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直播间的家人们!请看这个竹编果篮,这都是我们社区手艺人亲手编织的,放水果、当收纳都特别实用!”10月25日,居民王阿姨在镜头前手持竹编作品展示,身后是铁山坪街道唐桂社区市民活动中心闲置空间改造成的“直播间”。
手工编织项目仅仅是铁山坪街道社区经济版图的一隅。今年来,街道坚持党建统领,积极探索社区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以“资源盘活+多元合作+民生服务”为思路,从“沉睡资产”到“流动资本”的转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赢”的跨越,从“民有所呼”到“我有所应”的响应,社区经济正持续为社区内生发展“造血”,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资源“活”起来
盘活闲置,释放发展潜能
街道坚持“清资核产、集中管理、前瞻规划”,全面摸清家底,建立资产台账,整合辖区闲置空间、休眠场所等资源,累计盘活各类资源10余处、1500余平方米。通过“以空间换服务”的创新模式,成功吸引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阵地运营与服务供给。
唐桂社区改造市民活动中心闲置空间为免费实训基地,为手工培训导师及社区居民提供固定教学与创作场所,居民每周定期在这里参加手工培训课程,共同创作手工艺品,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退休之后就闲在家里没得事做,现在每周来社区学编织,既能和老姐妹聊天,工艺品卖出去了还能赚点外快!”68岁的陈嬢嬢举起手里的钩针,笑着说道。
今年6月,唐桂社区积极对接江北区新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社区退休老人和待业宝妈搭建手工编织学习平台,目前已吸引20余位居民参与,累计创作藤编、钩织等手工艺品100余件,并参与市、区、街道各级部门主办的义卖活动11场,同时将部分收益注入社区基金,定向帮扶困难群体、培育女性社区骨干,实现了项目发展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
铁山社区整合社区内约40平方米的居民活动用房,吸引快递运营方进站驻点,打通快递进山“最后一公里”,解决了铁山社区居民长期以来“网购容易取件难”的问题,让山上居民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答卷”。
翠微社区盘活社区闲置门面用房,引进立德便民商超入驻合伙经营,丰富了社区周边的商业配套,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选择。
团队“壮”起来
多元合作,凝聚发展合力
街道积极构建“公益主导+市场参与+反哺社区”的运营模式,持续推动“社区合伙人”机制,鼓励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经济项目,并约定将收益按比例反哺社区基金。依托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区能人等主体,目前已孵化“假期托管班”“社区团购”“社区洗衣”“社区维修”等10余个项目。
五里坪社区与辖区内13名专业维修人员达成合作,为居民日常维修提供服务,目前通过社区平台对接水管更换、空调检修等维修需求7次。
东风社区、港城社区与重庆幸福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社区推广社区洗染店、馒头店、社区团购等项目,并对社区居民以优惠价出售,终结了社区居民“买菜难”“购物难”的困境,让新鲜与美味直达居民家门口,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服务“优”起来
贴近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街道始终将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作为发展社区经济、厚植民生福祉的发力点。
五里坪社区针对社区儿童多、居民因上班无法照料的实际需求,与江北区绘乐艺术培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开展暑期托管班,设置美术、书法等体验课程,截至目前共开展98个课时。
东风社区发挥重庆幸福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在养老助残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类助残服务466次,服务残疾人578人(其中精康患者102人),精神康复人员中76人接受了规范化的康复服务,37人成功实现了辅助性康复就业。
社区经济合作主体还积极开展健康讲座、老年课堂、知识培训等公益活动,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与参与感,社区经济逐步实现了经济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在铁山坪,社区经济不仅是‘生意’,更是‘民生’;不仅是‘造血’,更是‘连心’。”铁山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将进一步聚焦民生需求,选准选好、培实培优社区经济发展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辖区人民,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