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2〕247号
张长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江北区营商环境的建议》(第DH0100号),被区委办、区政府办确定为2022年度领导督办建议,由区委书记滕宏伟亲自督办。宏伟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导并审定了办理工作方案。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经与区人力社保局、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办、区公安分局、区法院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对标对表,推动服务对象目标升级,完善协作企业发展政策方面
(一)巩固联系服务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了《江北区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方案》,144家重点企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由区领导联系服务;745家“四上”企业和“专精特新”等成长性企业由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服务;数万家市场主体由各街镇、区商圈办、江北嘴管委办、港城管委会以599个楼宇(或网格)为基础单元,实现联系服务全覆盖,同时,开展千名干部走进企业活动周,构建“一体系+两动一会1”的惠企服务模式,以“懂”的能力、“亲”的心态、“严”的作风,真诚做到周到服务、真情做好纾难解困、真心爱护市场主体。千名干部走进企业活动周期间,累计入户市场主体1.3万家次,共收集市场主体诉求856件,已解决700余件,其余正在有序落实。
(二)开展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成立江北区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编制发放《江北区涉企政策操作指南》4万余册,利用联系服务全覆盖工作体系,及时将政策传达至市场主体,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今年4月以来,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惠及企业17462家,涉及金额7172.14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审核确认687家企业,其中已支付616家,涉及金额683.82万元;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补贴惠及企业33家,惠及金额60万元;减免559户承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房屋租金2984.86万元;暂退46家旅行社质保金582.354万元。
(三)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产业基础。我区有的放矢地针对区域的支撑产业、优势产业以及具有新增长动能的产业,按照“吸引一批新项目落地、培育一批落地项目做强”的发展原则,推出了金融业、商贸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高端中介服务业等分门别类的产业发展政策。2021年兑现2020年度84家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奖励3390万元;34家规上企业兑现研发投入扶持奖励经费2425万元;2022年二季度兑现2021年度高企奖补及研发投入奖励达8200万元。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7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9家(2022年成功认定33家),进入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共157家。
二、以系统思维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方面
今年以来,江北区聚焦企业需求,打造“小江都能办”品牌,打造“办事最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一窗综办、一网通办”,专员全程帮办代办、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推进服务方式和流程系统性重塑,切实为企业添动力、群众增便利。
(一)“帮办”让企业省力省心。构建“政务服务大厅+各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帮办服务体系,设置专区(窗口)19个,安排43名服务专员,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提供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跟踪服务,同时,还设置“办不成事”咨询投诉窗口,真正实现解难题、办好事、办成事。例如,不动产登记中心打造“江小登帮您办”特色服务,服务模式由企业群众“自己办”向“接力帮办”转变,累计开展帮办2万余件次,企业专窗为企业提供电话、现场咨询3160余次,办理涉企不动产登记9400余件,“办不成事”窗口兜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件。
(二)“智办”让服务提能提效。优化智慧政务2.0平台功能,重点加强完善“智能AI审批”“智能引导申报系统”“数字政务地图”“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系统功能,推进电子签名印章系统、扫码亮证移动应用、电子档案等系统建设,健全网上办事大厅移动端“小程序”功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截至目前,智能AI审批办理量348件;智能导办系统实现17364个取号,办理量1200余件;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230余件。
(三)“快办”让办事又快又好。江北区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健全完善减证便民、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等制度,建成“综合窗口”130个,大力探索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土地供应跨前服务“交地交证”,已实现3宗交地与发证“零时差”“零等待”,为企业后续建设节约至少10个工作日时间成本。截至目前,江北区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比例88.9%、即办件比例64.1%、零跑动事项比例98.7%,分别较2021年末提升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2022年1—4月34614件政务事项使用邮政免费寄递。
三、以法治思维打造最具安全感的社会法治环境,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方面
(一)依法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受案立案,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侦办;严格把握立案标准,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等各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对重大涉企案件和有广泛影响的案件,一律挂牌督办。
(二)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区卫计委等单位建立医疗纠纷季度联席会议机制,定期通报医疗纠纷处置形势。二是合作共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重庆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数字金融一体化解决”试点,整合司法、行政、社会解纷资源,分层分级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纠纷,成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落实立案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判后信访化解“一案三解”。2019年以来,通过各类渠道化解互联网金融纠纷35776件。三是依托区级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助推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依托党委政法委等单位建立的重大事项协调机制,推动重大矛盾化解工作关口前移,妥善化解涉众型纠纷。依托区委政法委平安周例会机制,化解了江北嘴测候亭拆迁纠纷、重庆韦博英语教育纠纷等多起矛盾纠纷。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密切关注辖区企业经营风险,解决职工债权、劳务工资、第三方债权债务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
(三)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企业涉案相关人员,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推行对较大数额财产强制措施法制审核制度,对不具有损毁、隐匿等法定情形的,涉案资金、金融资产能够有效监管的,依法不查封、不扣押、不冻结;对需要查封、扣押、冻结的,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及时解除有关措施。
(四)认真落实市级免罚清单制度。认真落实《重庆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在执法稽查工作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的原则,推行柔性执法、说理性执法;对轻微违法经营行为,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告诫约谈等措施,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监管人员在对片区企业实地核查的时候,发现登记地址已经失联的公司,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的现场确认且注册登记的联络电话无法联系时,区市场监管局使用信任惩戒方式代替行政处罚,将此类情况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公司需变更公司注册地址后才能移出,待公司限期整改后可以进行信用修复。
四、以生态思维打造一切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的创新创业环境方面
(一)构建创新创业发展生态。一是推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出台《江北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依托寸滩国际新城联动区打造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依托重庆市数字产业示范园等打造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园、依托网商产业园等打造一批特色孵化载体,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保驾护航。二是构建创新活力生态圈。完成《江北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为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描绘“路线图”。三是推动建设科技创新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江北区科技创新智慧服务平台,采用“1+5”体系,为各类企业精准画像,引导区内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绘制出江北区产业导航地图,营造优良科技创新生态。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修订完善了“江北英才”实施办法和服务管理办法,按照顶尖人才(A类)、杰出人才(B类)、领军人才(C类)、青年拔尖人才(D类)、青年优秀人才(E类)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在安家资助、柔性引进支持、人才公寓、安居支持等20个方面予以支持扶持,同时建立江北英才服务卡,为持卡人提供“一对一”专人服务。
(二)实施联系服务“一卡通”。根据“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方案,制作了“联系服务卡”,包含服务专员联系方式、营商环境监督热线、涉企政策咨询电话以及常用政务事项咨询电话等近20个,由“专员上门服务”向“企业有诉求主动联系”转变,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进一步拓宽政企联系渠道和沟通办事效率服务专员,提升“无感”服务质量。
(三)深入实施一批民生实事。2021年,我区共确定包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问题、城镇住房安全有保障、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普惠性学前教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背街小巷环境、独居瘫痪老人消防安全和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建设等区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全部在2021年末完成既定目标,其中。2022年,确定交通治堵促畅专项行动、老旧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城乡居民交通出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普惠学前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推进一批便民设施建设和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正在按目标进度要求加快推进。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定期召开营商环境调度会,分析研判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任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专项督查、限期整改;二是将市级考核各指标单项结果运用在区处级领导班子营商环境指标考核,占比为40%;三是每年度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各指标牵头单位分析市级考核中失利的原因,并向区委、区政府承诺提升位次;四是开通营商环境监督热线(4008808080),于5月18日正式开通),强化营商环境各环节社会监督,与纪委12388投诉热线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各级各单位提升服务意识和效能水平。
下一步:一是建设服务企业云平台。建政策数据与企业数据的知识图谱,通过标签匹配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按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法人办事服务,并整合集成各委办局除“渝快办”以外提供的公共类、专业类等涉企服务;整合官方发布的融资信贷、中介超市、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咨询服务管理系统,保证企业诉求受理,部门流转回复,督办单位监管,实现咨询投诉的全流程监督。二是出台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措施。根据市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制定落实实施细则,配选江北特色改革内容,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三是提炼营商环境创新成效及案例。结合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意见和创新试点等,梳理形成江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集,广泛征求专家智库、“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对外发布江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此复函已经张发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20日
联系人:吴绍足
联系电话:023-67750455
邮政编码:400025
1一体系:全覆盖工作体系;两动:千名干部走进企业活动、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一会: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推进会暨政策辅导视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