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政策引导的建议》(第223号)收悉。经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江北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改制上市扶持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动能。2023年兑现扶持经费226.42万元。康巨全弘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获得11项生化类试剂注册证书,南方数控血流变仪成功纳入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及产品推广目录,迈基诺成功发布自研全自动基因测序文库制备系统(ELPS)。智飞生物建立北京、重庆、合肥三大研产基地,成功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起九大技术平台、八大产品矩阵,已经公告的在研管线29项,进入临床注册阶段的项目16项,业务版图延伸覆盖至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已形成GLP-1类似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管线布局。
二、打造产业园区平台。2024年4月,江北区政府与重庆市教委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中试基地开放合作、共用共享试验技术和试验场所,建立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加速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转化和产业化。在港城片区成立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生物技术、基因科学、医学检测等重点领域,打造“孵化+加速”科技园区,已累计孵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2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8家;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近16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
三、引导企业集群发展。一是精准招商。近年来,我区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引进发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基因、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产业化项目,中科院阎锡蕴院士、伍健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投身江北生物医药产业。2023年,赴北京、上海等地考察,遍访军科院、北航医工、重庆师范大学、中科院重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先后牵线生物芯片、口腔医疗器械等项目与辖区生物医药企业对接,争取在江北落地转化。二是扩大产业规模。支持迈基诺、博奥赛斯、康巨全弘拿地扩建,其中,博奥赛斯的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康巨全弘的生产基地已完成建设并正式入驻办公,迈基诺正在进行施工许可审批。三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建立科技项目路演机制,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足的科技项目,嫁接平台、资金、政策等资源,力争通过路演机制,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齐和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2023年,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转移转化路演活动,7家高校科研院所集中进行研究成果路演,2家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校企携手促成果落地。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建设人才培育平台,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康巨全弘、博奥赛斯等5家生物医药企业挂牌市级博士后工作站,为人才培育引进提供良好平台。支持登康口腔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口腔生物工程材料领域高科技博士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优质团队资源联合创建产学研联盟。同时,支持引进人才申报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对于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我区将分别给予100%和50%的配套支持,为江北区的生物医药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建议,补齐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一是延长产业链条。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细胞、基因、医疗检测器械等主攻方向,引进或扶持发展高质量的上游配套企业,健全生物医药产业原材料、配件等配套加工体系,构建各有侧重、优势互补、高度规范、高度协同、合作共赢的生物医药上游产业发展新环境。二是推动集群发展。对港城园区低效用地实施“腾笼换鸟”,优先考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中钢物流、中集车辆园用地进行调整,重点引进研发类、生产类以及冷链等高附加值销售类生物医药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加强金融助力。持续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使生物医药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贷尽贷”。配合利用江北区9支产业投资基金,引进优质生物医药项目,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张敏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