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全方位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十条措施》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增强行政执法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时效性,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江北区司法局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江北区全方位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区级各部门、街镇、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重庆市江北区全方位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十条措施》。
二、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国办发〔2024〕54号)、《重庆市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渝府办发〔2025〕25号)
三、核心举措
《重庆市江北区全方位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十条措施》共10条,涵盖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法监管、执法监督五个部分。
(一)涉企行政检查
严格控制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在相关领域试点探索行政检查“承诺免检”;推行现场检查“扫码入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广涉企“非现场检查”,减少入企检查次数;推动行政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实施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二)涉企行政处罚
坚持“过罚相当”“包容审慎”。精准匹配裁量权基准与处罚事项,具有相同行为、相同情节的,应当适用相同行政处罚标准。可以依法采取告知提醒、劝导指导、警示提示等方式进行处理的,根据包容审慎原则不予处罚或者免予处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处罚,不得随意扩大违法行为认定范围。
(三)涉企行政强制
依法慎用行政强制措施。对于特别重大的行政强制案件,执法单位应当提请区法务专班开展评估,并充分听取执法对象申辩意见,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物,严格控制限制人身自由等行政强制措施。
(四)涉企执法监管
推进信用监管精准化。在全市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基础上,叠加基层社会治理等行政执法相关数据,构建精准评价信用体系。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使用信用评价结果数据差异化抽取检查对象比例需达检查总数的90%以上。推动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双书同达”,服务企业修复信用。
(五)涉企执法监督
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多渠道接收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线索。针对执法人员吃拿卡要、逐利执法、以权谋私等问题,有效利用“12388”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受理平台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法治护企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的作用,及时收集涉企行政执法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和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
四、问题解答
(一)“企业码”和“执法码”如何使用?
执法部门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生成“执法码”、扫描“企业码”,执法人员凡进企业必先亮明“执法码”,明示执法任务和身份,同步扫描“企业码”,自动记录入企检查行为,纳入后台监督。
(二)使用“企业码”和“执法码”有什么作用?
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即可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和历史执法数据。企业扫描“执法码”即可获取本次检查的执法部门、检查人员、检查内容等信息,检查结束后可对本次检查进行评价。“两码互核”有效杜绝执法人员没有执法任务线下私自查、确有监管责任“放水查”甚至不去查的问题,实现全区行政检查任务明、底数清、全监督、可评价。
(三)开展“综合查一次”的意义?
“综合查一次”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联合执法,将分散式检查整合为一次性的全面检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避免重复检查和随意检查,以此减轻企业负担,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同时整合执法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
五、政策咨询电话
023-6756257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