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江北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05768865765W/2024-00002
  • [ 发文字号 ]
  • 江北府〔2023〕130号
  •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 体裁分类 ]
  • 规划
  • [ 发布机构 ]
  • 江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3-12-26
  • [ 发布日期 ]
  • 2024-01-11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4-01-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第十九届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区,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重庆市教育现代化2035》《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江北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方位

(一)“十三五”时期江北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江北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区域教育实现“六个优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型,“学在江北”效应彰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教育事业高保障发展。坚持把公共财政支出优先用于教育,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十三五”落实财政性教育投入85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4亿元,强力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规划,投入43.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校舍面积约23万平方米。投入1.76亿元,对40余所学校进行基建维修改造,全面优化办学条件,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投入1.2亿元,推进16所未来学校建设与STEAM教育领航学校发展,成功召开全国第五届未来学校大会,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2.教育改革高维度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集团化、学区制、联盟式等集群发展学校覆盖全区60%以上学生。中高职衔接办学、民办教育品牌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打通人才成长立交桥,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课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多维推进课程“三化”、“五要素课堂”建设,“第一站课程”“新美课程”“4C”课程等一批优质课程,“进步课堂”“阳光课堂”有氧课堂”等一批优质课堂涌现出来。分层分类、高水平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建立名师、名家、名校长等“三名”工程培养行动计划和人才激励机制,招、引、育并重,培养重庆市名师、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162名,全区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8%,师资水平居全市前列,人才强教全面落实。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有序推进,“一校一章程”目标全面实现。

3.教育质量高水平提升。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系列教育,全面推进文明城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功塑造“小交警”全国德育活动品牌,体艺、科技、劳动教育活动等在全市有影响力,育人实效明显增强。“强基提质”成效明显,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以及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比例均提高到100%,公办学校高考一本上线2020年达到52.4%,中考联招连续四年7科平均分超过全市平均分,保持全市领先。特色发展走向文化自觉,“一校一品、一校一景”效应明显,市级特色学校增至1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增至15所,成功举办全国第九届特色学校大会、博鳌国际教育创新论坛。

4.教育惠民高标准落实。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增至139所,普惠覆盖率80.6%,其中农村普惠覆盖率为100%;公办园增至81所,公办园比例50.7%,比“十二五”增长4倍,全面实现“有园上”“上好园”“上放心园”,圆满完成全市唯一“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试点任务。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五年资助各类贫困学生约1.7亿元,应助尽助,深入实施免费饮用奶、爱心午餐等营养改善计划,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障学生、留守儿童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免费开放学校、公园、图书馆等文化场地,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5.教育作风高标尺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举办“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思政教育主题年会,推动打造“亮旗行动”等学校党建品牌,教育系统党风政风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职工在文明城区创建、新冠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政务校务公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驰而不息转作风、纠“四风”,强化有效监督,有力维护教育系统的风清气正。

(二)当前江北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江北教育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公共服务跟不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要求,校点规划布局还不优,名校建设推进还不快,教育功能配套水平还不高,国际教育资源也不足,与“两高”示范区建设有差距;教育创新发展跟不上教育多维改革同步推进新要求,教学资源建设不充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深度不够,“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效果还不明显,优质教育资源还没实现全覆盖,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尚需加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存在;教育能力现代化跟不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学校治校能力、教师治学能力、教育监管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四五”时期江北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1.“两个大局”统筹发展推动教育新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智能时代改变社会运行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教育改革发展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形势、新格局、新要求。江北教育需要深刻认识、主动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区域教育治理方式、学校发展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根本变革,构建教育新生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2.“百年行动”奋斗目标开启教育新征程。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迈向2035,全面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党和国家作出重大部署,重庆市也作出重要安排,推动江北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两高”“双城”示范区建设要求教育新示范。契合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行动,依托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陆海新通道、重庆自贸试验区等主要承载地区位优势,紧扣“两江四岸”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抢抓“长嘉汇”建设高效推动机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办出资源更加多元、结构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完备、学校更加优质、师生更加优秀的新时代教育,提升教育服务、示范、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高水平支撑全区营商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跃升、文明城区建设,为江北建设“两高”“双城”示范区、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添力助威,与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成渝教育一体化发展同频共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江北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建设“两高”示范区,加快教育改革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系统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评价、治理等现代化,协同推动江北教育高质量、深融合、示范性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江北样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江北区建设全市“两高”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到规划、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项目设计与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优先安排和满足,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和整体育人环境,把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贯穿教育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建设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顺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受教育权,提高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4.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高质量教育保障体系,卓有实效打造名校长、名教师队伍。加大未来学校建设力度,打造名优学校,实现区域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格局。

5.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为教育发展动力,以现代化、高质量为目标,聚焦聚力优质均衡,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学校集群发展,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创新现代教育治理方式,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全方位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加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6.坚持教育统筹协调。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谋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体系,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实现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课程体系与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与区域文化的和谐一致,构建和谐教育生态。

(三)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江北教育坚持“12345”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一个统领(立德树人),围绕两个目标(现代化、高质量),实施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推进四项改革创新(育人方式、办学体制、智慧教育、管理机制),完成五大发展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打造育人与强师的新高地、优化结构与布局绘制规划与建设的新版图、强基提质增效树立课程与质量的新标杆、高水平合作交流开创开放与发展的新局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治理与文化的新能级)。

(四)发展目标

1.“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加快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纵深推进江北教育现代化,把江北区建设成为全市示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先的教育现代化先行区。

——立德树人任务全面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建设23所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建成1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加快推进中小幼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每年征集推广一批优秀德育案例,培育35个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德育品牌,打造35个市、区级班主任工作室。探索建设一批研学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35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打造江北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创建35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医院以及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不断优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持续提升中小学生审美素养表现技能和创美能力,积极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

——基础教育体系全面优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公办率、普惠率达到55%85%以上,力争新增公办幼儿园35个,适龄儿童毛入园率保持100%,实现优质普惠发展;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完成“公参民”学校转制转设工作,消除择校收费现象,进一步扩大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域“群众身边满意学校”目标;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基本形成特色多样发展的格局,建成4所全市高水平示范性普通高中、1~2所全市特色普通高中;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两院一中心”的职业教育布局建设,将重庆市女子职业中学建成市级双优中职学校,争取跻身全国“双优”中职学校建设行列,建设1所高等职业院校,支持重庆市艺才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创建技师学院,拓宽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场地,力争创建为市级双优中职学校。

——全民学习服务全面加强。发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全民参与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提高文明程度。积极整合老年大学、职业技能学校、社区学校等教育资源,打造2~3个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探索开发3~5门适宜社区群众学习的社区教育读本和一批特色微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超过20%。推进打造智慧江北平台,加快信息网络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加强服刑人员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

——智慧教育建设全面推进。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以5G为契机,以数据为基础,实现5G教育网络全覆盖,整体建设“5G+智慧教育”。试点建设5~8所学校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构建虚实融合、智能灵活、开放共享的智慧教育环境;完善教育大数据基础平台,启动“数据中台”建设,实现智慧教研的学科覆盖100%,构建无缝流通的教育数据;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配备智慧教室学校覆盖100%,构建泛在互联的学习场景。建成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智慧教育生态。

——教师队伍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标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优化师德师能评价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科学管理学校干部,落实教师待遇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2025年,全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达到专任教师的30%,新增重庆市正高级教师15人,重庆市政府名师3人,重庆市特级教师10人,重庆市骨干校长3人,重庆市骨干教师100人,江北区骨干教师 1000人左右。

2.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实现江北教育现代化。“三段一类”教育更加优质公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加显著,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改革创新

(一)育人方式变革

以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为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五个一点”方案,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面推进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建构和完善,高水平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程基地建设和精品课程实施。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备。

(二)办学体制创新

鼓励和支持优质学校通过教育集团、学区制、校间联盟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办学实践创新,加快推进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重庆市字水中学校、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校、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和拓展,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新优质学校快速成长。深入推进各类衔接教育试点,通过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项经费机制、持续优化管理资源,打通不同学段办学,不断激发各段办学活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办学新格局。到2025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学校达到80%以上,衔接教育学校达到40%以上,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智慧教育提质

依托“智能江北”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智慧教育应用探索研究和未来学校建设,全面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开展“云学校”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试点,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推进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按照“11+5+X”模式,深入开展未来学校建设,培育STEAM教育领航学校,推动区域学校形态和教育结构变革,以智慧教育助推江北优质学校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管理机制改革

持续深化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新时代学校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有机融入督导评价的有效机制,形成现代教育治理新合力。持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突出政治素质,用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拔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持续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体系,落实中小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发挥学校章程在办学治校中的关键作用。持续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以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深化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依法办学。制定区域教育系统领导力专项提升计划,着眼于教育系统的关键少数,包括教委班子成员、中小学校长、年轻校级后备干部等,制定培训培养方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的研训活动,打造一流的区域管理铁军,推动区域教育的“善治”。

四、主要任务

(一)育人与强师

1.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化落实

——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思政课评价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健全课程思政主阵地育人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育人”德育体系,增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在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中权重。深入推进“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化文明校园建设,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加强德育骨干教师培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提升中小学智育工作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持续强化质量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进一步推进教育和体育的深度融合。完善包括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在内的学校体育工作。健全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完善健全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中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育考核工作。全面落实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纳入督导评价范围。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落实,做好校园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工作。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落实手机、体质、睡眠等管理工作。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充分发挥美育对塑造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美育教育体系。探索多元化的美育素质评价方式。着力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探索美育改革实验校建设。推进跨学科美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联合区域美育场所,拓展学校美育渠道。实施美育师资五年提升计划。推动全区各类艺术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区中小学课程,推动职普融通,做好各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统筹校内、校外两大资源,建设一批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打造全区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统筹大中小幼劳动教育。设立劳动教育研究项目,开展专项研究和实践探索。


    ——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着力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构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提高机制,持续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构建区域序列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软硬件建设。改善并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医教结合,提高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综合干预能力。加强社会联动,构建和谐交互机制、多方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

2.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好重庆“红色资源”教育作用,培育一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基地。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推进师德建设负面清单制度,设立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举报平台,严格惩戒师德失范行为。探索师德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机制,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组织开展“师德活动周”“寻找最美教师”等系列宣传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树立教师良好社会形象。

——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完善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教师政治能力与师德建设”、“全员素质提升”、“名优教师培训”、“学科中心组建设”和“校级干部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保障全区教职工工资总额的4%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每年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创新编制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和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按规定程序,教育主管部门按要求向相关部门报批编制及岗位,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对中小学编制进行动态调整。畅通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奥赛教师等特殊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待遇地位。坚持教育财政投入继续优先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一线教师倾斜。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持续开展最美教育人选树活动。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营造全区上下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3.建设全国一流教师发展机构

——构建全国一流的教师研修体系。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好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智能研修,实现教师“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常态化的支持服务。建设一批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创建重庆市首批教师教育学院。继续保持机构建设的全国领先水平,强化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教师发展、培训、研究、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配齐建强江北区教师研训人员和管理队伍,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持续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拓展教师研修空间,高质量建设1所附属学校,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样板。

(二)规划与建设

1.科学编制幼儿园校点布局

科学编制《江北区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符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分布及人口政策调整等区情实际的幼儿园全覆盖规划。将专项规划作为幼儿园规划、土地供应、建设管理、开园资格审批的参考文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地实施幼儿园校点布局管理。

扩大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供给,做好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幼儿园管理,接收一批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幼儿园;回收出租用于民办幼儿园的国资场地;回购一批优质小区配套幼儿园,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加大公办学前教育建设投入,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提升优质公办幼儿园品质。

2.高位推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对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的标准,对全区校点布局中保留的老旧中小学校实施综合改造,全面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的优质均衡;对高中学校校舍进行改造,为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提供保障;推动中、高职学校校舍的建设,为产教融合提供保障;加强未来学校空间打造,进一步完善学校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等功能用房建设;实施学校体育场地标准化再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校实施照明改造再提升工程。

3. 加快实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

根据《重庆市江北区中小学校点布局专项规划》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及人口规模变化,坚持统筹兼顾,高标准、高起点实施一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按照完成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的思路,全区教育事业规划续建、新建及改扩建学校2930个项目,新增用地面积约1393亩,新增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约1260班,新增学位约61635个。所有规划项目按先急后缓原则分时序推进建设,完成华新小学福宁村校区新建工程、江北国际实验学校新建工程等18所学校续建、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校改扩建工程等10所学校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启动重庆市徐悲鸿小学改扩建工程、重庆市江职业教育中心鱼复校区新建工程等2所学校的前期工作。

4.全面深化名优品牌学校建设

——高规格定位名优品牌学校发展格局。适应江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定位,持续深化名优品牌学校建设,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校整治,加大政策、经费、人力资源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学校成为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重庆市字水中学、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校、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品牌中学建设,成为重庆市领先、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示范性中学,彰显区域优质教育集群发展样态,提升江北教育发展力、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多维度设计名优品牌学校发展路径。以品质化建设推进名优品牌学校发展,不断美化学校物理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不断创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以集团化办学推进名优品牌学校发展,深入实施“名优品牌学校+”策略,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实施范围;以一体化教育推进名优品牌学校发展,开展以“名优品牌学校”牵头组建“小初高衔接教育共同体”实验,推行义务教育升学直通和基础教育贯通培养,实现中小学全程全优化教育;以“内培外引”方式推进名优品牌学校发展,推进与北京、上海全国名校结对共建,创造条件吸引1~2所国内外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名校落户江北办学。

——多层面建构名优品牌学校发展策略。制定《江北区“十四五”名优品牌学校发展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名优品牌学校发展策略,为名优品牌学校在编制管理、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自主权等方面提供综合保障,为名优品牌学校的创建每年提供专项经费。

5.纵深推进智慧教育发展

——构建虚实融合的校园形态。建设基于5G的智能教育城域网,实现5G学校覆盖100%,以“5G+未来学校”为载体,在教师进修学院建设新技术体验实践中心,在5~8所学校试点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的交互性和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为构建具身化的学习场域提供支撑。

——构建无缝流通的教育数据。建设教育大数据基础平台,打通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启动“数据中台”建设,集成数据采集、融合、治理、组织管理、智能分析等功能,释放数据价值、支撑智慧应用,挖掘符合学习者、教师等认知的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研的学科覆盖100%

——构建智能协同的教育业务。在5G+智能技术支持下,实现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招生考试、教研培训等教育核心业务便捷、高效、智能的连通与协同,重组业务流程和创新服务形态。

——构建得心应手的应用生态。精细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标准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加强教育信息化核心团队建设,将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养计划纳入“三名工程”,培养20名智慧教育区域名师,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构建泛在互联的学习场景。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学习环境、精准有效的学习反馈,实现配备智慧教室学校覆盖100%,赋能课堂变革,探索实现“个性学、精准教”的个性化教与学路径。


(三)课程与质量

1.实施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行动。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总体导向,分阶段、分学段、分类别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素、教学资源和实施策略;深入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施计划”,开展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施的资源建设、课堂变革、综合实践和质量评价;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0年版),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基础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2.实施新课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行动。以新技术、新课标、新空间和新高考为导向,持续深化中小学“五要素课堂”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品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校本特色实施计划”,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学科教学优质序列资源;普通高中持续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的优化与示范,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开发普高新课程新教材的区域和校本教学资源;职业高中实施“基础课程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专业课程品牌发展计划”,促进区域职业高中课程与教学的均衡、优质和特色发展;学前教育要建设深入渗透幼儿核心经验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打造一定数量有内涵、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学习和推广“安吉游戏”。

3.实施新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创新行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知水平、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和实施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全域、全员和全科融合。制定区域 “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施方案”,推进未来教育、智慧教育、STEAM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通与统整,分类、分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和教研指导的“课改能力评估标准”,推进“智慧教育课改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制定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开展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和STEAM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展评,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

4.实施新评价教学质量增值促进行动。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不断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推进学生素质第三方评价,开展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试点,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探索构建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区域幼儿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整体设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体化发展,制定区域“中小学生持续学习能力提升与衔接发展实施计划”,落实“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区域读本编制计划”;规范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整体治理,提高学生职业规划和选科选考能力,提升“强基计划”的实施水平;探索职高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提升职高学生与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和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

5.实施新治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行动。完善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教育课程与质量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课程与质量建设的专家引领与指导。强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修转型,完善区域和校本(园本)的教师研修机制,建设数量足够、素质高强的教研员队伍,加大教科研工作改革创新程度,创新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品教研”,持续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与质量建设能力。加强区域中小学课程与质量建设经费保障,设立课程与质量建设专项经费。

专栏4:江北区中小学课程与质量建设五大行动

核心素养: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行动

课程建设:新课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行动

课堂教学:新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创新行动

评价改革:新评价教学质量增值促进行动

支撑保障:新治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行动

(四)开放与发展

1.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学习国内外教育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大都市、国内教育发达省市对接,学习借鉴教育改革发展新经验、新成果,大胆革新,推动教育治理、评价改革、建设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课程、课堂、办学特色、未来学校建设等内容型开放,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

——融入成渝地区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四川省成都青羊区、德阳市、泸州市、巴中市等开展教育战略性合作,共同探索“双城”教育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机制、新制度与新路径,共同开拓川渝教育协同发展新领域,共谋西部地区教育开放与发展新篇章。

——推进教育跨区域合作发展。选择3~5所优质学校与上海、北京、广州等省市名校结对共建,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干部挂职、教师互访、顶岗培训、高校培养等新平台、新路径,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促进全区基础教育更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为全国跨区域教育合作、开放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与合作范式。

2.拓宽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

依托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和窗口学校,支持区内学校发展国际化教育体系,与国外高水平学校依法依规合作办学。支持十八中学、江北嘴实验学校2所“接收国际学生的中小学”招收外籍人士子女。加快建设重庆江北英华学校,更好提升区域国际化教育水平,全面开启江北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新局面。

3.强化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能力

——探索江北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依托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教研力量,开发社区教育微课,共享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开展社区教育宣传、推广和服务工作。

——完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机制。整合学校场地、设施等资源,在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组织下有序向社区居民开放。鼓励各中小学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培训、家庭教育培训、老年教育培训、就业培训等活动,满足广大居民终身学习需求。

——打造社区教育师资队伍。鼓励教育系统内外的优秀教师、专业讲师、机关干部到社区学校任职授课,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讲座和志愿活动,增强社区教育活力和凝聚力。

(五)治理与文化

1.推动放权赋能。加强党委对教育治理的领导,强化政府统筹,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主体责任和学校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切实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充分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积极探索具备条件的学校按规定自主组织教师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有效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学校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有效使用、正常运转,学校依法依规自主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经费。

2.优化内部管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制度、家委会制度,对学校重要工作进行审议、听取意见。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发挥扁平化管理的效率。继续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推进文化治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优化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视觉文化识别系统、行为文化识别系统、环境文化识别系统,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和品牌。

4.深化协同共治。建立健全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保障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知情权。建立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制度,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意见建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工委、教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力,引导全区干部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的组织制度,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健全“双培养”机制,把握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校级领导班子,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推进教育法治建设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育发展与教育治理相统一的依法办学机制,提高依法办学质量和水平。依法严格履行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义务,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加快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深入推进教育普法。以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系统干部、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全员法治培训,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营造“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受教”的良好教育法治环境。

(三)提高教育投入水平

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即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等相适应的非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支持提高教师待遇、扩大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质量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改革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优化教育经费监管方式,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强化教育经费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审计整改和审计结果运用。   

(四)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

严格实施《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落实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继续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继续把教育纳入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纳入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教育政策执行、职责履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报告发布、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和整改复查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联合第三方教育督导评估机构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监测评估,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五)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专项研判。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持续做好涉校涉生非正常死亡防控工作。推进“平安示范学校”创建。建立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应对教育突发安全事故。完善校园周边联防联控机制。探索构建“互联网+安全防范”体系,提升校园风险主动发现和预警能力。持续关注和防范教育系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时化解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的突出矛盾和典型敏感事件。

(六)建立统筹落实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和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物价、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公安、国土、文旅、体育、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和街镇要各负其责,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城建、规划等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现状,以及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实际,确定合理的教育设施控制指标和规划布局;积极引导各层次各类型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的舆论宣传;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教育工作,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附件:1.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基本状况对比表

2.江北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表

3.江北区教育事业“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附件1

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基本状况对比表

分类

主要指标

“十三五”变化情况

2015年

2020年

变化值

全区

中小学

学校数(所)

68

60

-8

在校学生数(人)

69718

98843

29125

在职教职工数(人)

4032

4190

158

其中:专任教师(人)

3620

3950

330

学前

教育

幼儿园数(所)

132

164

32

在园人数(人)

22873

31395

8522

学前三年入园率(%)

100%

100%

0

小学

教育(含九年一贯制小学)

学校数(所)

41

42

1

在校学生数(人)

32066

45761

13695

入学率(%)

100%

100%

0

巩固率(%)

100%

100%

0

初中

教育(含九年一贯制初中及高完中初中)

学校数(所)

13

22

9

在校学生数(人)

24028

29585

5557

入学率(%)

100%

100%

0

巩固率(%)

100%

100%

0

初中毕业升入高中

阶段比例(%)

100%

100%

0

普通高中教育

学校数(所)

7

7

0

在校学生数(人)

13624

13527

-97

万人在校生数(人)

162.4

152.8

-9.6

中职

教育

学校数(所)

6

4

-2

在校学生数(人)

11982

9700

-2282

万人在校生数(人)

142.9

114.1

-28.8

特殊

教育

学校数(班)

1

1

0

在校人数(人)

66

270

204

适龄残疾青少年

入学率(%)

100%

100%

0

民办

教育

学校数(所)

159

194

35

在校人数(人)

60000

114530

54530

说明:1.统计范围为区域的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小学;2.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工数采用2015年、2020年区教委教育事业发展相关统计报表;3.入园率、入学率、巩固率、升学比例采用区教委事业发展相关统计报表;4.万人平2015年、2020年常住人口采用区统计局相关数据,分别为83.87万、88.51万人。



附件2

江北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表

分类

2020年

2021年

2025年

五年

变化值

全市

2025年

全国

2025年

学前

教育

在园人数(人)

30000

31000

35000

4000

1100000

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

100

100

100

0

>93%

小学

教育

在校生数(人)

41000

45000

50000

5000

>96%

巩固率(%)

100

100

100

0

初中

教育

在校生数(人)

26000

29000

32000

3000

巩固率(%)

100

100

100

0

高中

阶段

教育

在校生数(人)

24700

24000

24200

200

1095000

其中:普通高中教育(人)

15000

14000

13000

-1000

630000

中等职业教育(人)

9700

10000

11200

1200

46500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100

100

100

0

>98.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0

11.2

12

1.0

11.3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4

14.1

14.5

0.5

13.7


附件3

江北区教育事业“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亩)

地块编号

建设规模(㎡)

办学规模(班)

学位(个)

投资估算(万元)

项目业主

一、拟建成项目

1

喜乐溪小学迁建工程(二期)

续建

30

017-1/02

19321

24

1080

21800

中鹏公司

2

华新小学福宁村校区新建工程

续建

36

M20-1

32576

42

1890

69051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

3

203中学改扩建工程(二期)

续建

39

J10-5

18957

36

1800

12532

重庆市二○三中学校

4

蜀都中学改扩建工程

续建

64.34

H05-1

35889

48

2400

29791

重庆市蜀都中学校

5

福宏小学新建工程

新建

40.5

H10-1/01

18385

36

1620

13565

两江鱼复投资公司

6

华新鹿鸣实验学校新建工程

新建

40.5

A2-2/01

26056

30

1350

41841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

7

重庆江北英华学校新建工程

新建

54

A34-1-13/09

59400

60

2700

50000

开发商

8

江北国际实验学校新建工程

新建

86

M04-1

51534

72

3300

67232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

9

溉澜溪实验学校新建工程

新建

42.6

G12-3/03

30179

54

2430

44202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校

10

两江新村实验学校新建工程

新建

77

P46-5/02

60000

66

2970

54000

两江鱼复投资公司

11

玉带新城小学新建工程

新建

36

G19-3/03

36000

54

2430

44000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

12

培新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15.7

K08-1/02

24988

24

1080

23071

重庆市江北区培新小学校

13

观音桥I08-1/03规划学校

新建

60.84

I08-1/03

75000

72

3480

88000

待定

14

鲁能巴蜀中学校综合楼(高中部)建设工程

改扩建

20000

20000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1


15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区新建学生宿舍C区工程

改扩建

12000

8100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16

女职中教学楼、食堂及宿舍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22000

16000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17

米亭子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8500

36

1620

7000

重庆市江北区米亭子小学校

18

望江中学改扩建工程(一期)

改扩建

40000

36

1800

28000

重庆市望江中学校

二、拟开工项目

19

江北区保税港小学新建工程(暂定名)

新建

28

I17-5/03

30000

48

2160

36000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

20

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87.4

D5-3、D5-4、D14-6、部分D5-5

127500

36

1800

92000

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校

21

蜀都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7

I22-2/08

24000

45

2025

23000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校

22

鲁能巴蜀中学操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

改扩建

47200

41000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23

玉带山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8500

64

720

6000

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

24

雨花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11.12

K16-3/01

22000

36

1620

6675

重庆市江北区雨花小学校

25

江北新城规划小学新建工程

新建

54.5

J11-4-2-1/07

40000

48

2160

35600

待定

26

江北新城规划中学新建工程

新建

135

J11-1-3-5/07

96000

84

4200

86400

待定

27

石马河E21-16规划小学

新建

36.6

E21-16

24000

36

1620

32000

待定

28

复盛完全中学新建工程

新建

240

待定

166000

150

7500

120000

两江鱼复投资公司

三、拟启动前期工作项目

29

徐悲鸿小学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21

G20-4

7700

24

1080

3081

重庆市徐悲鸿小学校

合计

1243.1

1183685

1261

56835

11199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矩阵

公开信箱

服务地图