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颖委员:
您提出的《加速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助力江北区勇担“两副担子”的提案》(第019号)收悉。经区外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城市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体现和全面展示。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经济外向度、城市美誉度和国际事务参与度的现实需要。我们将按照《江北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十项重点任务细则》提出的建设目标为指引,重点任务为抓手,力争到2025年把江北建设成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我们将重点推动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提升江北国际事务参与度
全力服务元首外交和国内重大活动,围绕我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重大多双边外交活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好地方配套活动。以全力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工作主线,面向在江北外籍人士和海外“朋友圈”,做好宣传引导,开展专题宣介,配合开展党的对外交往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巩固拓展友城交往,严格按照友好城市工作“强化一批、激活一批、开拓一批”的要求,发挥我区现有友城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功能,进一步加大与我区友好城市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市和意大利皮亚琴察市的联络和沟通,全方位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友好城市“朋友圈”。积极参与中外多双边合作机制,全方位参与中国—东盟合作,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常态化交流平台,深化我区与新加坡各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中外多双边合作机制,深化务实交流合作。
二、围绕搭建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提升江北经济发展外向度
高质量办好重要外事活动,按照节约简约原则,注重实际效果,高质量举办江北嘴金融峰会,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智博会、进博会”等高水平博览会,组织文化旅游类国际会展活动,办好智慧旅游高峰论坛,深化经济、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国际组织机构落户。探索在寸滩国际新城规划布局国际组织集聚区,参照招商引资模式,出台吸引国际组织和商协会、代表处落户政策包。支持国际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专业国际组织和全球领先的经济、金融、贸易等机构入驻江北,努力把江北嘴打造成对外交往的重要展示窗口。积极开展邀请接待外国人单位服务工作,持续完善邀请接待外国人单位登记制度,按照不同单位类型开展定期上门走访为基础的管理服务。以国际交往带动经贸产业合作。鼓励支持五矿、中基、海尔、智飞生物等总部贸易企业,长安、韩泰轮胎等加工贸易企业,充分运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重庆)等对外通道拓展国际市场。重点围绕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中欧、中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欧“安智贸”协定等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争取设立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服务贸易园区加速转型。积极申报语言服务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升重庆语言服务产业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和服务品牌,推动扩大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渝港澳合作,加强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内地代表处联络,积极推动香港政府礼品店内地首店开馆及渝港交流中心落户江北,积极推动联合主办涉及渝港澳相关主题的峰会论坛。
三、围绕加强国际传播和人文交流,提升江北城区品牌知名度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依托中央新闻媒体扩大对外传播,支持区属媒体与境外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合作。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制作多语种城市志、宣传片、影视作品等,全方位立体宣传江北。活跃国际文旅交流。积极邀请外国著名文化艺术团体、艺术名家来江北区展演优秀剧目。依托重庆大剧院、重庆市群星艺术馆、重庆市歌舞团等创编展演反映巴渝风貌乡土人情的优秀剧目。深化教育对外开放。鼓励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国际部打造成江北区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品牌,吸引更多优秀国际学生来江北区交流学习。
四、围绕优化国际化服务,提升江北开放环境舒适度
提升涉外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出入境便利措施,创建在江北外国人生活服务交流平台,探索构建国际化智能化涉外服务方式,打造智慧之城的国际化生活样板。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地国金中心并投入运营,引入更多外国驻渝经贸机构、区域总部、国际商协会落户江北,鼓励在区设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研发创新活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好用好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力争把以东盟语种(越南语、缅甸语、泰语、老挝语等)为独家语种的国家翻译资格(水平)证书(CATTI)中西部考评中心、共同举办国际论坛会议、共同申报并建议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专家智库(国际传播类别)、落户国家级智能翻译实验室等方面合作内容落到实处,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持续拓展关键语种人才培养+国际交往合作项目模式,争取在2024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充分发挥渝港高层合作机制,持续加强我区与香港、澳门的深度合作,积极推动渝港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持续关注香港政府礼品店内地首店项目后续运营情况。健全涉外服务设施。以长嘉汇大景区江北嘴片区为主要承载,加快推进片区旅游形象标识系统工程建设。推动寸滩国际新城、江北嘴金融城等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与国际接轨。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契机,加快建设A-ONE国际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探索建设城市候机港,争取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展示厅。统筹推进紫御江山、寰宇天下、西派城等国际社区建设,健全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化生活服务场景。推进国际合作学校建设,加快推动新加坡英华国际学校项目建设。参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试点改革,提高教育培养质量。推进国际医院建设,探索建立适宜外籍人士就诊的“一站式”标准化就医流程,持续优化医疗机构双语服务环境。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共服文化体系,规范全区交通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提示警示系统等服务系统的双语标识,持续提升国际化标识水平。盘活涉外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三·三一”、明玉珍睿陵等抗战文化、开阜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洋炮局1862开街,挖掘外事交往文化底蕴,增强国际吸引力影响力。
五、围绕强化国际交往要素支撑,提升江北国际交往功能保障度
加强国际交往的人才保障。积极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人才线上行”“创业西部·留在双城”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创建川渝籍海外人才数据库,探索成立“渝港人才联盟”。加强国际交往的智力支撑。依托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平台,建立以国内顶尖翻译专家、国际传播专家+外国专家为主的智库,善用外媒、外脑,加大江北区的国际传播力度。加强国际交往的安全保障。推动中欧班列安保国际执法合作常态化运行,积极谋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执法交流合作。开展我区“走出去”企业境外安保需求调研,试点提供定制化安保服务。对我区出国(境)居民加大相关国家政策、法律、领事保护以及反诈反赌等方面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我区“走出去”企业安全培训和安保“云巡查”,切实保护我区海外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利益。
此复函已经汪志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4年7月4日
联 系 人:张娟
联系电话:023-67868112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