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发改函〔2023〕183号
石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江北建设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园的建议》(第252号)收悉。经与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港城发展中心、两江鱼复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头部企业带动节能环保和生态企业集聚发展
(一)加强招商引资。着眼于大商好商,大力引进节能环保和生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成功引进我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科技专业认证机构--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引入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碳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创诺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中创诺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由加拿大专利技术团队、世界知名环保企业管理团队、重庆知名研究院合资成立,具备世界上最前沿的碳捕捉与资源化技术。
(二)加强主体培育。梯度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绿色低碳技术类科技创新主体规模。目前,江北区入库绿色技术创新类科技型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综合性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110项环保专利技术,并获得发明专利5项。
(三)引导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推进“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前沿技术布局,发挥新型特色智库专业优势,壮大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等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引导各类园区和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投入和创新载体建设,整合优势科技资源,鼓励企业加强关键、共性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
二、关于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近年来,江北区壮大市场主体卓见成效,培育了一批高成长优质企业,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5家。2022年,全区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同比增长250%;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同比增长600%;创新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超过130家。
2022年,我区加强挖潜和指导培育工作,全面梳理辖区各行业领域符合条件或具有潜力优质企业,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按照已符合条件比较优秀的企业、差距不大重点指导培育的企业、差距较大可作为下一步培育对象的三类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同时,结合我区重点企业走访联系机制,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委机关各科室为成员的“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人”服务工作小组,将全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帮扶任务具体交由委机关各科室人员承担,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每季度通过电话交流、现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走访一次“专精特新”企业,为企业提供服务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若有重大问题报单位汇总后统一由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
今年,在壮大市场主体上,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两眼向上”助上市。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与上市培育同谋划、同推进,邀请市经济信息委相关处室领导和上市指导专家赴我区开展拟上市企业服务指导工作,按照标杆企业、苗子企业、种子企业三级梯队和资本市场要求,筛选一批条件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分类开展“一对一”上市培育辅导帮扶,提高上市培育精准度。二是“两眼向外”推培育。加强内外联合,主动对接区级有关部门,加大培育对象摸排梳理工作力度,对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早发现、早培育、早入库,不断充实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持续壮大“专精特新”潜力企业储备,推荐惟觉科技等具有创新活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以“揭榜挂帅”等形式承担国家级和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润际远东等“小巨人”企业在所属领域制定或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提高企业发展话语权。三是“两眼向下”抓服务。利用“渝企金服”服务平台功能,发挥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机构作用,深入宣传“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等专属产品,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服务,落实好“一企一策一人”服务机制,推动涉企政策落地落实,切实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企业融资
江北区作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始终坚持以金融机构、金融功能、金融人才“三集聚”为抓手,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大力支持绿色保险发展,持续引导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核心区建设,有效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协调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完善绿金组织体系。鼓励辖内金融机构发挥自身服务和渠道优势,助力绿金改试验区新征程。重庆三峡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
(二)引入国际绿色金融实践。推动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商行等3家主要地方法人银行在总行专设绿色金融委员会;兴业银行重庆分行、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等积极引入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先后成为全国第1家、第4家、第7家“赤道银行”,江北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家赤道银行总、分机构的区县。
(三)发挥政府导向功能。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绿色金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江北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实施方案》,细化《江北区2023年度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工作要点》。
(四)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出台《江北区绿色金融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挂牌绿色机构、新增绿色贷款、新增绿色保费、发行绿色债券、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的金融机构或企业等给予奖励或补贴。
四、关于建立低碳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基地
目前,我区港城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将围绕产业转型增效,着力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以总部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融合发展,逐步构建“2+1”新型产业发展体系,建设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园。相关工作逐步推进中,主要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控“两高一低”项目。新入驻产业项目需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定位,项目的实施需有利于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或有利于发挥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等示范效应。对于现状产业布局不合理、不协调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通过“腾笼换鸟”,搬迁部分与功能区内主导产业链关联程度不高的企业,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
(二)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低碳能源,积极推动氢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工业生产、园区建设和物资流通等利用,探索低碳化发展模式,实现园区碳排放减量化。
(三)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低能耗、低排放的传统产业,推动现有企业提升可再生资源应用比例和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支持企业实施综合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持续开展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确保重点企业单位产出能耗稳中有降。推动工业碳搜集、利用与封存等工业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争实现尽快达峰。
(四)实施工业环保行动。指导督促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工业企业和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围绕落后产能淘汰、严格规范排污方式等方面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持续落实工业环保“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评估工作,引导企业以绿色工厂指标体系为发展目标,加快创建绿色工厂。
(五)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打造一批企业,提升总集成总承包能力,以承接工程建设推动现有环保成套装备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支持制造企业服务化延伸,推动新材料和智能控制技术植入,推广有利于提高服务器利用率的技术产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功能、微电网建设技术产品,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六)推动“碳中和”及碳排放权交易。园区内全面推行企业能耗统计和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率先开展“碳中和”行动。实施“碳中和”及碳排放权交易是低成本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重要手段,园区应根据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指标积极鼓励园区企业实施“碳中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此复函已经张发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28日
联 系 人:唐袤程
联系电话:023-67112315
邮政编码:4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