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05768865765W/2020-15188
  • [ 发文字号 ]
  • 江北府发〔2020〕2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发展改革委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0-07-23
  • [ 发布日期 ]
  • 2020-07-24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期:2020-07-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推动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0723



推动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实《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010号)和《关于切实做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江北委发〔20202号)文件精神,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就推动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市委对江北区建设“两高”示范区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经验启示,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恢复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和防风险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0%左右;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5%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比重78%左右。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成“两高”示范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

二、发展路径

紧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江北发展定位,突出时代特色和江北特色,明确发展方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标准品牌,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服务动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成渝地区联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助推我区全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适应服务业内涵、形式及实现途径变化,抢抓疫情催生的线上购物、线上阅读、线上娱乐、线上游戏等市场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和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平台。

(二)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服务业态。深挖服务业跨界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规模壮大、品质提升。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抓好一批招商项目,依托“智博会”“江北嘴金融峰会”“花博会”等平台,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推进服务业融合型载体建设,鼓励重点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企业开展行业、企业融合发展试点。

(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优势互补,围绕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贸、文化旅游、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江北嘴和观音桥商圈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江北板块服务业整体提升,积极配合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提升江北嘴片区金融核心区功能,加快形成长嘉汇大景区、洋炮局·1862文化创意产业园、九街都市文化旅游特色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全域旅游区等符合我区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服务环境。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服务市场活力。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等国家战略机遇,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

(五)提升标准化水平,塑造“江北服务”品牌。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意识,完善服务标准,强化品牌引领。开展服务标准、服务认证示范,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完善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树立行业标杆。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江北服务”品牌,向“重庆服务”“中国服务”品牌看齐,进一步提升江北区在全市、成渝双城经济圈乃至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影响力。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

三、重点任务

围绕江北区建设“两高”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突出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壮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一)金融服务。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金融牌照、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规模、金融存贷款余额全市领先的优势,聚焦高质量、国际化、前沿化发展,持续提升江北区金融发展质量、增强金融集聚和辐射效应,以江北嘴为依托,聚力建设好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和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持续抓好金融招商,大力集聚外资类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性总部。加快金融科技前沿布局,积极推动国家金融科技标准化认证中心落地江北嘴,支持已落户的永辉云金科技公司等发展壮大;持续提升江北嘴城市品质,加快完善金融核心区配套设施,推动金融博物馆、A-ONE、东方(国际)广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建设,深化金融与文化融合,着力打造江北嘴特色金融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设全市首家“首贷续贷中心”,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全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江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存贷款余额达到1.7万亿元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超过1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2%以上。

(二)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围绕国家战略,提升软件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项目建设为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壮大软件产业规模,实施市级重点软件企业和重点软件产品培育工程,培育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软件企业,打造重点软件产品。充分利用江北嘴大数据产业基地、重庆网商产业园、港城园区高创园、南桥智汇港等发展平台为依托,加快引进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围绕培育智能产业链的各类创新主体,打造高端智能综合示范平台。加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规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50亿元。

(三)科技研发与设计。支持创建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依托各类创新载体,支持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服务业发展,引导国际知名设计机构落户我区。重点支持重庆市化工研究院、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发展壮大。到2025年,我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0亿元。

(四)现代物流服务。构建集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于一体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打造果园港区国际物流枢纽、鱼复物流园、寸滩港物流园和郭家沱物流园等物流基地;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分拨中心、配送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总部企业;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物流;鼓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打造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

(五)电子商务。加大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商业模式新、技术含量高的知名电子商务及相关企业,在我区设立全国或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的企业。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加速电子商务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与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推动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

(六)服务外包。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培育一批特色服务外包企业。加快服务外包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重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医药研发、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推动金融等领域业务运营服务外包。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构建服务外包全球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到2025年,全区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达到2亿美元。

(七)会展服务。积极筹备江北嘴金融峰会、花博会、“商圈购物节”、“铁山坪花椒鸡美食文化节”、“迎春惠民宴席展”等展会活动,高质量做好展会工作,搭建好江北区展示形象、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智博会”“西洽会”等高端大型展会,依托“智博会”“西洽会”“进博会”等平台,积极稳妥推动本地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级制造企业和知名产品。

(八)检验检测服务。依托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建设,壮大检验检测服务业。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申报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发展一批融合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等多功能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鼓励建设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平台,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到2025年,全区检验检测机构达到45家以上,营业收入达5亿元以上。

(九)教育培训服务。以满足高品质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积极争取“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引进培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兴趣培训、幼儿教育等市场供给主体,推进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体制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线上授课等。到2025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和终身培训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化、现代化。

(十)专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法律、审计、公证、咨询、信用、知识产权、智库服务等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业。积极申报创建专业中介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律师事务所、公证、仲裁和拍卖等主要法律服务业态,加强与区域律师行业协会的交流;培育发展战略规划、商务咨询、人力资源咨询、市场调查等主要管理咨询业态;大力发展工程设计、管理、咨询、总承包等工程服务业态,支持重咨集团做大做强,起到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到2025年,专业中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尤其是流行性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推进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行业平战转换能力。发展智慧医疗,建设智慧医院,推广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心电等远程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育发展健康咨询、康体美容、康复保健、健康保险等服务门类,推动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保险、体育跨界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左右。

(十二)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积极融入和推动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用好江北104公里江岸线特色旅游资源,打响“大都市”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整合提升旅游集散体系,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文旅设施、智慧平台。探索“云旅游”模式,培育数字景区、线上阅读、智慧旅游、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展览馆等“线上文体游娱”新业态。深挖江北人文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支持开展影视艺术创作。助推铁山坪户外露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全市户外体育休闲首选目的地;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体育项目竞技表演赛,促进体育消费;持续优化体育场馆服务,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做大做优铁山坪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国际马术邀请赛等品牌赛事。202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180亿元。

(十三)养老托育服务。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成渝合作共建养老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做好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推动养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行动,建设智慧养老院,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机构。到2025年,养老服务业持续繁荣,社会化养老服务床位运营比例超过60%,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50%

(十四)高端商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100强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企业,支持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产品定制中心、采购结算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布局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推动销售的国际品牌与世界地区在品质价格、上市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步接轨。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我区观音桥商圈、主要社区布局跨境电商O2O体验店。以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为抓手,推进观音桥商圈改造提升,将观音桥商圈打造为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商圈。

(十五)批零住餐服务。建立健全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体系。推动传统批发市场“触网”升级,推进盘溪粮油干副食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打造交易支付、信息撮合、供应链整合等于一体的综合市场,创新发展无人商店、智能商超等新零售。深挖江北老字号品牌,创建申报“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鼓励辖区餐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走向市外、国际;鼓励特色餐饮、个性餐饮、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全国菜系、海外餐饮的引进力度;支持举办各类美食赛事、会展等活动,打造江北美食品牌会展;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积极创建绿色饭店。

(十六)社区及家政服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便利、规范的社区及家政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丰富社区医疗、保洁、养老、看护、维修、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内容,提升物业管理、安保、快递配送等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造集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社区生活管家。激活社区商业,拓展精细化定制、“微生活”“云社区”等新服务模式。以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为契机,扩大家庭服务业有效供给,提升培训质量,健全我区家政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家政龙头企业。促进家政服务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发展。

四、扶持政策

坚持政策支持优先倾斜、资金扶持优先安排、资源要素优先保障、工作谋划优先考虑,建立健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优化政府服务。

1.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事项,可通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落实重庆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扩大政府购买范围,加强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2.破除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公开遴选、评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保障措施。

(二)加大财税和价格支持。

3.加大财税精准投入力度,用足用好各类中央专项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发展服务业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

4.凡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

5.落实好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增值税应纳税额。

6.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7.落实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股权激励递延纳税和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

8.认真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通知》(财税〔2018103号),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货物实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

9.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气、用水同价政策;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三)强化金融要素支撑。

10.充分利用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服务业支持力度。

11.支持发展动产融资,深化商业价值信息贷款试点,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建立完善政策性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12.引导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开展股权融资。

(四)保障用地需求。

13.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和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保障重大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14.对符合规定的工业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进行制造业与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兴办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孵化器等众创空间,以及发展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在五年内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五)提升消费能力。

15.加大汽车、家电等消费促进力度,严格落实《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通知》、《关于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鼓励汽车、家电更新换代消费。

16.持续开展“礼享江北”政企联动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爱尚重庆·约惠夏天”商旅文联动惠民消费、“重庆六六数字消费节”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消费人气回暖、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市场回补。

(六)扩大开放合作。

17.依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四川成都、德阳、巴中等战略合作市(县、区)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对接产业政策,共同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事项,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18.积极承接、用好国家和重庆市在高水平投资便利化、高标准贸易自由化、跨境金融业务管理、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流通等方面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自主权,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开展差异化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强化“放管服”等改革系统集成和典型案例培育。推动自贸试验区间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开放。

19.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持续引进新加坡优质资源,推动与新加坡继续深化金融服务和交通物流两个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拓展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领域合作。

20.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服务资源,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增强服务业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21.落实全市稳步推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政策,扩大外资投资服务业的经营范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建立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职责和工作机制,健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协调推进解决。加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督查、评估和考核。

(二)做好基础性工作。制定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支持政策,全面谋划好、布局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精心策划建设一批新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平台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加快服务业要素集聚。建立完善服务业招商项目库,把服务业建设项目作为重要的招商内容,推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落地江北。

(三)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推进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

(四)增强人才支撑。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服务业领域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吸引集聚领军人才。推动生产性服务人才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渠道。强化匠心服务精神和职业素养。

(五)完善统计监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完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制度,完善服务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723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