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4-01-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一、《规划》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重庆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五年。20206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方案,20211123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1424日江北区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北府发〔20218号),编制好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区,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一是工作调研阶段。2020年成立起草组,起草组就“十三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成绩、经验与问题进行了总结评估,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市级政策文件精神,并对下一步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梳理。

二是文稿起草阶段。2021年,先后6次集中研讨,就规划提纲、主要目标、重点工程、重大改革等进行内部研讨和论证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初稿。

三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召开专题研讨会2次、内网征求意见1次,书面征求意见5次,面向区相关部门、街镇、区教委相关科室及学校、家长等征求意见。累计收到意见建议50余条,在认真研究和充分吸纳基础上,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是专家论证阶段。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高校、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对文稿进行了论证。起草组就论证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吸纳,对文稿作了反复修改完善。

三、《规划》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坚持“12345”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一个统领(立德树人),围绕两个目标(现代化、高质量),实施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推进四项改革创新(育人方式、办学体制、智慧教育、管理机制),完成五大发展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打造育人与强师的新高地、优化结构与布局绘制规划与建设的新版图、强基提质增效树立课程与质量的新标杆、高水平合作交流开创开放与发展的新局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治理与文化的新能级)。

四、《规划》主要任务

围绕总体发展思路。《规划》从育人与强师、规划与建设、课程与质量、开放与发展、治理与文化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一)育人与强师

1.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化落实。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提升中小学智育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创新编制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地位。

3.建设全国一流教师发展机构。构建全国一流的教师研修体系;创建重庆市首批教师教育学院。

(二)规划与建设

1.科学编制幼儿园校点布局。科学编制《江北区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符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分布及人口政策调整等区情实际的幼儿园全覆盖规划。

2.高位推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对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的标准,对全区校点布局中保留的老旧中小学校实施综合改造,全面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的优质均衡。

3. 加快实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根据《重庆市江北区中小学校点布局专项规划》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及人口规模变化,坚持统筹兼顾,高标准、高起点实施一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4.全面深化名优品牌学校建设。高规格定位名优品牌学校发展格局;多维度设计名优品牌学校发展路径;多层面建构名优品牌学校发展策略。

5.纵深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构建虚实融合的校园形态;构建无缝流通的教育数据;构建智能协同的教育业务;构建得心应手的应用生态;构建泛在互联的学习场景。

(三)课程与质量

1.实施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行动。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总体导向,分阶段、分学段、分类别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实施新课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行动。以新技术、新课标、新空间和新高考为导向,持续深化中小学“五要素课堂”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品质。

3.实施新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创新行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知水平、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和实施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全域、全员和全科融合。

4.实施新评价教学质量增值促进行动。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不断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推进学生素质第三方评价,开展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试点,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5.实施新治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行动。完善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教育课程与质量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课程与质量建设的专家引领与指导。

(四)开放与发展

1.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学习国内外教育先进经验;融入成渝地区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教育跨区域合作发展。

2.拓宽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依托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和窗口学校,支持区内学校发展国际化教育体系,与国外高水平学校依法依规合作办学。

3.强化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能力。探索江北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机制;打造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五)治理与文化

1.推动放权赋能。加强党委对教育治理的领导,强化政府统筹,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主体责任和学校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切实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优化内部管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

3.推进文化治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优化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视觉文化识别系统、行为文化识别系统、环境文化识别系统,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和品牌。

4.深化协同共治。建立健全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保障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知情权。建立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制度,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意见建议。

五、《规划》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落地实施,《规划》提出了6条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工委、教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是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教。

三是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即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四是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严格实施《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落实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继续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建立健全教育系统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专项研判。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六是建立统筹落实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和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