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江北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江发改2022218


农工党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营造江北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第200号)收悉。提案深刻剖析了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政商环境等5个方面为我区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分析深入且切中时弊,对策举措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对我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区政务服务办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最重要的“竞争力”,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拼环境”时代,放眼全国,各地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人才落户、资本汇聚,尤其是《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发布更是意味着,未来的市场拼的是服务、拼的是效率、拼的是营商环境。今年2月,我区出台了《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江北委发〔20224号),明确了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等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江北区还需持续发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改革实效回应市场主体期盼,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营造江北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恰逢其时。

一、进一步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

(一)畅通市场准入。我区全方位打造企业发展“首选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未新设禁止产业、未新增限制条件;大力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推动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助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畅通市场主体准入通道,市场主体登记进入全智能审批时代,上线运行全市首个全程“零人工干预”商事登记智能审批终端,实现“秒批”领照。截至2021年末,我区存续涉税市场主体6.88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6.72万户,占97.6%;民营涉税市场主体净增超1万户,年均增长15.3%,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

(二)规范市场秩序。我区建立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区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规范性文件的各项规定和做法;依法公开工程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信息,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电子保函应用,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2021年,我区全面加强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招投标系统全面上线,累计服务进场交易513宗;完成112余个国有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标,交易额达49.82亿元;对7名评标专家、3家投标人、2家招标代理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罚没32250元。

(三)改善要素供给。一是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川东北港口群与重庆港口群多港联动,进一步降低了通道物流成本,创新推出万州港-果园港-钦州港-东南亚的江铁海联运国际物流新模式,全程运输时间较传统江海运输缩短7-10。二是企业用工对接方面,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做好动态收集和分类遴选,通过公共服务进校园等活动,根据高校需求针对性组织用人单位参加校园招聘,及时发布并向高校推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企业和院校搭建精准人才对接平台。三是解决融资问题方面,联合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率先发布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续贷中心线上服务平台,共向企业放贷646笔、12.09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江北区启动建设街镇、园区全覆盖港湾32家,已建成港湾26家,累计开展融资对接会82场,对接市场主体1137户;为2883户市场主体授信199747万元

二、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方面

(一)提高司法审判质效一是推动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着力打造“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一流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二是改造升级“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打造江北法院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和“掌上法院”,吸纳调解组织29家,调解员382名,形成以“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为龙头,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调解为主体的多元解纷工作格局,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平均化解周期仅为15天,让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三是探索行政复议“互联网+”新模式,全面实现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无纸化;推行线上诉讼服务,降低诉讼时间成本,审执结涉买卖合同、金融借贷、劳务纠纷等民商事案件5586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34.22%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一是作为重庆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打造了重庆市首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实现了市内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领域“最多跑一地”,自20217月正式上线以来,该平台收纳专利数据超过1.3亿条,覆盖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收纳商标数据超5900万条、地标数据295条,发布项目1万余件。二是深入开展“蓝天”“铁拳”“剑网”等专项行动,2021年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29件,罚没金额78.51万元;查处版权违法案件4件,罚没金额0.6万元;清理4批非正常专利申请334件,督促各专利申请人和代理机构主动撤回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273件。三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了《重庆市江北区知识产权保护联会议制度》,出台《重庆市江北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

(三)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一是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健全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扩大至18个,制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力促进公正文明执法。二是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2021年按年度计划开展联合抽查10余次,检查企业近100户。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帮助全区15家严重失信市场主体整改退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严格执行红黑名单、诚信记录上网,建立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共享机制,“信用中国(重庆江北)”累计归集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约221万条。

三、进一步营造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方面

(一)提升涉外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外企“一站式”服务质量,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制,全区近800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得全流程“行政服务管家”服务,先后解决了天悦数字科技公司、诺实置业、三井物产等29个外资企业境外高管、技术人员来渝事宜等诸多问题,助推外资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二是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让外资企业依法平等享受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三是强化国际互动交流,推动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及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外交部长实地访问、调研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推动美国阿肯色州、伊利诺伊州等14个美国州市驻华机构代表到江北区考察,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江北区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一方面,积极支持和引导辖区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方式开展贸易,不断完善以果园港为基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货运体系,2021年我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达2740标箱,超额完成市级目标,完成比例为124%;中欧班列(成渝)在果园港到发332班,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运245班,分别同比增长67.7%300%。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智飞生物、润际远东、长安汽车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深耕自主研发与对外贸易相互融合、促进的发展模式,在新冠疫苗、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研发和对外贸易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助力江北扩大全球影响力。

(三)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一是完善口岸功能,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果园港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进一步发挥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作用,实现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效连接,推动重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支持重庆银行、三峡银行等机构创新“单一窗口”场景金融服务,推出跨境金融专属产品,为江北16家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带动江北进出口额超百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官网上线,实现了企业预约、海关确认、口岸调箱、结果反馈、补贴统计一口操作,耗时由原来的1天减少到10分钟。三是探索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服务模式,果园港口岸车辆快速检查系统(H986系统)投入使用,实现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对集装箱内货物、空箱、货柜车或集装箱夹层夹带等实现非侵入式查验,机检货物直放时间由10分钟压缩至2分钟以内,每小时可完成20020英尺集装箱查验,较传统设备提高效率超20倍,2021年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区货物总吞吐量1993.4万吨,同比增长55.07%

四、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方面

(一)推进审批服务提速。一是充分展示“江北”速度,深入推进“全渝通办”、“一窗综办”,健全减证便民、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等制度,实现审批服务“一支笔”、办事流程“一条线”,“一窗受理”已纳入91%的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比例88.9%、即办件比例64.1%、零跑动事项比例98.7%,分别较2021年末提升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比如,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2小时办结;土地供应跨前服务实现3宗“交地即交证”,为企业后续建设节约至少10个工作日时间成本;工程建设项目以“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书”取代“竣工验收备案证”,承诺时限由12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工作日。二是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依法对审批环节实行归并、压缩、并联推进,科学制定各级审批服务清单,整合优化生成“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事项267个,实现只跑一次、一个工作日完成,总办理时限压缩了92%。三是全力打造“小江都能办”品牌,构建“政务服务大厅+各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帮办服务体系,设置专区(窗)19个,安排43名服务专员,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全程提供帮办、代办、陪办服务2万余件次。

(二)推进网上服务提能。一是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投用重庆首个政务服务“政银通办厅”,上线全市首个智慧政务2.0平台,升级“渝快办”江北板块,完善“智能AI审批”“智能引导申报系统”“数字政务地图”“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系统功能,推进电子签名印章系统、扫码亮证移动应用、电子档案等系统建设,健全网上办事大厅移动端“小程序”功能,“智能AI审批”办理量348件、“智能导办系统”办理量1200余件、“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230余件。二是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区可网上申办事项比例达96.4%,我区通过梳理办事量大、需求高等重点服务事项,涵盖市场监管、文旅、教育、司法等10个部门,形成了“网上申报受理-纸质材料邮寄办理-审批结果寄递到家”服务新模式,受理许可事项网上申报63255件,网办层级分别达到信息发布100%、材料核验100%、材料预审100%,全程网办率为91.7%

(三)推进政策服务提效。一是做好惠企政策汇编,定期收集梳理我区贯彻执行国家、市、区三个层级出台的优惠涉企政策,共编制惠企政策6期、累计发放7万册,深入解读政策文件,解决政策“分散”和“操作难”的问题。二是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涉企政策,通过全覆盖联系服务市场主体,设置“惠企政策咨询专窗”,召开政策解读会,整合政策咨询、企业服务、营商环境等热线,切实推动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三是加快政策落地兑现,我区开展了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以“直播带货”方式为辖区500企业线上解读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读”得让企业看得懂、“解”得让企业操作得来,同时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切实推动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打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今年1—4月,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惠及企业17462家,惠及金额13853.33万元;稳岗返还惠及企业271家,返还金额391.07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惠及企业18家,补贴金额29.4万元;承租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房屋减免租金1402.51万元,惠及205户商户。

五、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方面

(一)主动靠前服务我区成立营商环境办公室,专人专职专班推进营商环境工作,制定《江北区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方案》,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建立了“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的工作体系,百余家重点企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由区领导联系服务,近千家“四上”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成长型企业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服务,超9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街镇以599个楼宇、网格为基础单元,建立楼宇服务站、网格服务站,精心选配服务专员进行联系服务;建立企业诉求立交立办、疑难问题会诊施策、办结销号、跟踪回访机制,全方位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今年4月,按照“百千万”服务体系,全区超1200名干部将“亲清直通车”开进企业园区、工厂车间、商店门铺,入户市场主体1.3万家次,发放稳企惠企政策操作指南超4万册、联系服务卡1.18万张,解决市场主体诉求700余件。

(二)打造诚信政府一是加强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政府带头守信践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21年实施并签订政府采购领域信用承诺书10份,全年无采购人失信行为;建立健全招标人不良信用记录,全年对招标人开展信用审查,审查率100%;签署招商引资责任人信用承诺书30份,明确了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权利限制和职责;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纳入政绩考核范围,截至目前,我区无政府债务;实行统计领域信用承诺制,并签署从业人员诚信统计承诺书71份。二是深入开展政府失信治理,定期开展自查或专项督查,目前,没有企业反映江北区存在招商政策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我区无涉府失信案件单位,现无拖欠账款和新增拖欠项目。三是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助机制,对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对企业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具体情况,研究依法依规进行救济补偿的路径、方法,如我区中冶项目地块因规划调整收回部分土地3.25公顷,经专题会议研究,对该项目其他地块规划指标进行调整,以置换指标的方式予以补偿,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规范政商交往。今年2月,我区召开江北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全力以赴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发布《江北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10条措施》,强调要突出“新”的思想、“懂”的能力、“亲”的心态、“严”的作风,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阳光下与企业家交往,心底无私为企业排忧解难,坚持“做的比说的好,干的比签的好”理念,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一是旗帜鲜明向“懒政”“怠政”开炮,江北不养无所作为的“懒官”、不敢担当的“推官”、袖手旁观的“看官”。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心底无私为企业排忧解难,心清如水为企业站台谋发展,以干部“硬”作风优化营商“软”环境。三是加强监督执纪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成立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组,开通营商环境监督热线(4008808080),严肃查处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良行为。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继续根据你们的建议,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奋力推进江北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此复函已经张发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530

联系电话023-67562971

邮政编码:4000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