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全链条闭环解民忧

日期:2025-09-10

“以前反映房屋漏水,得先找社区、再跑街道,有时候还得等部门协调,现在到综治中心登记,当天就有调解员跟进,省心多了!”8月中旬,在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区,刚办结房屋漏水纠纷的九村居民陈先生,对着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自我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大石坝街道走出一条因地制宜之路——以“场所焕新、功能升级、机制提效”为抓手,构建实体阵地、全链条闭环功能体系,将分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应对”转向“系统化解决”。

  场所焕新:

  服务有了“实体坐标”

  走进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醒目标牌 ——这里是在原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的“接待受理区”,也是群众诉求的“第一入口”。

  “以前群众来反映问题,可能得先问‘找哪个部门’,现在一进门就有专人登记、录入信息。”常驻接待受理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心已实现来访、来电诉求“实时响应”,并接入“141”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后,打通网络诉求通道,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进入综治中心,接待受理区和多元化解区映入眼帘。接访人员正通过电话与居民沟通,在明确居民反映的问题是物业矛盾时,引导居民到物业矛盾调解窗口接受调解;一旁多元化解区的调解员正耐心倾听一对夫妻关于家务分工的争执。

  “除综治中心开展全方位综合调解外,我们还在派出所设警律调解中心,在物业办设物业矛盾调解中心,通过综合+专业的融合,矛盾化解效率显著提升。”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位于二楼的“研判调度区”则是大石坝街道的“治理大脑”——依托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辖区矛盾纠纷数量、类型及分布热力图,“141”平台的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这里能让潜在风险‘看得见’。”调度员指着屏幕上的“风险预警栏”说。

  功能升级:

  全链条闭环破解“烦心事”

  辖区某培训机构骤然闭馆,家长维权情绪激动。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旅游委、区信访办、区市场监管局、大石坝街道市场监管所、大石坝派出所等部门经过多次协商,初步拟定在辖区筛选3家同类型白名单机构,以25元每课时的成本价给未上完课时的儿童消课的化解方案,得到家长代表的认可。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受理—化解—调度”全链条闭环的缩影。中心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140余人次,受理矛盾26起,现场化解13起,限期化解11起;在研判调度环节,“日常监测—定期研判—应急调度”机制则让风险防控“跑在前面”,累计收集风险隐患42件,14件已现场处置,28件纳入平安稳定清单全量库跟踪处置。

  警律调解中心的“专业力”更是让不少群众点赞。今年5月,租客张先生因租房押金退还问题与房东僵持不下,警律调解中心的民警出面核实租赁协议,律师则从法律角度解读“押金退还条件”,最终房东当场退还押金。“既讲情理,又讲法律,让人信服。”租客张先生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警律调解中心已成功调处租房押金、装修尾款等纠纷365起,群众满意度达99.4%。

  机制提效:

  专业协同让治理“精准落地”

  “综治中心高效运转,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跨协同,‘专业人干专业事’。”大石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创新实行“常驻+轮驻+随驻”人员配置模式——只要群众有需要,相关人员半小时内就能到场处置。

  流程管理的“闭环化”则进一步压缩了办事时限。按照规定,群众诉求需在4小时内完成分流,简单事项当场办理,复杂事项60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延期则提前告知群众。

  今年7月,某工程10余名工人反映被欠薪,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当即“吹哨”警律调解中心,当天就组织工人与承包商协商,最终达成“3日内结清工资”的协议。“要是以前,可能得跑劳动监察、法院好几个地方,现在综治中心‘一牵线’,问题就解决了。”工人代表说。

  通过场所换新、功能升级、机制提效,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哨所”与服务群众的“民心窗口”。

  “未来,街道将持续优化‘141’平台功能,深化部门联动,让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防控在源头,为辖区和谐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大石坝街道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