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3〕142号
刘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疫情后提振我区市场主体信心的建议》(第33号)收悉。建议分析了三年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收入、消费活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从助企政策、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把握了现实需要,分析深入且切中时弊,对策举措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收到建议后,我委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衔接拓展助企纾困措施方面
一是深入研究政策,提高政策获取“便利度”。落地落实《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即“36条”,结合江北实际,编制形成了《江北区关于落实〈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操作指南》,明确申报方式和流程,切实把36条干货措施“读”得让企业看得懂、“解”得让企业操作得来。二是加强宣传解读,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线下充分结合“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机制,在大走访活动中全面走访重点企业,指导企业有效对接政策、争取资金,累计出动服务专员近1.8万人次,深入企业6.3万家次;线上依托服务专员企微、“小江都能办”企业服务专区、政策咨询热线等,实现政策措施精准推送9万余条信息,切实推动政策像“快递”一样直达市场主体。三是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政策纾困“有效性”。出台《江北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条》,配套制定实施细则,从“三优、四降、五支持”12个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着力营造让企业敢闯、敢干、敢投的良好环境。
二、关于强化企业金融支持方面
一是引导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持续落实《江北区“2+4+N”政银企对接实施方案》,将银企对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切实为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服务。举办“党建引促发展,银企对接稳大盘活动”等大型线下银企对接会2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线下对接会5场,参与金融机构近100家次,对接企业189家,达成授信签约近200亿元。二是创新服务举措,打通融资服务堵点。与人行重庆营管部共同协作,持续推进“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配套一批特色政策,出台《江北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奖补管理办法》,创新推动全域金融服务港湾试点,构建起街镇、园区等政府基层组织与银行基层网点、企业之间的纽带,切实打通金融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建成港湾38家,参与银行机构21家,实现街镇、园区全覆盖,打造江北区“15分钟金融服务圈”。三是加快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争取今年完成组建并进入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名单,努力拓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一是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创新推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江北嘴“金十条”、“满天星”行动计划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创建“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体系;坚持每年新年第一会即为营商环境大会,旗帜鲜明地传达江北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坚强定力;坚持“专班”推进工作机制,设“营商环境办公室”,“专人专班”推进营商环境工作,为全区市场主体营造健康优质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正向激励为手段,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机关党员、部门、街镇、企业、群团、民主党派、“两代表一委员”、专家等“八大系列行动”;按照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行动,江北见实效原则,征集开创性、变革性、示范性案例共计33个,经评审产生江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以最佳实践激励推广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和“做的比说的好、干的比签的好”的理念,真正当好“娘家人”,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堵点。建立合理诉求立交立办、办结销号从严从实、疑难问题会诊施策和办理情况跟踪回访的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自2022年以来,累计解决市场主体诉求和困难4300余件。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做好助企政策落实、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此复函已经张发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7日
联 系 人:龚 寒
联系电话:023-67566372
邮政编码:4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