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3〕134号
张达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江北区创建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的建议》(第054号)收悉。经与区招商投资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畅通信息输出渠道,积极协助中小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支持等方面
(一)加强宣传解读,提高政策获取“便利度”。定期梳理汇总国家、市、区惠企政策,及时编制操作指南,明确申报流程、资料、咨询电话等,通过视频辅导会、政府门户网站、媒体资源等及时宣传解读,方便市场主体了解、掌握、享受政策,编制惠企政策操作指南3期,发放超7万余册。线上线下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在线上以“直播带货”“空中讲堂”等方式向全区市场主体解读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和理解度;在线下开设稳企惠企政策服务专区、开通政策咨询热线,切实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像“快递”一样直达市场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二)实时精准推送,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开发上线“小江都能办”江北企业服务平台,其中“政策发布”功能模块直观展示政策要点、要点解读、申报条件、申报方式等核心关键信息,便于企业查询了解,并运用大数据为企业画像,通过标签匹配构建政策数据与企业数据的知识图谱,将政策精准化、个性化推送给企业,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累计推送政策信息9万余条。区级领导以及各行业部门、街镇园区干部充当惠企政策宣传员,扎实开展稳企惠企集中攻坚行动、“千名干部走进企业活动周”、中长期贷款宣传等集中走访活动,充分发挥港城工业园区服务中心、江北嘴企业大数据平台等园区作用,深入企业园区、工厂车间、商店门铺送政策送服务,第一时间把政府的关心、政策的红利和服务的温暖带到企业,累计出动服务专员超2.3万人次,走访入户近6万家企业。
(三)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坚持“两眼向上”争取支持,精准掌握政策试点、资金、项目的投向领域、投放节奏,增强“前排”意识,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各种政策试点、重大项目、财政资金。2022年,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3.35亿元,使用市级转贷应急周转资金3.58亿元,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22.5亿元,为1.8万余家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4.1亿元,为1.2万家企业兑付稳岗返还金1.4亿元,为1877户中小微企业减免房屋租金1.05亿元,成功培育市级“专精特新”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二、关于打造交流平台,优化服务软环境方面
(一)营商环境大会搭建平台。坚持每年春节后第一个全区性大会为营商环境大会,以最高规格、最隆重礼遇表彰江北最有分量的企业,金融、商贸、工业、要素保障等百余家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共话经济发展新形势、共谋交流合作新路径。
(二)座谈交流走深走实。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2次,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和调研活动3次,工业、商贸、房地产、科技等领域专题座谈会10余次;承办2023年全国重庆商会,来自全国各地81家商会组织、160余名代表齐聚江北嘴畅叙乡情共谋发展。
(三)政银企对接成果丰硕。将政银企对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举办“党建引领促发展 银企对接稳大盘活动”等大型线下银企对接会2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线下对接会5场,参与金融机构共计近100家次,对接企业189家,达成授信签约近200亿元。
(四)企微建立有效沟通渠道。联合中国电信江北分公司打造“江北区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数字化综合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掌握实时化、企业信息收集全面化、企业服务线上化、成效展示可视化,目前已在15个街镇园区开展了操作培训、企微申请、企业添加等相关工作,企业数据录入10万余条,服务专员上线近1000人,添加企业超5000家。
三、关于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方面
(一)“两眼向外”招商引资。紧密围绕“招商活区”行动要求,画好招商工作“作战图”,定期收集梳理重点在谈和签约项目的进展情况,建好重大招商投资项目、规上重点企业、上市企业“三个台账”,提升全区招商引资精准化、效率化。建立《江北区重大招商项目顾问工作机制》,从不同层面对重大招商项目进行分析研判,形成部门招商合力。全面优化和兑现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江北区促进产业发展招商政策》《江北区促进存量企业发展政策》,成功引进中铁西南总部、蓝驰创投基金等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项目58个,投资金额超8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增长124%。
(二)开展多形式招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举办优质活动、开展优质推介、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媒体积极推介江北招商,2022年以来共有人民网、新华网、华龙网、重庆日报等10余家官媒50余篇报道关注江北招商,在“投资重庆”视频号发布全英文专题宣传片,全面扩大招商影响力、提升环境吸引力。同时,在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的基础上,突破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做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让社会投资更有活力,新签约项目突破50个、到位资金超200亿元。
(三)企业服务量身定制。建立《招商项目办理机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上门办”“快速办”“简化办”“先行办”等不同方式,为项目落地运营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保障,全面扫清项目对接、签约、落地等环节中的障碍。对新招商引进企业,根据企业行业类别、发展前景等,由区领导对口联系服务或是由行业部门选派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服务,主动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困难诉求。
四、关于盘点项目载体情况,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方面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金融产业优势,担好“金融”的担子,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推动机构功能人才“三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500家,新增IPO过会企业1家,14家上市(过会)企业再融资14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1.9万亿元。推动消费能级跃升,担好“消费”的担子,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聚焦观音桥商圈商业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商品销售总额达6259亿元、增长12%。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68亿元、增长28%。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增软信企业419家,规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居全市前列。
(二)加快盘活闲置资源。在“渝快办”小江都能办江北企业服务平台的“助企服务”功能板块定期更新发布商机信息、经营场地、专业机构服务等,其中商机信息打通了全市招标网站展示10万余条招投标信息;经营场地重点提供观音桥、江北嘴、港城园区等区域的基本信息、形象展示和联系方式等;专业机构服务包括全市600余条专业机构服务信息。街道园区定期汇总梳理闲置商业楼宇、写字楼、仓储场地等情况,每月编制楼宇资源统计表,为企业提供楼宇房源闲置面积、物管费、商业业态、招商需求、合作方式等详细信息。
(三)定期发布投资机会清单。聚焦土地出让、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融资服务、社会资本合作、品牌入驻、商业商务综合体、标准厂房项目等方面投资资源,梳理形成了《江北区2023年投资机会清单》,共有80项投资机会,地块资源14项、开发面积1200余亩,项目资源22项、总投资约180亿元,社会资本合作12项、总投资达522亿元,品牌入驻资源5项,商业商务综合体资源18项,标准厂房资源9项,将资源具化为可感可及的投资发展机会,为企业提供公平参与江北城市建设的机会。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等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等部署,纵深推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办事无忧”提升政务环境、“安心经营”提升法治环境、“大有可为”提升市场环境、“活力迸发”提升创新环境、“降本增效”提升要素保障环境,全力构筑“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出台更多惠企政策让企业提振信心,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让企业扎根壮大,引入更多资源活水为企业精准浇灌,让更多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此复函已经张发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29日
联 系 人:何 丽
联系电话:023-67868080
邮政编码:4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