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区的大街小巷,窨井盖随处可见。它面积虽小,却如同一道“锁扣”,联系着水电通讯、出行保障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江北区是我市中心城区之一,窨井盖自然也不少。
为提高江北区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落实“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今年以来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以下简称江北市政所)根据《重庆市窨井盖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
全面排查 确保窨井盖整治无遗漏
江北市政所成立了窨井盖整治工作专班,制定方案,集中排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实行战区负责制,采取“分片区、划路段”的方式,重点对辖区内窨井盖缺失、检查井破损、检查井移位、检查井震响、检查井沉陷、检查井周边沥青破损等常见病害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落实“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要求,对存在问题的窨井盖拟定集中整治计划,形成排查报告和整治工作方案。对发现安全问题较突出的窨井盖立即予以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修复后的北滨一路检查井。
据了解,江北区计划全年整治窨井盖570套。截至目前,已有序推进北滨一路、三湾路、滨溉大道等路段窨井整治137套。
标准化作业 提升专项整治技术水平
为使窨井盖整治作业标准化,江北市政所总结实践经验,参与编制出台《重庆市检查井盖建设及维护管理技术指南》,对窨井盖的设置、维护、改造、应急处置等活动进行了规范。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检查井使用场景,结合辖区内道路实际情况,确定井盖类型。
▲修复后的滨溉大道检查井。
人行道采用铸铁检查井盖,在与盲道发生冲突时采用下沉式检查井,周边铺装协调一致,高差控制在5MM以内;对废弃检查井或无主检查井进行回填,及时恢复路面。
车行道检查井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适当提高至E600承重检查井,填充材料分为热拌沥青、浇筑式沥青、钢纤维砼等。同时,江北市政所对车行道检查井施工流程进行了细化,从细从实把好井盖建设各环节关口,在调整井盖铰链位置朝来车方向等细微处下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城市道路井盖建设更标准、更规范。
为有效提高各单位对整治施工标准的认识,江北市政所还组织观摩活动,形象直观展示了窨井整治施工的全流程。
通力合作 推进窨井盖整治建设智能化
江北区各产权单位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常态化窨井盖安全隐患整治机制,按照《重庆市窨井盖建设及维护管理规定》,建立窨井盖整治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以及巡查维护,进一步强化重点路段的窨井盖整治工作。
▲修复后的江北城立交检查井。
同时,江北区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将地下管网、窨井盖管理统一纳入城市运行监控管理服务平台,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充分发挥平台及时发现、快速派遣、办结反馈等功能,实现对窨井盖安全状况的实时监管。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在车辆密集车行道上试点加装智能开盖报警终端,逐步创新推进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的窨井盖在线监测预警安全模式,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一屏通览”“一键调度”,提升窨井盖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以前,这条路上个别窨井盖高低不平,车从上面开过有颠簸,影响行车安全,现在换了新的窨井盖,车开过去又快又稳。”近日,一名驾车路过江北区三湾路的市民高兴地讲述着出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