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江北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融焰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 “12345”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最新发布的《重庆市江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表展现了全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22年,面对困难局面,全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全区经济稳步增长,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7%,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05.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8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0.1:25.3:74.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17.1万元,高于全市平均近8万元,增长2.7%。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实现增加值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7.3%,高于全区GDP增长3.6个百分点,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1.3%,较2021年提升1.4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75.0亩,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工业生产强势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位居全市第一位。消费领域率先稳定恢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6亿元,增长4.0%。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5万户,增长21.6%。
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4.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99.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创新驱动深入推进
2022年,全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
科技创新更趋强劲。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新型研发机构8个。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320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545项,成交金额达到7.1亿元。全年专利授权46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51件。有效发明专利3347件。全年商标申请数11410件,商标注册8337件。截止年末,累计有效注册商标79171件,比上年增长7.8%。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491.4亿元,增长68.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7万辆,比上年增长2.3倍,印制电路板25.6万平方米,增长8.9%。
专精特新企业稳步发展。海尔热水器、麦格纳宏立、平伟汽车等45家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产值161.8亿元,增长3.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8%。
新兴消费加快壮大。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09.0亿元,增长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至26.1%。
三、协调发展渐入佳境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2年,全区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92:1,较上年下降0.02。
四、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2.1%;住宿餐饮业下降0.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10.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5%。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0%。工业投资增长25.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2%。
对外开放稳中有进。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955.3亿元,增长41.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40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5.6%。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477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近50%。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新增外资企业34家,增长31%。
五、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费量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4%,能耗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1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电力消费175508万千瓦时。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年蓝天天数达到308天,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0.5%、13.8%、8.3%和8.3%。地表水监测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稳定保持在100%。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0.5万人。共有3974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3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77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28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6所,普通小学38所,职业中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170所。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6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473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0万人。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117.6亿元,增长15.0%。
2022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建设“两高”示范区目标,在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谱写江北篇章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