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北区司法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7-2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杨瑜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激发法律服务业创新活力,发挥法律服务业聚集优势的建议》的提案(第131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提出的关于激发法律服务业创新活力,发挥法律服务业聚集优势的建议等问题,为我区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充分发挥我区法律服务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很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区司法局按照市司法局、市律协提出的“2345”发展战略及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培育一批新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六个一批”发展的要求,着力于进一步培育法律服务市场、引进优质律师事务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列工作。结合我区现有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同区金融办、区财政局、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相互配合,大力扶持法律服务市场,引进优质、大型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律师事务所,重点引进到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及最高法五巡周边等聚集地带。

现江北区律所数量、律师人数、总创收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63家,律师3517人,律所平均有律师20人,高于重庆市律所平均有律师13.6人的标准;万人律师比为34,高于重庆市万人律师比5.1的标准;2022年重庆市律所总创收50.29亿元,江北区律所总创收14.26亿元,占全市律所总创收百分比为28.35%。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创新发展,建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

2021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商务委、重庆市司法局印发了《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规划(2021—2025年)》提出形成法律服务集聚区、示范区、辐射带。区委区政府要求: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高价值延伸,向多元化、高品质升级,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2022年4月,江北区创新设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通过金融法律服务流程再造、功能塑造和生态构建,融合“四大功能”,打造“全链条、一站式”金融法律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法律服务全覆盖和金融法律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由事后向事前、由单独向联动“三个转变”。

(一)整合资源,推进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建设

以法律服务、司法办案为内核,对全区司法、行政、调解、仲裁、公证、律师等六大资源进行大刀阔斧优化整合,形成检务服务区、诉讼服务区、警务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其中,检务服务区由全市首个金融检察官办公室入驻,定点联系金融机构,精准提供刑事金融、民商金融、行政金融和公共诉讼金融服务。诉讼服务区由区法院立案庭、金融庭、执行局金融执行团队入驻,组建“大金融”审判团队,被市高院确定为“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改革试点。警务服务区由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入驻,以案件快侦快办、风险预警提示、专项法律咨询和惠企定制服务为重点,强化风险研判,强化预警预防,强化疏导稳控。公共法律服务区从辖区3000多名律师中精选100名律师组建金融法律人才库,同时引进知名律所为金融机构和当事人提供免费的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

(二)搭建平台,延伸法务链条

开设官方微信、组织讲座、举办论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组织金融审判和司法服务新闻发布会,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金融犯罪检察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法律风险提示、诉讼规范建议。定期举办金融法律大讲堂,帮助金融机构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定期召开金融法律服务咨询会、研讨会,开展大走访,征集法律服务需求,对接法律服务资源,提供靶向和定制服务。

(三)开展实证研究,强化智力支撑

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立“西部金融法律研究院”,常态开展金融机构、法务人员交流培训,促进金融法律理论和金融实务良性互动。与西南政法大学、西部金融研究院分别共建全市首批金融检察研究基地,聘请29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提供智力支持;引入高校参与法院诉前调解、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以及大数据分析、司法统计服务。

(四)设立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江北巡回审判站,打通了司法服务保障创新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重庆调解室落户江北嘴,大幅提升江北嘴作为重庆金融对外窗口的服务能力,促进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金融往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务,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丰富完善重庆及西南地区经济贸易纠纷的解决渠道和方法,使重庆逐步成为中国西部的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完善了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功能。

您在提案中关于大力引进聚集司法审判资源的建议,我局已同江北区人民法院进行了沟通联系,区法院已向上级法院进行了汇报,将积极争取武汉海事法院重庆分院及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院落户江北。

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法律服务业发展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正条款拟增加如下内容:律师事务所作为纳税主体和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参照中小微企业执行相关政策。待《律师法》确定此项内容后,您提出的进一步确定律师事务所市场主体地位问题将得以解决。江北区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中介服务业,不分大小、不分品牌制定了统一的政府扶持政策。

1.招商政策:江北区已于2022年3月,十九届区政府5次常务会议与十三届区委6次常委会通过《江北区促进产业发展招商政策指南》和《江北区促进存量企业发展政策指南》。该指南已涵盖在我区设立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在企业落户、入规入统、企业发展、人才配套等方面可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包括:【政策扶持对象】在江北区新注册经营并纳税、对区级主要经济贡献额达30万元(含)以上且年营业收入达规模以上的法律服务类中介机构。【企业落户扶持】(一)在江北区租用营业用房的,给予其三年营业房租金补贴产业扶持,即:第一年12个月、第二年8个月、第三年5个月。当年补贴金额不超过其当年对区级贡献额度,三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二)在江北区购置营业用房的,按期购置营业用房所产生的区级经济贡献额度给予100%的等额产业扶持。【企业发展扶持】法律服务类中介机构自设立年度起五个年度内(60个月),每年对区级经济贡献只增不减,按其当年对区级经济贡献给予第一年80%、第二年60%、第三年至第五年40%的等额产业扶持。【人才配套扶持】在法律服务类中介机构任职工资薪金30万元(含)以上的高层次管理及专业人员,享受如下人才扶持政策:1.按其个人对区级经济贡献额度,给予五年,每年100%的等额人才补助。2.若在江北区首次购买商品住房,以其购房所产生的对区经济贡献,给予100%的等额扶持(每人限购一套)。3.可申请纳入江北英才计划,按照《江北英才计划实施办法》(江北委人才〔2021〕1号),申请享受“人才公寓”“岗位津贴”“子女入学与配偶就业”“医疗保障”“落户”等配套支持政策。

2.税收政策:近年来,税务机关陆续出台了多项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出台了多项税收减免、社保费缓缴政策,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享受相关税费优惠。如符合条件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市税务局也编发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摘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等文件帮助市场主体直达快享税费优惠,相关文件可通过重庆市税务局官网下载。下一步,我区税务机关将继续加大对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继续做好政策宣传、纳税辅导等工作,并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手段,简化优惠享受流程、优化纳税申报等方式,使法律服务业纳税人享受优惠政策更加便捷高效,助推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建设。

3.金融政策:为进一步强化江北区金融机构与金融功能“双集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区金融办就原已签订合作协议的7家律所〔北京市中伦(重庆)律师事务所、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银(重庆)律师事务所、重庆学苑律师事务所、重庆广贤律师事务所〕按协议执行扶持政策,对其进行政策扶持。扶持内容包括:产业发展扶持、租金补贴、房租补贴等多个方面,大力支持律师事务所在我区发展。根据原有合作协议,我区金融办将继续做好政策扶持和相关服务工作,为我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江北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三、发挥法律服务业助力作用,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助力民生发展,提供多方位、多渠道法律服务

我区于2010年率先在全市开展律师事务所同社区(村)结对法律服务活动,其目的旨在普及法律知识,为我区广大的人民群众及企业单位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为创建和谐江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去年2月,为了进一步推进律师事务所同社区(村)结对活动,为群众、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大数据局联合推出了村居法律顾问平台,我局也根据江北区实际情况,推出了江北区村居法律顾问平台小程序,现平台内涵盖12个街道、125个社区(村),律师事务所98家222名律师,广大居民、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通过电话、视频等多渠道联系对应律师咨询法律问题,也可以在线智能问答,居民及企业可在小程序自助获取法律问题结果,选择关键词,系统自动回复相关法律问题解决方式,快速高效。群众及企业通过小程序实现了随时、随地、随手找“法”,进一步解决了群众、企业法律问题解决难、法律知识普及难、找“法”难的问题,现该平台为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6012件。

在江北区鸿恩寺一路11号负1号设立了重庆市江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日每天都安排了律师值班,现场解答群众及企业的法律咨询,也可以通过公开值班电话67560251开展值班咨询解答。

(二)服务政府及民企,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成立了“江北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江北区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团”、“江北区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律师服务团”、“江北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律师库”等专业律师服务团队。服务团队为政府重大招商决策等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咨询问答、书面交流等方式,深入重点民营企业“一对一”提供法治体检专项服务,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分析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持续帮助民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法治能力。

此复函已经汪洁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