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江北 落实“四个率先” 建设全市“两高”示范区

日期:2021-11-23

近年来,江北区全面落实市委寄予的打造全市“两高”示范区的殷切期盼,特别是紧扣市委主要领导在参加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江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打头阵、做标兵”和“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城市能级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干部能力现代化”指示要求,分门别类制定“四个率先”行动方案,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铺排工作任务,按照定目标、定时限、定岗位、定责任的原则形成“作战图”,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底气信心,凝聚起“真抓实干”的行动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江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82.6亿元、同比增长10.3%。1-9月,实现全口径税收209.2亿元、同比增长28.7 %。

  从产业发展现代化到城市能级现代化,从社会治理现代化到干部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市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江北延续火热的发展态势,紧扣市委对江北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登高望远、挂图作战,集中精力、聚焦发力,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打头阵、做标兵,奋力建设全市“两高”示范区。

  希望在重庆,机遇在江北。

  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

  争当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领跑者”

  目标:力争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五大新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1100亿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今年10月27日,在百度集团与江北区的签约仪式上,百度智能驾驶业务副总裁、百度智能交通业务总经理吴书林坦言,江北区位优势明显,金融企业集聚,数字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百度将持续推动前沿技术为江北的智能升级注入新动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江北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百度的入驻,是江北区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打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领区的一项重要行动。

  数字经济产业是江北区着力培育的五大经济增长点之一。据介绍,江北区数字经济产业将抢抓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机遇,突出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数字内容、区块链、智能商贸、软件信息服务、数据资产全产业链等重点产业,力争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1000亿元台阶。

  “十四五”期间,江北在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中,坚定走产业立区兴区强区之路,以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为导向,强产业、强企业、强总部、强环境、强服务,努力实现百亿级龙头企业数量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双倍增”,着力构建层次高端、结构优化、支撑有力的先进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增长点。

  其中,建设先进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主要有——

  汽车产业积极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率先突破,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创新与研发基地;

  智能家电产业向现代智能电器方向率先升级,推动海尔集团与江北区“1+10”框架合作协议项目落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高端装备产业将加快打造鱼复郭重装产业基地,推动长客轨道全面释放产能,加快长望总部及研究院落地;

  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检测与医疗器械作为突破口,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补链成群实现跨越式率先发展,大力发展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装备及试剂、细胞治疗等产业。

  壮大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包括——

  做强金融产业,抢抓金融业扩大开放和科技催生金融改革创新的机遇和窗口,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全市金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高端商务商贸业立足“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展现“国际范”,彰显“重庆味”,高质量规划建设世界级顶级商圈观音桥商圈,推动江北嘴片区聚焦国际消费业态,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区;

  文旅健康产业以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为核心,着力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水平,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房地产业按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要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现代物流业依托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以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打造国家物流枢纽重要承载地为重点,加快发展。

  培育五大新增长点包括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新材料产业、高端酒店业、特色会展业以及总部经济能级提升。

  蓬勃的发展态势令江北成为投资的热土。统计显示,今年1-9月,全区招商签约项目(纳入市级考核统计项目)29个,投资金额475.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9%,实现双倍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30.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82%。

  率先推进城市能级现代化

  勇担支撑主城都市区功能品质的重任

  目标:2021年起好步、“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城市能级现代化全市“示范区”,2035年实现率先推进城市能级现代化全市领先的近远期目标。

  如今,在重庆摄影圈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街拍想要美,蹲点江北嘴;街拍想要潮,蹲点观音桥。在江北嘴CBD、观音桥商圈,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勾勒出整座城市的天际线,这是江北高品质发展的见证,也是江北这座现代都市最亮眼的风景线。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江北区在率先推进城市能级现代化中,把城市能级现代化落脚到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上来,不断彰显江北颜值、气质和品质。

  为此,江北区明确提出,将从雕琢城市名片、完善交通体系、延伸公共配套、提升公共品质、建设智慧名城、加强精细管理、持续生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8个方面入手,规划城市能级现代化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高品质打造长嘉汇大景区、广阳岛风景眼、寸滩国际新城、观音桥都市圈、玉带南桥智慧港湾、五宝生态小镇六张城市名片,扩大城市能级影响力。

  以建设轨道城市、构建完善路网、打造慢行街区为抓手,实施轨道线路落地、打通市级主骨架通道、织密区级市政道路、构建区级步道体系、提升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城市能级承载力。

  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居住环境配套性为抓手,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区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标准和服务能力、升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功能、强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公园的布局,增添城市能级保障力。

  以优化完善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老旧街区城市更新、深入挖掘城市记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存量用地,精心雕琢北滨岸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文物修缮保护,提高城市能级吸引力。

  以全方位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实施信息设施全区连接、数据资源全域赋能、城市治理全网覆盖、数字经济全面融合、智慧生活全民共享,激活城市能级数字力。

  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智慧化提领 “大城三管”,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建立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物业管理质量,提高城市服务能力。

  以坚持推进生态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环境指标同向发力,坚持清水绿岸保护久久为功,狠抓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补齐管网建设短板,贯彻海绵建设理念,实现城市能级持久力。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努力营造便利快捷的市场环境、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助推城市能级软实力。

  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

  目标:结合创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着眼今后3年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突出党建引领、关口前移、智能预警、疏堵结合,不断提升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不久前,江北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治理立案、处置及结案精细化管理标准》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市首个智慧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出台。

  江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标准》着重突出“四个创新”,即创新提出城市综合治理、创新提出源头治理,创新提出城市管理四大责任主体、创新提出智能化应用,将为江北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这也是江北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的务实举措之一。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江北区紧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力实施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九大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力,实施社区规模规范调整优化、组织体系织密、社区阵地提升“三项行动”,创新党建引领化解物业矛盾、党建引领小区养老、党建引领群团工作进小区“三项举措”,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实施精微治理工程,创新开展“社会微治理·关联大民生”行动,每年滚动实施100个精微治理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实施社会联动工程,推广运用联需求、联资源、联服务的“三联”工作法,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协同治理。

  实施“万马奔腾”工程,围绕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江北特色品牌“老马工作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主力军,筑牢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第一道防线。

  实施风险防范工程,围绕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着力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风险。

  实施法治保障工程,不断健全法律规范和法治监督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规范公正司法和文明执法。

  实施德治教化工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加强道德奖励约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

  实施自治协商工程,大力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协商事项清单,丰富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等协商载体和平台。

  实施智治助推工程,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改造升级,整合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明城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事项,实现全区城市运行“一屏通览、一网统管”。

  率先推进干部能力现代化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目标:到2023年底,探索建立干部能力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加大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的引进力度,结合全区换届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到“十四五”末,理论研究成熟,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市乃至成渝地区“示范区”。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在干部能力现代化中,江北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面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以靠理念、靠学习、靠专业、靠服务、靠实干“五靠”方法为路径,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中,江北区着眼“三个优化”。优化选人用人,坚持结果导向,大力倡树重实干重实绩、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切实把可堪大任、能挑重担、会开局面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优化专业结构,争取全市聘任制公务员试点,着力引进专业技术类干部,合理扩大专业性岗位考录、遴选比例,积极对接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等高层次人才到江北挂职、任职。优化考核研判,分层分类建立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为干部精准“画像”并建立台账,完善系统科学的知事识人体系。

  在强化干部能力素质中,用好“三个平台”。用好学习平台,开展岗位适配性精准化培训。用好实践平台,启动实施现代化能力“八项实践锻炼”,重点推进百名干部下基层、百名干部进企业、百名干部到一线、百名干部入家门“四百工程”,在干事创业第一线磨炼才干。用好项目平台,打破干部单位界限,围绕江北的重大工程、重点工作、重要行动,在全区范围内选派干部组建若干“1名队长+N名队员”的工作团队,专项负责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不断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中,实现“三个精准”。精准构建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统筹、责任部门具体负责、街镇全面参与”的工作架构,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精准奖优罚劣,动态完善严管厚爱干部举措,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实干实绩,把能力上不适应不胜任、工作上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撤下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机制。精准容错纠错,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深入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办法,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对负责的干部负责,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