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市民到区矛调中心调解医美退费纠纷。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北实践,以高标准建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以下简称“区矛调中心”)为契机,出台推动大调解工作迭代升级实施方案,大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和大调解工作体系。
区司法局依托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通过提供法律援助,设立行政复议便民利企服务联系点等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解纠纷新格局,做好群众矛盾工作化解在前。
做优医疗纠纷调解
共筑医患“连心桥”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调解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迭代大调解工作体系,依托区矛调中心,做实区级大调解中心,发挥对全区调解组织建设和运行指导工作。目前,全区已建成139个镇街村居调委会、22个行政调解组织、2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包括6家商事调解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大调解工作格局。其中,因医疗纠纷高发频发,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常驻区矛调中心开展工作。
“感谢江北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感谢江北区医调委的耐心调解,实打实地帮我解决了困难。”今年8月15日,杨女士将这封感谢信送至区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据悉,杨女士于2023年10月在江北区某医院治疗,花费了2万多元的治疗费后,觉得治疗效果不佳,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遂要求医院赔偿。区医调委受理此案件后,经过多方调查和调解协商,最终以医院一次性赔付的方式化解了纠纷。这是自2023年7月区医调委全面入驻中心以来,累计调解成功的200余个案件的生动缩影。
入驻中心以来,医调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江北”的工作宗旨,严格按照受理审查、调查核实、宣传告知、调解介入、签订协议、调解履行、情况反馈、调解结案八项流程开展调解工作,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288件,调解成功260件,其中受理死亡纠纷23件,重大疑难案件65件,涉案金额4320万元,协议金额达723万元,全部得到履行。
法律援助量质齐升
实现服务“零距离”
“请问起诉离婚要准备哪些资料?”“单位不承认我工伤,要怎么办呀?”自2023年7月,区法律援助中心入驻区矛调中心以来,便有许多群众前来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借助法律解决问题。
走进区法律援助中心,可以看到2个服务窗口,1号窗口是法律咨询窗口,其值班人员为社会执业律师,主要负责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咨询、为各司法所来访群众提供视频远程咨询,以及为个别群众代写法律文书;2号窗口是法律援助窗口,办理的业务包括受理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事务所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沟通、协调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归档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案卷。
为更好帮助和服务来访群众,中心专门印制了江北区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向群众解答法律援助的概念、法律援助是否完全免费、哪些事项可以申请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到哪里申请援助、申请援助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哪些情况下不予提供援助、哪些情形应当终止援助等8个群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同时,中心还印制了法律援助申请流程图以及江北区2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联系电话,方便群众按需联系。
根据困难群体更需法律援助服务的现状,中心与区人力社保局等重点单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机制,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切实做好务工人群欠薪、工伤等涉及农民权益的法律援助服务。区法律援助中心入驻区矛调中心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59件,办结510件,提供法律咨询2864人次。
行政复议更便捷
探索江北新模式
“出来遛个弯,顺便把复议申请交了。”近日,位于观音桥商圈的商户陈女士因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在拿到处罚决定书的当下,就想起了之前观音桥司法所发放的行政复议宣传册,便来到了我区行政复议机构在观音桥司法所设立的行政复议便民利企联系点。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十分钟搞定全套申请流程。如今,类似场景已经成了我区司法所的常态。
面对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数量大幅上涨,我区在矛调中心设立行政复议便民利企联系点,主动将服务群众窗口前移,让群众少跑腿,更好发挥行政复议便民利民、高效便捷的优势。该联系点主要负责行政复议申请事项咨询、接收及行政复议材料初审、转送和送达等工作。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根据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工作要求,我区在矛调中心开通了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通过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等方式,实现即收即受,便利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目前,我区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且均实现当日收讫至迟三个工作日内受理。
当前,我区正继续完善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服务范围,形成全覆盖的便民联系点网络体系,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复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助力中心实施法治保障行动,推动多元解纷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