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江北动态
2024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
日期:2025-02-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百姓冷暖。近日,记者从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获悉,2024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超额完成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市级考核目标的132%。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351人,完成市级考核目标的192%;失业人员就业13098人,完成市级考核目标的170%。

  政策加力稳岗

  多管齐下保就业

  2024年“百万人才兴重庆”——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首场线下活动在观音桥步行街举行。活动根据企业引才类型设置了“满天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卓越工程师”“医药卫生”“就业见习”“四川”“综合”等八大特色专区,并安排专人解读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2.5万余个优质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活动期间共收到简历5.3万余份,近9000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意向。

  一年来,我区加强政企联动,举办春风行动、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大型招聘会36场,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累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2.6万余人。

  聚焦劳动者就业所盼,我区加力筹岗拓岗。指导辖区50家企业申报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32813个;在重庆市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4324条,提供职业指导33571人次,介绍成功12765人次。

  为更好服务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我区还积极实施惠企稳岗政策,通过“免申即享”兑现各类就业补贴资金,惠及重点群体1.3万余人,让“真金白银”直达快享。同时,开展政策宣传“三进三送”活动30余场,让企业、群众对人社政策“读得懂、算得清、用得上”。

  培训全链贯通

  助力产业人才培养

  群众有需要,供给有目标。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聚焦打造“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以产业用工为导向、人才培养为基础、技能评价为纽带的技能培训链。目前,全区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1个、市级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总量达35家,国家级6家、市级首席9家、市级20家。

  全面推行3个“3+”组训模式,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等各类培训6237人,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2.8%,重点群体培训后就业率50.8%。指导重庆艺才技师学院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产教融合促发展 校企合作育英才》案例成为全市技工院校唯一入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此外,我区积极开展“以赛代训”。2024年“劳动之星”职业技能大赛,吸引484名技能人才参赛,477人通过竞赛取得高级工证书;参与筹备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技能展,集中展示我区各级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突出成果。

  实施技能人才评价“提质扩面”行动,试点企业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全区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4.79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5.27%。

  闭环孵化培育

  营造良好创业生态

  “创业利于保就业、促发展,具备带动就业的乘数倍增效应,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实施“人才强区”创业创新项目“鸿鹄计划”,集聚创业资源,整合创业力量,助推创业项目落地成长。

  针对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我区强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助等资金扶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4万元。此外,搭建孵化载体,依托1个国家级、5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打造近13万平方米的创业平台,满足500个入孵团队“拎包入驻”。

  为推动创业成果转化,我区举办“源来好创业”等创业资源对接活动30余场、900余人次,4个创业项目荣获第八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创业之星”称号,“让中小企业轻松拥抱AI”项目获大学生启航计划“一等创业资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