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用好“关键一招”,江北如何“出招”?

日期:2024-08-2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以改革促发展?

  江北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三产并进”“三态合一”“三题同答”,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分报表。

  学好“关键点”,扭住改革“重头戏”

  “三产并进”支撑“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GDP)达914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全市行政区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0.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区级税收完成3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4%,财政收入质量、税收收入总量均居全市行政区第一;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连续14个季度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保费收入达74.9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全市近1/10;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超2万亿,继续居全市第一;

  ……

  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在此背景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一路高歌,喜报频传。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局中的“牛鼻子”。我区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先,激发三大支柱产业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金融“创新破题”。抢抓金融体制改革先行试点,深化机构、功能、人才“三集聚”,在传统机构基本饱和情况下,创新引进互联网贷款等新业态,中信银行互联网贷款中心正式运营;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创,得到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肯定;江北嘴金融中心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目前精装部分已完成50%左右,外部灯光展示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8月底基本完成,9月中旬建成投用。

  商贸“顶流引领”。着眼“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立足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20%、观音桥商圈日均50万人流的基础条件,对于商业进行不断迭代、持续升级,着力扩大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四首经济”。百亿级重奢商业体中環万象城预计明年投用,提速建设已开工的观音桥商圈空中连廊,来实现商贸面积、人流、销售额“三个翻番”。

  工业“全链协同”。围绕“22411”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工业倍增计划;针对工业用地不足的短板,重点加强数实融合,发挥抖音集团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放大360等头部企业效应,确保软信产业全市贡献度始终高于20%。

  找准“着力点”,紧扣改革“主阵地”

  “三态合一”扮靓“高品质”生活

  初秋时节,莺花巷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宛如一把把巨大的遮阳伞立于青石阶梯两侧。拾级而上,几栋红砖青瓦的建筑格外抢眼,仿佛将人带回到另一个年代。

  合作村片区为原长安机器厂旧建筑群所在地,多数建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村片区的建筑和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片区内杂草丛生、建筑外墙斑驳点点。

  我区联合文化创意公司,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以“社区生活综合体+青年活动中心”为主题,对合作村片区进行更新改造。

  如今,曾经老旧的居民楼建筑群早已变身成为潮流文创社区,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引进了咖啡店、戏剧空间、烤肉店等业态,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

  无独有偶,来到北仓塔坪片区,曾经的老旧小区,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市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这个坐落在闹市与老社区之间的文创街区,让繁华喧嚣与市井烟火味得以从容“过渡”。据统计,今年端午假期三天,北仓文创街区累计接待游客约9万人次,入驻商家日均营业收入超过150万元。

  莺花巷、北仓塔坪片区的蝶变是我区活化城市“历史文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找准“着力点”,紧扣改革“主阵地”,以刻画城市“优美形态”、活化城市“历史文态”、培育城市“数字生态”“三态合一”扮靓城市“高品质”。

  活化城市“历史文态”方面,我区复制推广李强总理视察肯定的“塔坪旧改、三治两升一导入”经验,接续实施9个、551万方城市更新,提升洋炮局1862、莺花巷等承载能级,加快投用徐悲鸿艺术街区,筹备办好第8届徐悲鸿画展,塑造巴渝文化新名片。

  刻画城市“优美形态”方面,我区对已全线贯通的18公里的盘溪河滨江公园、相国寺滨江公园、江北嘴江滩公园三大公共空间和洋炮局文创生态湾、嘉陵江星悦活力湾两大贯通工程等“三园两湾”进行整体提升,同时加快推进北滨路东延伸段建设,串起寸滩老街、文峰塔等“景观珍珠链”,确保一期工程明年通车。依托寸滩国际新城带动,促进港城工业园“退二进三”、蝶变为江北新城。以战略定力推动五宝国际生态运动城开发。

  培育城市“数字生态”方面,我区精准把握数字重庆建设的根本逻辑,用好区级城运中心全市率先贯通、基层网格员全市率先覆盖优势,牢牢把握事前感知、事中快处2个关键环节,加强人防、物联、云算“相互协同”,最终实现群众满意度的上升和安全稳定事件的下降。

  吃透“根本点”,增强改革“获得感”

  “三题同答”造就“高效能”治理

  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工,届时重庆将再添一家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区域医疗中心;

  江北区培新小学校、华新鹿鸣实验学校、溉澜溪实验学校等学校即将建成投用;

  成功创建中心城区唯一的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连续2年营商环境考核取得主城都市区第1;

  全区重点行业部门、镇街等47个单位成立“老马工作室”,在128个社区实现“小马工作站”全覆盖,为人民群众构建起“家门口”的解纷队伍……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近年来,江北区坚持“两眼向下”服务群众,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从答好群众“安心题”、企业“安稳题”、社会“安定题”着手,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面更广,居民获得感更强。

  答好群众“安心题”。聚焦“一老一小”,支持宏帆八中、鲁能巴蜀扩量提质,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三级”升“三甲”,完善社区夜校、老年食堂等15分钟服务圈。

  答好企业“安稳题”。坚持“做的比说的好、干的比签的好”,固化营商环境开年第一会制度,健全“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机制,切实为企业“减压”、让政策“直达”。

  答好社会“安定题”。纵深推进老马带小马进社区、党建引领化解物业矛盾进小区、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三个全覆盖”,着力构建涵盖领域更广、协调性更高、服务性更强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如今,在江北,从“两副担子”到工业倍增,从医疗卫生到教育改革,从人居环境到城市建设……都能窥见改革带来的变化,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美丽、蕴藏着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