等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扩大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智慧家电、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制造出口规模,推动制造优势向出口优势转变、出口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比例,进一步做好跨境电子商务B2B 出口试点。扩大重要品类进口,壮大资源性产品、农产品、免税品、日用消费品等进口,扩大健康医疗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等进口。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统筹内外市场双地展销,畅通国外商品国内销售渠道,促进进口和国内市场衔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鼓励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二)做稳加工贸易

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巩固拓展摩托车发动机配件、汽车、家电、仪表、刹车片、半导体封装载板等领域加工贸易优势,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升级,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加工贸易品类,加快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娱乐设备等多品牌、多品类加工贸易产业,打造集企业、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发展保税加工、“委内加工”、国际分拨中转等业务,研究用好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等政策试点等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区内外联动发展。

(三)发展外贸新业态

壮大跨境电商规模,推广“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新模式,积极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跨境电商智能货物集散中心,探索“传统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代理+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产品”等模式。做好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争取“保税自营+直采”“海外品牌直供+国内保税仓备货”等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有力助推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打造“出口集货仓”,推动完善海外在线销售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和境外展示中心,提升出口电商商品集结效能和境外本地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总部贸易,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提升高端楼宇总部能级。吸引东盟、欧盟国家贸易集成商在江北设立区域总部,加大总部贸易企业培育力度。发展内陆在岸转口贸易,积极推动周边省市货物经果园港转口国内外,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经江北开展的转口贸易。引进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离岸贸易企业,推动发展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探索开展离岸加工贸易、服务转手买卖等离岸经贸业务。

五、提高双向投资水平

(一)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优化外资利用结构,突出现代服务业外资利用,扩大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咨询、健康医疗等领域外资利用规模,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外资利用力度。创新外资利用方式鼓励在区企业通过境外证券融资、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利用外资,着力拓展并购重组、境外上市、股权基金、创业投资等外资利用方式。引导外商参与区内新基建建设和企业重组。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拓展外资来源国家和地区,巩固提升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合作,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资规模,积极争取“中国—东盟10+3合作”“中国—中东欧16+1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下重点项目落地江北。

(二)稳步推进对外投资

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围绕提升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优势企业以“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和中欧(渝新欧)班列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通过“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支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海外工厂、维修中心等为核心,带动相关零部件企业、物流供应链企业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抱团出海”。加强“走出去”风险防控,构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机制,健全“三位一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综合运用进出口保理、福费廷、进出口押汇、协议付款、协议融资等融资工具,降低对外投资的汇率和利率风险,提升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和应对外部风险能力。

六、壮大开放市场主体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方式,用好国家金融科技标准化认证中心、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国家级平台政策,用好各级各类开放平台载体,注重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二次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线上线下招商、会展招商和定向招商。抓好精准招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招商,吸引新金融、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吸引更多行业“领头羊”和“独角兽”企业落户,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推动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贸易生态圈、价值链。统筹整合各类招商投资促进政策,推行政策、项目“双清单”制度。强化招商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市级职能部门合作,做好与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果园港、鱼复新城等联动招商,强化在产业、政策、载体等方面联动以及项目洽谈、审批和建设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探索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服务协调机制。

(二)培育开放主体

培育外向型优强企业主体,聚焦对外贸易、金融服务、新能源、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培植打造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强、有效引导生产的国际化领航型企业。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并购与国际推广运营,完善境外营销服务保障支撑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区内企业在境内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和国际商业贷款,鼓励区内企业赴境外上市,加快建设跨境融资通道。培育一批开放型总部企业,支持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重点支持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关联带动力强、发展层次高的本土总部企业。发展平台型服务型企业,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型、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报关、报检、物流、融资、退税、信保、法律等综合服务供给水平。壮大开放型中小微企业主体,推动外贸企业AEO认证,支持中小微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增强中小企业贸易竞争力和开放发展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开展进出口业务。


                                    第五章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一、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

(一)推进国际友城建设

进一步深化与友城交流合作,增强国际交往能力。积极发挥我区现有友城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功能,以商贸、金融、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切入点,进一步巩固与意大利皮亚琴察市、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市友好城市关系,探索建立与友城交流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文化艺术、金融科技、教育卫生、商业贸易、工业环保、旅游休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新兴国际友城,对接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财富全球论坛等资源,实施城市营销行动,重点与江北在经贸合作、城市化建设、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面有较强互补性的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构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国际友好城市网络,争取一批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江北设立领事、商务和办事机构。提升对外交往核心承载力,发挥江北嘴外事资源和交往设施优势,着力把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打造成对外交往的重要展示窗口。发挥“三.三一”、明玉珍睿陵等抗战文化、开阜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外国政党政要重点参访区。探索建设城市候机港,争取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展示厅。培育高水平涉外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提升国际交往能力。

(二)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加强国际商务交流合作,搭建多元商务交往平台,拓展城市商务服务功能,深化与新加坡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等境内外商会机构合作,支持专业国际组织和全球领先的经济、金融、贸易等机构入驻江北,建设特色化国际商务交往功能区。加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创新推动民间交往多元化、网络化发展,培育更多人文交流活动品牌,推动优秀文化、文旅产品“走出去”,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积极邀请外国著名文化艺术团体、艺术名家来江北展演优秀剧目。加强教育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国际教育交流,引入国际化教育先进理念,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支持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等区内学校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校的交流、合作。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职教育国际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加强体育交流合作,扩大重庆铁山坪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重庆国际马术邀请赛等专业赛事品牌影响力,积极策划引进更多的赛事运营企业和项目,推动打造国际性体育赛事场馆,争取举办高层次高水平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专栏8: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重点项目

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项目拟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主要引入“一带一路”国际组织、外交机构(包括大使馆、领事馆)、国际商业机构;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外交会晤;创建国际交流中心区等开放平台。

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打造国际化消费载体

完善消费空间布局加快重庆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首选地”建设,加快打造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江北嘴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寸滩国际新城三大国际消费核心引领区。推动观音桥商圈扩容升级,加快星光68二期开业,实施升级版“远洋太古里”等重点项目,提升重庆IFS国金中心高端品牌集聚度。打造特色滨江商业,巩固拓展中高端消费格局。加快石马河、大石坝、铁山坪、郭家沱等文旅消费场景应用,培育一批国际消费品集中展示交易载体,提升商业商务活力,增强全球消费资源空间集聚能力,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消费引领核心区。打造商文旅特色消费街区,加快推进现有街区整体提升,注重差异化、品质化、绿色化消费需求,围绕“特色美食”“特色夜市”“特色文创”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商业文创名街、历史文化街区、夜市消费街区,推动鎏嘉码头、九街、江北嘴等打造全国驰名的“不夜经济”地标。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后街支巷,形成主街与后街互补互促发展格局,完善“精品商场、特色商街、社区商业”三级消费体系。完善国际消费品集中展示交易载体。探索建设大型跨境电商新零售体验中心,依托“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商品。加快推进汽车销售园区、粮油市场、星汇龙盛国际贸易中心等国内外商品集中展示和消费平台建设。促进特色消费场景建设。

(二)提升国际化消费品质

升级国际化消费资源供给,聚焦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实施首店品牌引进培育计划,集聚更多更新更潮的国际知名消费品牌,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强化“买全球卖全球”商业贸易功能和资源集聚功能,依托“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星汇龙盛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消费品集中展示交易平台,拓展国际消费类型,增强国内外各类名优商品供给和集散能力,打造国际消费品集散中心。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鼓励通过“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互联网+场景营销”等优化消费服务,引导传统商超加强线上线下业务资源整合,推进传统商圈向复合体验型新型商圈升级,增强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构建多元融合消费新业态促进数字消费内容多元化,加快传统消费内容向数字化转型,布局智慧型、体验型、国际化消费新业态,构建“夜经济”“国潮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培育体验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发展康养、体育等服务消费,依托两石特色商贸文旅双创片区、铁山坪郭家沱绿色发展示范片区、五宝城乡融合示范片区、鱼复高端智能制造发展片区、果园港内陆开放高地门户核心区等五个特色片区,大力培育“消费+文旅”“消费+康养”“消费+工业”“消费+口岸”等新消费业态,推动“消费+”多元融合发展。

(三)做好国际化消费推广

做优国际消费环境,建立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健全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和消费领域信用监管,规范发展消费金融。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具有重庆特色、与江北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标准消费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服务品牌。开展企业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支持行业协会、权威机构发布重点商业品牌、优质服务商店等各类榜单,提升“江北服务”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化特色“江北服务”品牌。大力培育“渝货精品”,加强“渝货精品”培育和国际消费营销推广,振兴江北区老字号品牌,培育“江北智造”本土品牌,推动登康牙膏、塔山皮革等江北名品与国际接轨。


专栏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专项

1.国际化消费商圈构建:打造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江北嘴高端消费智慧商圈,优化布局北滨路商贸综合体业态,加快建设寸滩国际新城。

2.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提升发展北仓文创街区、喵儿石文创园、鲤鱼池42号等商业文创名街;加快建设洋炮局1862、寸滩老街、唐家沱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鎏嘉码头、三洞桥民俗风情街、观音桥好吃街等夜市消费街区。

3.国际化消费资源集聚:建立服装、鞋包、美妆、腕表、珠宝、数码、母婴、食品、保健、运动等类别的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招商数据库。着力培育壮大彰显国际特色的餐饮产业。打造“云端消费”,发展天台经济。

4.全球汇·食品展购中心:项目拟投资3亿元,建设面积43586平方米,打造以全球进口食品为特色的全球汇·食品展购中心。

5.观音桥商圈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打造“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为目标,整合观音桥商圈与不夜九街、北仓文创园、重庆院子、嘉陵公园等资源,打造时尚风景线、夜韵风景线、文创风景线、智慧风景线四条风景线。

6.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通过基础配套的完善,持续提升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的用户体验。

7.国货精品推广中心:通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以“中国造”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旅产品、非遗产品、扶贫助农产品为主的“博物馆”式推广平台。

三、提升国际化生活服务功能

(一)完善国际化生活服务设施

全面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加强城市美学设计和城市建筑形态控制,以高品质打造“长嘉汇”大景区江北嘴片区和“两江四岸”滨水空间为重点,推进“两江四岸”公共空间、核心区、贯通工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探索可持续可实施的城市更新模式,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工业片区转型升级、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升级,展示城市人文风貌,强化历史建筑传承保护,加快洋炮局1862、寸滩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活化”保定门、测候亭等人文景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加强市级重点项目保障工作,积极构建城市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寸滩国际新城、江北嘴金融城等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与国际接轨,加快建设A—ONE国际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启动城市候机港建设

(二)提升便利化生活服务水平

优化涉外社会服务,支持区内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涉外业务,统筹推进紫御江山、寰宇天下、西派城等国际社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机构来江北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境外资本投资设立国际医院、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机构,着力推动辖区医院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医疗合作,探索建立适宜外籍人士就诊的“一站式”标准化就医流程。加强多语种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涉外信息平台实行多语种传播。加强在渝外籍人士服务,为外国人签证(含在华永居)申请提供便利,配合实施接待外国人单位登记制度,进一步优化外国人工作类签证办理流程。进一步落实全市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相关规定,用足用好外籍人士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城市国际化、便利化服务设施。加强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规范全区交通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提示警示系统等服务系统的双语标识,开展国际化标识标牌改造,以景点景区、交通干线、商圈街区、金融机构、学校、医疗机构、国际社区及周边等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外语标识标牌的设置。


专栏10:城市功能提升重大项目

1.山水城市建设: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大石坝石门老街城、盘溪河入江口片区、相国寺码头片区、北滨路洋炮局片区、北滨路长安码头片区、华新街桥北村等区域城市更新工程,提升“两江四岸”江北辖区城市功能。

2.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石马河南桥苑片区、大石坝徐悲鸿旧址片区、观音桥塔坪片区、大石坝原江陵厂片区、观音桥鲤鱼池片区、观音桥洋河片区、观音桥商圈周边片区、华新街董家溪片区、华新街野水沟片区、华新街华新村片区、五里店合作富强片区、五里店万丰工校片区、五里店勤俭劳动片区、铁山坪东风船厂、望江厂片区、鱼嘴老街等区域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3.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能交通建设工程、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江北云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联合创新中心、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等智慧城市发展平台建设。

4.国际标准化医院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进或自主筹建的方式新建1-3所国际标准化医院,引入国际化医疗服务,为高端商务人士提供酒店式诊疗服务。

5.英华学校:项目拟投资5亿元,项目约54亩,英华学校拟选址地块位于海尔路东侧,北临鲁能星城外滩项目,南邻西派城。控规编号为观音桥组团A34-1-13/08

6.国际社区建设项目:新建1-3个国际社区,配套多语种、多特色的国家化服务设施,为入境商务人员提供高端住宿服务。

四、优化涉外营商环境

(一)优化涉外政务服务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承接审批权下放,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推行“一站式”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服务业领域外商准入限制性规定,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健全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制改革,加快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和商务备案与注册登记“一口办理”功能集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深化准入后管理制度改革,配合推动放开经营模式、牌照、业务范围、经营条件、业务许可等负面清单之外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深化运用重庆企业信用码,探索形成“信用监管+主体承诺+行业自律+消费监督”的监管模式。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渝快办”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智能AI审批”建设,提升“渝快办”“渝快政”效能,建设西部领先的“一站式”服务市民中心。持续开展“三送两办一访”工作,完善外资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团队建设与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统筹街镇、平台、部门力量为外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面向全球发布江北高质量发展“机遇清单”。

(二)提升涉外法治水平

优化外商投资法治环境,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加大外商投诉协调案件处置力度,进一步发挥区法院金融审判庭、区检察院江北嘴金融检察办公点的积极作用依托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开展外商投资全程监管。进一步加强与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共同开展重庆自贸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密切关注欧盟、东盟、美国、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经贸政策变化,拓展商事法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引导辖区律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指南、风险提示、业务指导等全面服务。加强与“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为商事主体矛盾纠纷调解提供更多服务保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全链条打造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作用,高起点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市场,加快构建产业专利池和技术成果“优选超市”,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平台,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基金,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全面推进专利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贯标等工程,开展外向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应对培训,指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协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成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与中新(重庆)知识产权研究院加强合作,推动江北区知识产权服务与国际接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参与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协同联动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强化“互联网+信用+监管”。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第六章 推动区域协同开放


一、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

(一)协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强优势产业协同合作,整合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共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协同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做好数字经济川渝合作,在川渝两地大力推广“互联网+”教育、卫生、健康等技术,搭建数字交流平台,优化数字在线的远程品质服务水平。推动川渝两地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鼓励江北嘴金融中心与成都交子金融中心深化务实合作。探索金融服务一体化、同城化试点,建立两地联合授信机制,完善两地同质化、市场化的征信体系,加强跨区域金融风险联防联控和协同处置。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推出招商项目、共同搭建招商平台、共同策划组织招商活动、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共同服务项目运转的招商工作格局。优化产业链分工,进一步补链、强链,延伸和拓展重点产业价值链产业链国内环节,提高产业链韧劲。加快推动两地区域市场加速融合,引导海尔、长安等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支持汽车、白色家电、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在川渝拓展市场。协同布局重大平台,抓好园区共建、招商共引、企业共育,打造一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成渝地区科技成果对接,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江北转化,打造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

(二)加强区域通道物流合作

合力构建对外物流通道,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动川渝两地通道、班列、港口,提高中欧班列(成渝)号货物运输能力,共同开发、挖掘西部腹地资源。共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加强果园港与泸州港、宜宾港在通道建设、运营平台等方面深度合作,增强果园港物流网络体系联动能力,加快构建果园港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两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合作联动机制,助推果园港与长江上游港口形成联盟。协同推进通关便利化,加强水运信息化合作,推动外贸货物通关便利化针对水运进出口货物,支持在重庆口岸与四川口岸之间进行“二次转关”,便利企业“就近清关”。

(三)助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健全协同开放合作机制,协力推进一批合作事项,强化自贸区建设项目对接、数据对接和评估考核,健全日常工作联络机制等机制。共同开展制度创新探索,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叠加适用、共用共享,共同推动国家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争取在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等当前亟须政策创新方面率先突破。支持双方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开展异地间的企业设立登记服务。试行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外汇管理政策,共同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共同开展金融、科技、医疗、贸易、数字、人才、运输等领域开放探索。推动成渝两地区域股权市场和企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创新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中央试点,加快推进成渝两地企业资质互认。全面融入川渝协同创新发展,与川渝地区知名科技企业和大型科研院所开展协作,推进科研成果、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四)共同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

共同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强化与成都市青羊区等地合作共建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推动观音桥商圈、江北嘴CBD、寸滩国际新城等商圈与太古里、春熙路等商圈合作,联手春熙路—观音桥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进一步完善进口商品跨区域分销体系,共同规划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和进口商品市内免税店、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扩大商品辐射范围。共同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推动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商贸发展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新趋势,绿色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消费新场景培育塑造川渝城市消费品牌,利用双方会展平台开展产销对接,定期举办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联合打造消费精品体验线路,联动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办好成渝消费展会、节会,共同打造活动品牌。继续建好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江北区形象展示中心。

二、强化国际国内开放合作

(一)强化与市内其它区县协调发展

深度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两群”地区合作对接。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对酉阳的对口帮扶力度,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带动强、质量优的区域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实现与“两群”地区产业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继续深化“万企帮万村·江北在行动”帮扶措施,抓实重庆市消费扶贫馆推广应用,发展壮大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深化周边地区合作,进一步融入两江新区协同发展,完善对接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平台机制和协同合作机制,协同两江新区加快释放鱼复新城产能,以智能产业园区为目标牵引,有力有序布局新兴生产力,与港城园区协调发展。强化服务保障,做好征地拆迁、市政管理、招工用工、社会治理等服务工作。持续深化与四川省德阳市、泸州市、巴中市等各城市间合作,健全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专项合作机制。

(二)深化与其它地区城市合作

积极融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战略互动,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海南自贸港战略对接、政策对应和项目承接,主动与东部沿海城市建立产业合作结对关系,链条式集群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依托国家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定期组织产业对接活动。探索共建外向型飞地园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发展协作,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在重庆贯通融合。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经贸机构、工商社团合作,助力企业以港澳为支点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澳门在会展、旅游等领域开展对接。深化与台湾在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借助“重庆台湾周”等活动邀请台商来江北考察投资。

(三)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贯彻落实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配合参与构建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和国际多双边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全方位合作。加快融入RCEP大市场,配合开展RCEP先行示范区前期工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强化“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功能,持续扩大国家馆规模。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江北转化与应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有关单位“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等。

专栏11:开放合作重点工程

特色化国际商务交往功能区:加强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以及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展公司等机构交往合作,吸引更多世界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机构保障

将江北区关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实际需求转化为组织内生动力,以更开放的组织形态、更精简的组织结构、更创新的组织能力,提高建设水平;以更清晰的组织目标、更高的运行效率、更低的沟通成本、更快的响应速度,创造更多价值。充分发挥江北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权责匹配为原则,以协同管理为手段,优化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强化领导责任、服务责任、管理责任,凝聚共识、统筹协调、加强协作,推进江北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各项组织决策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执行组织决策程序,鼓励民主参与,集中决策。

二、夯实资源要素保障

围绕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叠加各资源要素发展效应。以集约、节约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化用地政策,鼓励创新土地综合利用、灵活供地、盘活存量、用地弹性出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管理水平,保障建设相关项目用地需求。充分衔接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新增产能规模。加强融资保障,确保银企对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降低信贷门槛和融资成本。建设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型干部队伍。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针对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进行系统的层层分解,结合江北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岗责,设立专门考核机构负责对日常考核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建立“有岗、有责、有流程、有评议、有奖惩”的考核激励机制,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双量考核,以发展的眼光衡量各阶段实施情况。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坚持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用,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各单位、岗位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各单位、岗位间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

四、创新宣传展示方式

统一制定对外宣传规划,利用各种媒体塑造江北区全面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新形象,增强对国内外客商吸引力。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以抓住重点、关注热点、反映难点为原则,收集整理江北区内陆高地建设工作成效、典型经验、成功做法,结合江北区政策、经济、投资环境,高水平制作宣传作品,做好相关亮点工作、特色举措宣传推广,打造崇尚开放、共抓开放、全域开放的生动局面,促进正面引导,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江北区知名度与影响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开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开放领域绿色转型升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促进开放领域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抓生态环境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开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进一步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守法,规范自身环保行为。

六、牢固守住风险底线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完善对外开放风险防范体系和防控体系,健全对外开放领域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建立贸易安全与产业损害、对外投资风险等预警制度,及时向相关行业通报风险信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聚焦金融、贸易、投资、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员进出等重点领域,分类制定风险防控清单和风险防范预案,强化风险源头治理,积极应对经贸摩擦。构建风险处置机制,精准有效处置风险,稳妥化解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