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江北动态
江北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杆系列报道
日期:2025-07-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在江北区金港新区28号,2200平方米的区级综治中心,每一寸空间都是解民忧的“实战场”——蓝底白字的标识牌下,进出的居民带着愁容来、舒展眉头走。从区级枢纽到12个街镇中心,再到131个社区“小马工作站”,这套覆盖全域的场所设置规范化体系,以“群众至上”的理念,将“有人办、依法办”的治理哲学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服务。

  去年以来,区级综治中心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500余件,涉及金额超2亿元,成为群众心中“靠得住”的温暖港湾。

  空间选址

  把最便利的位置留给群众

  “从地铁头塘站出来走300米就到,比去办事处还近。”家住附近的李阿姨提起综治中心,最先点赞的是它的位置。我区坚持将综治中心打造为主动创安创稳的“前沿阵地”,选址时特意避开行政办公集中区,毗邻区法院、检察院,扎根居民往来频繁的交通节点,让群众“抬脚即达”。中心改造时,以优化办事体验为核心,拆除隔断、拓宽通道,让2200平方米的空间敞亮通透。这里没有领导办公室,全是服务群众的“解忧室”。

  这种“接地气”的选址逻辑延伸到基层:石马河街道将综治中心设在街道办侧面的“141”指挥中心二楼,与便民服务事项无缝衔接;鱼嘴镇把150平方米的中心嵌入便民服务中心旁,务工人员讨薪无须多跑一步路。12个街镇中心与131个“小马工作站”织就15分钟便民服务圈,真正实现“遇到麻烦事,家门口就能找到说话的地方”,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心中“看得见、找得到”的解忧地标。

  功能分区

  每一处设计都藏着解纷智慧

  推开区级中心大门,六大功能区以“一站式解纷”为脉络有序铺展:引导受理区的综合窗口前,志愿者正指导填写诉求登记表;隔壁法律服务区,值班律师俯身倾听群众困惑;最深处的指挥调度区,3块大屏跳动着全区矛盾纠纷和风险数据……这种“从入口到中枢”的动线设计,让群众办事如逛超市般清晰便捷,将“最多跑一地”的承诺转化为直观体验。

  在综合服务区,综合受理、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六个窗口一字排开,等候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详细拆解中心服务和风险闭环管控流程。“不用自己找部门,在这里说了就行!”诉求人一语道出了“一站式”服务的真谛。

  此外,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系统,这里全量承接并处理18类矛盾,90%的事项当场明确承办单位,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百般愁”。

  多元解纷区首间便是“老马工作室”,墙上“情理法事”四理工作法图解旁,挂着群众赠送的锦旗,等候区设置卡通茶吧、萌态沙发。“调解室要像客厅,让人坐得下、说得开。”“小马”调解员的这句话,正是我区矛盾化解的温度密码。这套理念从区级中心延伸至12个街镇中心、131个社区“小马工作站”,4000多名“小马”活跃在街巷、楼栋。某小区物业纠纷僵持不下,社区“小马”将调解桌搬到三棵黄葛树下,用拉家常的方式促成和解,如今“三棵树”成了居民议事的“连心桥”。

  与热闹的调解区不同,指挥调度区的大屏默默守护着城市安宁。通过对接平安江北信息化平台,这里实时显示全区“人房地事物”数据,轻点鼠标即可掌握纠纷热点分布。“以前靠人跑,现在靠数据跑。”值班人员的话,道出了数字化治理的高效——96%的风险隐患在2小时内处置,让矛盾化解跑在风险前面。

  基层延伸

  每个街镇都有“解忧地标”

  在江北城街道综治中心,墙上的“金融纠纷快速处置流程图”格外醒目。作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区,这里创新设立涉企调解室,联合法院速裁庭推出“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某担保公司与企业的3000万元纠纷,8天内便完成从调解到仲裁的全流程,企业负责人感叹:“比打官司快了至少3个月!”

  五里店街道的综治中心打造“区域缓冲带”,前部引导台与窗口快速响应诉求,后部心理咨询室与调解室接力化解矛盾。一对因噪声争吵的邻居在这里先平复情绪,再接受“情理法事”综合调解,不到半天便握手言和。街道平安办负责人说:“空间分隔,是为矛盾化解留出缓冲,也给群众情绪留出疏导空间。”

  寸滩街道、鱼嘴镇综治中心虽小却精,综合受理窗口直连“141”智治平台,务工人员扫码即可提交讨薪申请。去年底,20多名工人登记后仅用3天就拿到了工资。“不用写材料、不用托关系”的便利,让群众留言“这里就是我们的靠山”。

  从区级中心敞亮的大厅到社区小巷的“小马工作站”,区综治中心处处彰显出对群众需求的洞察与回应。正如一位老街坊所说:“这里真像一个能解决麻烦的邻家大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