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双拥江北: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5-04-30


溉澜溪体育公园是江北区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公园设置了多处国防教育主题小品,分区明确的时间脉络观光线路,让游客在沿步道游玩的同时,也能学习了解我军整体建军发展历史。



嘉陵江畔,红岩精神浸润的江北大地,双拥传统已深植城市肌理。连续5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8届蝉联“全市双拥模范城”——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江北区推动双拥工作体系化创新、社会化破题、品牌化赋能的生动实践。从雪域边关到社区街巷,从政策保障到情感联结,一场新时代的“军民融合交响曲”正在这里澎湃奏响。

  制度筑基

  “三后”难题的江北解法

  “我们始终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和改革,主动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用心用情用力为部队和军人军属办实事、解难题,奋力谱写江北双拥新篇章。”江北区委书记、区委双拥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陶世祥如是说。

  江北将双拥工作作为全区“一把手”工程,建立“五优先”工作机制——双拥工作优先议定、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近三年累计投入7.9亿元,帮助驻区部队改善营房设施、执勤训练保障条件等难题240多个;为陆军第958医院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CT机和80万元的负压救护车,妥善解决部队医院100余户经适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既托举起驻区部队的现代化升级,也破解了军人子女入学、经适房产权等“后院、后代、后路”难题。

  在江北,制度温度转化为具体行动:642名退役士兵和91名军转干部及士兵得到妥善安置,50余场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提供4万余个岗位,“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为40余个军人家庭撑起法律“保护伞”。

  品牌矩阵

  用创新破解“时代课题”

  面对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需求,江北区以四大品牌构建服务生态。

  “指导员在线”打造三级联动“云上连队”,全军一级英模臧雷,全国改革先锋、优秀军转干部马善祥等组成800余人的指导员团队,通过“五心理念+四互机制”解决退役军人诉求2000余件,孵化“兵支书”45名,其全链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东江聊天室”以英雄连队建制重构服务场景,原“突击英雄连”连长、一等功臣李东江带领“老兵服务老兵”团队,用“七字诀”工作法化解矛盾160余起,接待退役军人1200余人次,让军魂在调解纠纷、传承红色基因中焕发力量。

  “荣军江北”构建社会化拥军“生态圈”,320家示范单位形成“1+1+N”矩阵,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消费优惠120万元,235万元关爱基金如春雨般浸润800余名困难老兵的心田。

  “红岩医疗队”以信仰之名跨越山海,从喀喇昆仑巡诊到埃塞俄比亚“光明行”,从贫困山区义诊到“崔妈工作室”化解军属难题,10万余人次的生命守护中,红岩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

  四大品牌如同四根支柱,撑起双拥工作的“江北范式”:既有数字赋能的智慧治理,又有连队建制的组织创新;既激活市场力量构建共赢生态,又以文化IP凝聚精神认同。

  千里情缘

  雪域边关的江北牵挂

  2025年春节前夕,一辆满载江津米花糖、陈麻花和全区中小学生手写贺卡的货车驶向雪域高原。这是江北第三次为西藏军区边防官兵送去“家乡年味”。在“城连结对”机制下,专项援建资金为边防部队升级基础设施设备,30余名高原戍边军人的子女在江北重点学校获得入学优待。

  教育联动的纽带越系越紧:华渝实验学校与西藏军区共建连队举行“同升一面旗”主题活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的国防教育课直通边关哨所。当宏帆八中的学生将绘有界碑图案的明信片寄往海拔5000米的哨所时,跨越4000公里的“家国对话”让铁血边关与柔情都市血脉相连。“我们守的是国,也是身后的万家灯火。”一位边防军官在视频连线中动情地说道。

  倾情回馈

  “视驻地为故乡”的行动自觉

  驻江北区部队将“视驻地为故乡、待群众如亲人”的誓言化作行动,以战备训练筑牢平安防线,用真情服务滋养鱼水深情,以忠诚为墨书写新时代的江北双拥答卷。

  武警十三中队官兵日均巡逻230公里、年步巡640万步,用双脚在江北核心区域织就平安经纬;2020年洪峰压境,驻区部队出动300余人开展沿江巡逻和隐患排查工作,守护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陆军第958医院“红岩医疗队”翻山越岭义诊800余人次,结对帮扶208名空巢老人、300多名留守儿童,120万元款物润泽民生。抗疫战场,38名军医白衣执甲冲锋火线,1000余名民兵身着迷彩驻守在商圈、车站等要道筑成“平安坐标”。

  从乡村振兴到产业造血,区人武部投入50万元助力酉阳建设,陆军第958医院医疗骨干扎根山区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近年来,驻区部队年均采购27万元扶贫产品,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全民共振

  让尊崇军人可触可感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江北,双拥不仅是政策落地,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情感共振。

  观音桥商圈里,“荣军示范店”的优待标识成为商户的“荣誉勋章”;“东江聊天室”的老兵们把战地故事编成情景剧,进机关入校园巡演;“红岩医疗队”救治过的边防战士,退伍后加入“荣军志愿者”队伍反哺社会……

  这种情感的“双向流动”折射出江北双拥实践的深层价值——探索超大城市军民融合的新路径: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打破部门壁垒,构建“需求—资源—服务”精准对接机制;从“传统优抚”到“价值共创”,通过品牌建设将双拥转化为可传承的文化资产;从“政府主导”到“社会交响”,用市场化手段激活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的参与热情。

  当新一批“荣军示范单位”牌匾在鎏嘉码头亮起,当西藏军区发来的感谢信存入江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双拥陈列展台,这座流淌着军民深情的城市再次印证:最璀璨的灯火,是军徽与霓虹的交相辉映;最坚固的长城,是握紧的军民双手。

  在强军梦与城市梦的同频共振中,江北用“五连冠”的坚守写下了生动注脚——尊崇,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正如一位老兵在“指导员在线”留言簿上的感言:“江北让我们相信,军人被时代记得,荣耀被城市珍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